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左传丽 《全科护理》2012,10(13):1235-1236
[目的]了解腹部外科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标准,对62例腹部外科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同时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腹部外科病人入院时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8%;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病人(P<0.01);营养支持的误用率为21.7%,未行营养支持者占75.0%,营养支持方式单一,以肠外营养(PN)支持为主。[结论]应根据NRS 2002的评估结果,选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尤其是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3.
陈颖君  范英华  乔羽 《护理研究》2012,26(16):1489-1490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倒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及应用生长激素的护理。[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2例重度或特重度烧伤病人治疗期间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与生长激素相结合的方法,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的原则,分析其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52例病人中1例因就诊时间晚并发脓毒症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余全部治愈。腹泻发生率6.2%,无腹胀、便秘,平均住院日57±12d。[结论] 严重烧伤病人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和护理的过程,营养支持是严重烧伤病人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营养支持结合生长激素治疗比单纯营养支持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侯伟 《全科护理》2016,(3):300-301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组)与肠外营养组(E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手术前后体重变化、白蛋白变化、血红蛋白变化、吻合口瘘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PN+EN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PN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6.
罗容莲  傅华容 《全科护理》2014,12(8):694-69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5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肠内喂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饮食,由中心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术中经胃肠吻合口将营养管置入输出襻空肠,术后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肠内营养组肠蠕动恢复早于对照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术后肠内营养能提高病人的营养水平,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52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4例病人按照常规治疗及护理进行,即病人在入住监护室时,医生根据病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情况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改为肠内营养;观察组的28例病人入住监护室时即由责任护士首先对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的病人存在营养风险,报告医师,由医师请营养科会诊,指导并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10d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值,及治疗期间血糖异常率、感染发生率、在重症监护室的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10d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及治疗期间血糖异常率、感染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早期肠内营养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病人的全身营养状态,降低血糖异常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缩短病人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有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减轻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系统对住院胃肠肿瘤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3月1日-2009年4月30日的新入院胃肠肿瘤病人105例,在入院次日晨进行NRS 2002筛查,并研究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普外科胃肠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9.04%和65.71%,病人术前已存在的和术后潜在的营养风险较高,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结论]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ICU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2d~51d,平均10d,其中达到临床缓解转出ICU23例,病人放弃治疗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ICU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碧占 《全科护理》2010,8(4):310-311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ICU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2d~51d,平均10d,其中达到临床缓解转出ICU23例,病人放弃治疗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ICU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谢绮雯  伍丽霞  陈欣智  许剑敏 《护理研究》2012,26(16):1528-1529
[目的]分析护理随访在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营养支持小组对66例家庭肠内营养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提供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及时解决家庭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保证家庭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结果]第1个月随访,3例病人出现呕吐情况,13例病人有腹泻情况,5例病人出现管道不通畅情况,发生率分别为4.5%、19.7%和7.6%;第2个月随访,8例病人有腹泻情况,2例病人出现管道不通畅情况,发生率分别为12.1%和3.0%,无一例病人出现呕吐;第3个月随访,仅3例病人出现腹泻,发生率为4.5%,无一例病人出现呕吐和管道不通畅。[结论]护理随访能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曹燕 《全科护理》2014,(3):234-235
[目的]探讨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鼻饲液在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病人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50mL注射器推注鼻饲液,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鼻饲液,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4.96,P0.05。[结论]给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病人鼻饲,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鼻饲液,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每天鼻饲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腹部按摩,比较两组病人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并观察观察组病人对腹部按摩的耐受程度,即比较按摩前后病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摩前后病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能耐受腹部按摩操作,腹部按摩能减少病人腹胀的发生率,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家庭肠内营养病人护理随访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护理随访在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营养支持小组对66例家庭肠内营养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提供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及时解决家庭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保证家庭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结果]第1个月随访,3例病人出现呕吐情况,13例病人有腹泻情况,5例病人出现管道不通畅情况,发生率分别为4.5%、19.7%和7.6%;第2个月随访,8例病人有腹泻情况,2例病人出现管道不通畅情况,发生率分别为12.1%和3.0%,无一例病人出现呕吐;第3个月随访,仅3例病人出现腹泻,发生率为4.5%,无一例病人出现呕吐和管道不通畅。[结论]护理随访能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手术术前使用能全素代替传统肠道准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结肠、直肠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术前3d口服能全素做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期间耐受情况与自我感受、手术前后各项营养评定指标、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耐受性、术后营养状态、各项营养评定指标、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能全素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温度控制规范化。[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86例胃癌术后病人,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时通过常规方法加热,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时规范化温度加热。观察两组胃肠道反应(呕吐、腹胀、腹泻)及肠内营养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肠内监测端温度加热后、加热过程中平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加热后肠内温度高于对照组,加热前后平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肠内营养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规范加热温度可明显缓解腹痛症状,降低肠內营养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生大黄保留灌肠在急性胰腺炎肠麻痹病人中应用的意义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生大黄保留灌肠法。[结果]观察组在病人舒适度、灌肠液温度、保留时间及急性胰腺炎肠麻痹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泵生大黄保留灌肠法,有效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及有效保留时间,在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病人恢复中的疗效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学仿真模型健康教育对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对本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肠造口病人分为对照组,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1例肠造口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进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采用医学仿真模型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以电话回访形式和造口门诊就诊形式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效果及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医学仿真模型对肠造口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