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统计处理用,。结果试验组肝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药物肝损害的时间以四周内为高峰,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害发生率高且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性损害,结核病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周期较长,因而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我们2000—01/2004—08收治住院结核病病人831例,其中因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药物性肝病诊治的困惑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s)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欲更有效地监测和预防日益增多的药物性肝损伤,需要在认识药物性肝病现行诊治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有效可行的诊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伤(DILI)逐年增多,已知超过600多种药物可引起DILI。临床由于黄疸原因待查或肝功能损害原因待查或黄疸和肝功能损害原因待查而行肝穿刺活检,希望从病理学的角度来明确病因。当肝穿刺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显示类似病毒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50例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250例肺结核非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后患者肝损害的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性别、肝炎病毒和病灶范围与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91,P<0.05),而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9,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9、5.554,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中性别、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核病灶的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是否发生药物肝损害不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x2=2.084、0.703、1.473、0.119,P值均>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能明显升高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并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 3 96例 ,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98例 ,占 2 4.7% ,对其中 5 3例采用谷胱甘肽治疗 ,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8例全部为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 ,男 5 6例 ,女 42例。年龄 2 6~ 65岁 ,平均 (4 2 .6± 10 .3 )岁 ;病程 1~ 2年。肝损害符合以下标准 :①有应用抗结核药史 ;②既往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 ;④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 相似文献
12.
13.
14.
王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2):116-123
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是一种全身感染但主要侵犯肝脏的疾病。AVH主要由嗜肝病毒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他病毒感染偶然情况下可累及肝脏(巨细胞病毒CMV,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但丙型肝炎及次之的乙型肝炎则主要转变成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损害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本院的146例患者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转归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Maria评分均大于或等于10分.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占首位(26.7%),其次为抗结核药物(20.5%),抗生素为11.0%,其他药物为41.8%.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80.80%,胆汁淤积型占8.90%,混合型占10.30%.引起的肝损害型以轻、中度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146例患者中有126例治愈好转,占86.3%,而病死率为5.5% (8/146).结论:Maria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善.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中草药及其制成品引发肝损害占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病例,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与AIH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98-798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方法选取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共4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甘草酸铵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LT、总胆红素(STB),并观察临床症状以评价疗效。结果异甘草酸镁治疗后,患者ALT、ST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82.3%。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ALT、STB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治疗肥胖及其伴随疾病的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加重社会负担的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伴随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目前,针对肥胖及其伴随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日俱增,这些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血脂药、抗高血压药及治疗肥胖药物。然而,许多药物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广义上,这种药物引起的肝脏毒性可分为无法预料、特异性和可预测的固有毒性。其造成的肝损伤包括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或两者兼有,程度从无症状或轻微到致死。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则表现为碱性磷酸酶伴转氨酶轻-中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性别、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结论抗结核药不可避免均造成肝损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