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8例重症法洛四联症婴幼儿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中,发现TTE漏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主动脉缩窄6例;同时CT显示5例(6处)体、肺动脉粗大侧支.48例患儿中,手术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47例,TTE诊断准确33例.256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47/48)、68.8% (33/4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及合理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在CT检查前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查,所得CT结果与临床诊断及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结果 MSCT能够准确观察主动脉、肺动脉及肺静脉畸形等血管的形态结构,诊断准确率达到98%。讨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是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一种无创、有效的准确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自动毫安扫描诊断食管异物价值。方法 回顾对37例食管异物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15例行常规螺旋剂量CT扫描,22例行自动毫安技术扫描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结果 经食管镜取出异物17例,经胃镜下取出异物13例,其中推入胃内后随便排出3例,4例经开胸取出。结论 16层螺旋CT应用自动毫安技术诊断食道异物,常规剂量与自动毫安检查技术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复合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32例急性复合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或临床随访情况进行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32例患者共8788个部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头部2314例、胸部1678例、腹部2080例,脊柱1355例、颜面部943例、骨盆329例,四肢89例。除39例因病人躁动不能配合扫描图像质量较差但能明确颅内血肿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漏诊6例(Ⅰ级肝损伤4例、Ⅱ级脾损伤2例),迟发损伤情况不在统计范围内,其余与手术结果或临床随访情况符合。结论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复合伤中的应用是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经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多种重建技术,能更准确快速显示外伤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速螺旋CT容积扫描在腕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或可疑的26例腕关节(42骨)骨折患者行高速螺旋CT容积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结果 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尤其对细微线性骨折及小骨片来源显示清楚。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多方位重建技术用于腕关节骨折检出率、确诊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的患者,分别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CT脑灌注成像,对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做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能很好地显示烟雾病狭窄段及周围侧枝血管。CT灌注成像双侧狭窄患者血容量(CBV)双侧均加大,达峰时间(TTP)双侧均延长,平均通过时间(MTT)较重的一侧延长。单侧狭窄患者病变侧CBV加大,TTP延长。结论 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烟雾病的特征性表现显示良好,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6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30例)分别以16层螺旋CT行常规剂量(120kV,180mAs)及低剂量(120 kV,50 mAs)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拆薄后经工作站行曲面重建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常规剂量扫描患者共发现阳性结石病例28例,结石42枚;30例低剂量扫描患者共发现阳性结石病例24例,结石37枚(1例漏诊),低剂量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降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不影响对结石的诊断;两者对结石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无差别(P > 0.05)。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诊断价值较大,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放射剂量,并得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4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后作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56层CT在心脏扫描过程中,轴扫与螺旋扫两种扫描模式对乳腺所造成的辐射剂量,从而寻找合理的扫描模式,以期降低CT在心脏疾病诊断中乳腺的受照剂量。方法 使用飞利浦256层CT,对布放好热释光剂量计的仿真人体模型进行两种模式的扫描,运用BR2000D热释光剂量读出器对受照后的剂量计进行测量,进而分析两种扫描模式下的乳腺剂量差异。结果 应用256层CT的轴扫,相对于256层CT的螺旋扫描,乳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行256层CT心脏扫描中,应尽可能的采用256层轴扫模式,以减低CT对乳腺所造成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婴幼儿头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减少其辐射危害。方法 选择对疑有头部病变已死亡的婴幼儿10例,在6h内据其不同的发育个体,降低暴光量行CT扫描,以常规嚗光量的90%为起始扫描剂量,逐渐减少嚗光量10mAS,观察其成像质量,直至图象质量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其嚗光量(mAS)和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与婴幼儿常规头颅嚗光量相比,不同头部发育个体,优化扫描可降低其常规嚗光量的38%~45%;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均可降低38%~45%。结论 根据婴儿头部个体发育差异,适当的降低嚗光量,可以有效降低其辐射剂量,减少其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ECG)及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SCTC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7例冠心病患者的TTE、ECG及MSSCTCA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做对照。结果 207例患者中,CAG检查165例为冠心病,TTE显示139例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ECG显示115例患者ST-T段改变,MSSCTCA显示149例患者显示异常。TTE、ECG及MS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39%、59.39%、87.89%和80.95%、59.52%、90.48%。结论 MSSCT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TTE和ECG,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及敏感性、特异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与我院就诊高度怀疑HCC的56例患者及高度怀疑FNH的45例患者作为可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对HCC、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对比二者在CT增强扫描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对比噪声比(CNR)情况以及能谱定量参数值情况。结果 64层螺旋CT对HC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6.23%,特异性为66.67%,准确性为92.86%;对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2.68%,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6.67%。增强扫描动脉期时HCC、FNH患者CNR均呈明显的下降状态,并且能量越高则CNR越低,HCC与FNH患者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门脉期FNH患者CNR逐渐降低,而在4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患者则表现为CNR先升后降,8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FNH患者在80~120keV间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40 keV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HCC、FN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出效能、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低剂量CT扫描的表现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以减少儿童X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分析100例临床怀疑腺样体肥大儿童。分2组,50例使用低剂量:60~80 kV,50例使用常规剂量:80~120 kV。所有患者均分析不同CT剂量的图像对其腺样体的显示情况。结果 检查患者中CT表现为腺样体肥大的占94例,占94%,常规剂量患者得到信噪比较高图像,但所接受射线量较大。低剂量扫描大大地减少了儿童的辐射剂量,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检查能准确显示儿童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并对其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足够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进行128排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对扫描图像采用三维重建、矢状位重建、曲面冠状位重建和薄层横断面重建等方法对椎体骨折情况进行评价,并与X线和MRI(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对照,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初步分级。结果 56例72个椎体压缩骨折,有骨折线椎体65个,椎管狭窄4个,5个椎体附件骨折,1个椎体神经孔狭窄,5个椎体发生滑脱;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全面诊断椎体骨折情况,对椎管狭窄及附件骨折显示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X线片及MRI;56例经过128排螺旋CT图像测量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分别为轻度2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椎体压缩骨折程度的判断较以往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并能初步判断骨质疏松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性。结果: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3例,占比82.81%;阴性11例,占比17.19%。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阳性45例,占比70.31%;阴性19例,占比39.6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2例,占比81.25%;阴性12例,占比18.75%。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4.34%)、特异度(81.82%)、准确性(92.19%)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71.70%、36.36%、65.6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能够对心肌桥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更为准确,其效果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64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对其进行归纳。结果:CT扫描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64层螺旋CT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对临床诊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诊断及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该院与丽水市中心医院心脏内科收治入院的73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再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儿童CHD类型诊断价值以及对左右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儿童CHD类型诊断中,超声心动图正确率为80.82%,16排螺旋CT正确率为95.89%;16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超声心动图对儿童CHD类型诊断的AUC为0.890,16排螺旋CT对儿童CHD类型诊断的AUC为0.966;两种方法测量的左心及右心参数与病理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具有图像清晰、成像快、数据处理准确等特点,较超声心动图而言,对儿童CHD类型及心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血管后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情况,准确判断椎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