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3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程度进行测量。结果 (1)不同性别的未成年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的未成年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服刑时间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尊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服刑情况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尊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自尊程度和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及心理健康状况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1)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受父母服刑时间、服刑情况及年龄的影响。(2)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年龄越大,其自尊水平越低。(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自尊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4~5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嘉定区4所学校4~5年级80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测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全量表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6%,分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最高,为11.8%。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在恐怖倾向上的检出率(10.1%)高于男生(4.5%),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上的检出率(16%、6.3%)高于公办学校的学生(7.4%、3.3%),外地户口学生的学习焦虑检出率(13.3%)高于本地户口的学生(7.0%),本地户口学生身体症状的检出率(9.1%)高于外地户口学生(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父亲关系一般(OR=1.774,95%CI:1.061~2.968)和不知道如何寻求心理帮助(OR=1.707,95%CI:1.140~2.555)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嘉定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不容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亲亲子关系及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心理帮助相关,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沈阳市6所学校1 88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最常见,发生率为46.22%,其余依次为自责倾向(17.76%)、身体症状(15.34%)、过敏倾向(10.29%).对人焦虑(6.26%)、恐怖倾向(5.15)、冲动倾向(3.63%)和孤独倾向(1.11%).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H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市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西玉林市2 700名农村高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 玉林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80%,不同性别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显著(均P<0.05)。是否独生子女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为留守儿童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照顾者类型的小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玉林市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学习焦虑是本次调查发现的首要心理健康问题。未来可从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方向着手,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济宁市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索适合改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济宁市1 70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问卷调查,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1 705名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为546名,占32.0%;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MHT得分比较,八个因子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了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他六个因子得分和总焦虑倾向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4);3)干预结束后,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处理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除身体症状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龙 《中国校医》2009,23(2):134-136
目的分析当前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安徽省6088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各分量表阳性总检出率为总人数的68.1%,其中学习焦虑因子检出率为57.3%。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②不同性别、生源、年级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心理问题还普遍存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深圳市2所中学1 09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孤独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等,异常者(人次数)的累积百分比达85.59%,男生的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高于女生,而女生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安徽省10一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I-I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会宁县1 05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检出率为2.3%,各内容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8.50±3.01)最高,为64.46%,孤独倾向检出率(2.67±2.01)最低,为2.65%;女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全量表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及全量表得分上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亲是否到外地工作。结论 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LD)儿童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改善LD儿童心理行为的效果评价。方法 分设干预组,LD对照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对各组儿童进行厌学情绪,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测定,并对干预组儿童进行2年心理辅导干预。结果 LD儿童和学业一般,学业优秀儿童在厌学情绪,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总分的差异有显意义(P<0.05),均分结果显示LD组>学业一般组>学业优秀组。心理辅导后,干预组儿童在大学套学情绪,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心理健康测量的总分均明显下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居住环境,活动机会性,社会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生活质量总分则显提高,且心理辅导前后差异有显意义(P<0.01);干预组与LD对照组比较,在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方面的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意义(P<0.05)。结论 LD组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L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湖南衡阳、邵阳、永州3个地区农村“留守孩”94名,“非留守孩”117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留守孩”中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61.7%,“非留守孩”中阳性检出率占54.7%,二者无显著差异(P>0.306);“留守孩”在D因素(自责倾向)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孩”(P<0.05);留守女生在A因素(学习焦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P<0.01);男生样本中“留守孩”在D因素(自责倾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孩”(P<0.05)。结论湖南农村“留守孩”与“非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存在差异;“留守孩”比“非留守孩”更易出现自责倾向,且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男孩中;留守女孩比男孩更易出现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小学生居家学习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探索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同济心理健康队列”,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2所小学全体二至五年级小学生。第一阶段(T1)于2020年6月居家学习期间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588份;第二阶段(T2)于2020年12月学校重新开放后通过向学校发送纸质问卷,成功随访2 424名小学生。将儿童2次调查的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分别结合起来对儿童的心理结局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估计居家学习生活方式与小学生心理症状变化的关联。  结果  T1时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9%,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0%;T2时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5.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0.6%。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加重和持续与其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上课集中精力(OR=0.63,95%CI=0.45~0.89)、与老师频繁互动(OR=0.74,95%CI=0.57~0.95)、居家期间参加体育锻炼(OR=0.60,95%CI=0.41~0.87)与小学生抑郁症状加重或持续呈负相关。玩电子游戏时长(OR=1.15,95%CI=1.06~1.24)、担心感染新冠病毒(OR=1.83,95%CI=1.39~2.42)与小学生焦虑呈正相关。男生(OR值分别为0.70,0.63)比女生更不容易受到抑郁、焦虑症状的困扰。  结论  小学生结束居家隔离回归学校后,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升高,居家学习生活方式对小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应动态关注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职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某医学护理职业学院263名二年级大学生为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结果263名高职生有心理症状的占6.8%,男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医学、药学专业学生在SCL-90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更多倾向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但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幻想、自责方式;3个不同专业学生在幻想和总均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女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其心理症状较男生明显。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丽水市城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为开展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丽水市区范围内整群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4所学校展开调查。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为研究组, 再采用1∶1配对对照研究的方法, 以班级、性别、年龄、家庭背景为配对条件, 选取160名双亲家庭中学生为对照组,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测试。  结果  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率检出方面, 单亲家庭中学生高于双亲家庭中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0, 5.34, 6.84, 4.30, P值均 < 0.05)。在160名单亲家庭中学生中, 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方面检出率均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26, 4.61, 7.34, 14.96, 20.53, 10.05, 16.19, 9.39, 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性别是影响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倾向的因素(OR=4.25, 95%CI=1.87~7.02, P < 0.05)。  结论  丽水市区单亲家庭中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倾向, 特别是单亲家庭女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 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学龄期儿童的抑郁、焦虑症状变化趋势, 为儿童心理健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 抽取武汉市硚口区某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 分别于2020年6和12月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人口学信息、学生学习情况和抑郁、焦虑症状评价。  结果  共有963名学生完成两次调查。随访时小学生的抑郁、焦虑检出率(36.3%, 34.3%)与基线调查时(30.7%, 22.8%)相比显著升高(OR抑郁=1.45, 95% CI=1.16~1.83;OR焦虑=1.79, 95% CI=1.41~2.28, P值均 < 0.01)。父母为抗击新冠疫情一线人员对儿童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学习效率变低、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较少对儿童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持续关注, 应给予及时的心理保护,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