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脉旁路术是外科治疗下肢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办法,根据选择动脉移植物材料不同,可分为人造血管动脉旁路术与自体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自体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又因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倒置旁路术与原位旁路术。本文回顾性的比较动脉旁路术中分别采用人造血管与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人造血管与大隐静脉原位旁路术利弊,为临床选择提供良好的根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09年9月应用动脉旁路术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根据旁路血管不同分为两组,人造血管组32例,自体大隐静脉组15例,比较两组病例的症状缓解与旁路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动脉旁路术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原位大隐静脉通畅率(93.75%)优于人造血管通畅率(85.71%)。结论:动脉旁路手术是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选择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效果优于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主-髂和主-股动脉转流术治疗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治疗体会,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收治的27例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血管转流效果及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胭动脉搏动,术后7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肢缺血症状消失,且10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100.O%;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83.3%。结论 人工血管主-髂动脉转流和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腹主动脉末端闭塞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9(平均3.5)。手术采用高位深组30例,低位深组32例,浅组2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22例,直接转流组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随访6—60个月,77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无痛行走距离大于500m。深组4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移植物闭塞,行截肢术。随访期问,10例患者彩超检查出现移植物闭塞,但元临床症状。总救肢率为95.6%(87/91);有效率为84.6%(77/91);移植物长期通畅率为84.6%(77/91)。结论静脉动脉化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旁路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术式,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深动脉重建改善下肢动脉缺血方面的疗效.方法 根据CTA及血管彩超选择高危重症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对30例Fontaine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股深动脉重建.其中解剖外途径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7例,髂总、髂外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9例,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4例,腋动脉-股深动脉转流2例,单纯股深动脉成形术8例.结果 2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皮温明显升高,静息痛消失,ABI明显升高(术前平均为0.23,术后平均为0.57).3例症状减轻,1例无效截肢.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3个月).18例行人工血管转流术的病例中1例发生闭塞,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4.4%.8例单纯股深动脉成形的病例中1例闭塞.总体保肢率为96.7%.结论 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重建治疗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代雪娜  周涛 《山东医药》2010,50(42):89-90
目的观察Cockett穿通支离断术在下肢重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下肢重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45例(60条肢体),在Cockett穿通支离断术基础上,联合实施股静脉戴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局部经皮间断环扎术治疗。结果本组45例60条肢体手术均成功,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术后12~14 d,所有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术后2~5周8条肢体的活动性溃疡愈合。随访6个月~1.5 a,无浅静脉曲张和溃疡复发,局部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湿疹消失。结论在Cockett穿通支离断手术基础上,联合实施股静脉戴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局部经皮间断环扎术治疗下肢重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导致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科治疗的12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及治疗效果讨论合适的治疗方式。结果:12例患者中位年龄60(49~81)岁,男性7例,女性5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所致并发症11例,行右心导管造影所致并发症1例。所有病变均因穿刺股静脉导致,且动脉破口均位于股浅动脉,12例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淋巴瘘,保守治疗痊愈。术后30 d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股静脉穿刺位点过低是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育强 《山东医药》2008,48(47):18-19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36条肢体)。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踝肱指数(ABI)平均提高0.35,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SIA术后6个月,治疗动脉的通畅率为86.11%。结论SIA用于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下肢动脉缺血的救治率。方法作采用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自1991年~1995年,进行7例病人,9条肢体手术。结果所有患术前均经动脉造影证实。术前踝/肱指数为0~0.57(平均0.43)。术后移植物均可扪及搏动,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的0.43上升至0.93,严重缺血肢体挽救率为100%。随访1~3年中,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8%、56%和20%。结论作认为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5-69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例,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螺旋CT随访。结果:37例病人中,35例全部血管桥均通畅,有2例病人乳内动脉桥路通畅,大隐静脉血管桥闭塞,未予介入或手术干预。结论:大隐静脉序贯桥中期随访通畅率良好,虽有“一闭俱闭”的风险,但大多数不会导致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中,静脉窦内球囊保护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使用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瘘口位于乙状窦区3例、横窦区4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2例,球囊保护静脉窦均保持通畅。临床随访7例,随访时间为术后6~43个月,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7例患者均获全脑DSA复查,随访时间为术后6~11个月,提示5例完全治愈,其中4例静脉窦通畅,1例闭塞;1例瘘口稳定且静脉窦通畅,1例瘘口新发合并静脉窦闭塞。结论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在栓塞瘘口的同时,可长期维持静脉窦通畅,有利于维持栓塞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种静脉途径Onyx胶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例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分别采用经股静脉-岩下窦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经面静脉-眼上静脉结合Onyx胶栓塞治疗。结果 21例病人共行栓塞治疗26侧,21侧采用经股静脉-岩下窦介入栓塞治疗,5侧采用经面静脉-眼上静脉栓塞治疗;治疗后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23侧完全闭塞,瘘口完全消失,有3侧虽然海绵窦填塞完整,但1侧出现少量岩下窦引流,2侧出现少量翼丛引流,在压颈2个月后消失;经静脉途径Onyx胶栓塞治疗后16例病人完全治愈,治愈率90.47%;治疗后3例病人出现头痛伴有呕吐,采用西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外展神经麻痹,6个月后症状自行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7个月无复发情况。结论多静脉途径Onyx胶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行药物球囊治疗后效果。方法 28例(28条肢体)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中狭窄19例,闭塞9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A组)和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B组)。结果28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靶血管形态及通畅性均良好。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住院1 w,出院后常规双抗用药;均获得随访3~12个月。术后6个月通畅率A组78.60%(11/14)、B组100.00%(14/14);12个月通畅率A组64.30%(9/14)、B组85.70%(12/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无截肢或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较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的近中期通畅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夏艳  刘敏 《山东医药》2006,46(27):26-26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术式,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2005年5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腔内激光加小切口股段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岩下窦入路10例,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2例。单独应用Onyx 8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4例。结果①治疗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闭塞10例,少量残留2例。单独应用Onyx栓塞治愈6例,好转2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7%,无加重或死亡病例。②2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3例术后出现眶部疼痛。③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32个月,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静脉入路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确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EVH)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应用以及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1病区73例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的CABG术早期、中期结果。结果:下肢切口为(4.0±2.0)cm;大隐静脉取材长度(32.1±6.8)cm,获取时间为(50.0±12.9)分钟。静脉壁损伤需要7-0Prolene线修补的漏口数平均为1.3个。1例术中转为开放获取大隐静脉,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死亡事件发生。随访65例,随访时间1~34个月。冠状动脉CTA显示大隐静脉总体通畅率为86.0%。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可能带来良好的早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宏  李梅  王雪梅  柴燕  赵小红 《内科》2010,5(2):141-142
目的探讨尿毒症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采用股静脉留置双腔管术的效果。方法采用股静脉穿刺插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外瘘及中心静脉插管。结果 69根股静脉留置双腔管共透析510次,平均留置时间为(20±10)d局部血肿7例,穿刺部位出血5例,感染11例,静脉狭窄2例,血栓形成4例。中心静脉插管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作为一种为透析病人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方法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股静脉插管术最适用于病情比较严重且处于昏迷状态,长期卧床,不能完全配合置管以及不能行颈内静脉插管手术的患者,此插管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例,Ⅱa b型3例,Ⅲ型3例,Ⅳ型1例。靶点边缘剂量16~20Gy,平均18Gy,靶点边缘被50%~70%等剂量曲线所包含。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结果14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2例部分改善。12例MRI或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或近全闭塞,4例部分闭塞。无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型硬脑膜动静脉瘘且伴有广泛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外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93年1月~1994年12月采用小切口新方法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共11例。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回套器,仅作1~2cm的小切口数个,可取得搭桥所需长度的大隐静脉。11例手术取得较好疗效:全组切中10例获一期愈合,1例结痂延迟愈合。经1月~2年6月随访,术后9例间歇性跛行消失,2例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5,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79,提高0.34,证实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