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98例颅内肿瘤经手术相病理检查证实,本文报告25例脑瘤伴癫痫,主要发生在中年人,各类型脑瘤发生率百分比依次为:胶质瘤(64%),脑膜瘤(16%),垂体瘤(12%),转移性瘤(4%)和其他类型肿瘤(4%)。17例病人呈癫痫大发作,额顶部和颞叶为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自1957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4776例作一分析。其男女之比为1.5,1,好发年龄为21~50岁。肿瘤分类以胶质瘤为最多(占44.97%),其次为脑膜瘤(占15.54%)。早期应用CT、MRI等检查手段和及时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颅内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 ]探讨颅内肿瘤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 ]对在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间住院治疗的 2 2 0例颅内肿瘤病人的肿瘤类型、部位及疗效进行分析及总结 .2 2 0例颅内肿瘤均为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 ;颅内肿瘤中胶质瘤最多见 ,其次为脑膜瘤 ;胶质瘤复发率高 .[讨论 ]颅内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与非胶质来源肿瘤脑浸润的量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比较不同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方法选择颅内肿瘤62例,其中脑胶质瘤30例,脑膜瘤17例,脑转移瘤15例,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确定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比较,测定肿瘤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确定肿瘤影像脑浸润程度;比较分析不同肿瘤间的脑浸润程度差异。结果胶质瘤30例中,按病理脑浸润程度分为重度8例,中度10例,轻度8例,无脑浸润4例;脑膜瘤17例中,有病理脑浸润者7例,无病理脑浸润者10例。平均影像脑浸润值(平均瘤周水肿区FA值):胶质瘤0.16±0.09,脑膜瘤0.39±0.16,脑转移瘤0.37±0.08;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显著低于脑膜瘤和脑转移瘤(P<0.05)。结论从病理分析角度无法横向比较不同类型脑肿瘤的脑浸润程度;从影像量化分析的角度比较,脑胶质瘤的脑浸润程度明显超过颅内非胶质来源肿瘤。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是颅内肿瘤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发病率约为12/10万,国内报道占颅内肿瘤的35%-60%。妊娠中晚期合并脑肿瘤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本文报告选自南京市鼓楼医院的一例妊娠合并胶质瘤患者,颅内占位切除术同时进行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大,手术形式较为特殊,在本院各科有效协作之下,及时有效地解除了母婴危急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在颅内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72例,均行~1H-MRS检查,观察~1H-MRS检查表现特征,并比较不同类型颅内肿瘤及其对侧正常组织代谢物情况。结果 72例颅内肿瘤患者中,各肿瘤实质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缺失或明显降低,含胆碱化合物(Cho)升高;脑膜瘤、脑转移瘤、胶质瘤NAA/Cho、NAA/Cr均较对侧正常组织低,Cho/肌酸(Cr)较对侧正常组织高(均P<0.05);胶质瘤的NAA/Cho、NAA/Cr值均较脑转移瘤、脑膜瘤高(均P<0.05);脑膜瘤Cho/Cr较脑转移瘤与胶质瘤高(均P<0.05)。结论 ~1H-MRS检查可更好地反映脑细胞结构变化,为临床颅内肿瘤定性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fMRI在额顶叶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占颅内肿瘤的35%~40%。其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但常规手术方法欲切除位于功能区附近的胶质瘤往往因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而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切除。其主要原因是术者在术中无法正确明辨功能区皮层及皮层下结构与病变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时如何最小程度地避免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运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9):819-821,826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2/100000,国内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35%~60%。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不同部位病理特征不同,其恶性程度也不同,易复发性及其侵袭性是其生物学特征。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仍是世界公认的难题。本文就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些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颅内肿瘤中端粒酶的活性情况 ,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TRAP-银染法检测70例颅内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χ2 检验。结果 :脑膜瘤及垂体腺瘤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阴性 ,5 0例胶质瘤 (KERNOHAN分级 )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为 44 % , 级为 3/ 16 (18.8% ) , 级为 3/ 12 (2 5 .0 % ) , 级为 9/ 14(6 4.3% ) , 级为 7/ 8(87.5 % ) ,胶质瘤分级越高 ,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就越高 (P<0 .0 0 5 ) , 级以上恶性颅内肿瘤中 (包括转移性低分化癌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19/ 2 5 (76 .0 % ) ,明显高于 级以下胶质瘤 6 / 2 8(2 1.4% ,P<0 .0 0 5 )。结论 :端粒酶是促进胶质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且可能是新的恶性颅内肿瘤的瘤标 ,可以用于恶性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预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4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颈枕部疼痛、麻木,平均病程2年。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23例,髓内7例,硬膜外5例,哑铃形肿瘤10例。常见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胶质瘤、脊膜瘤。手术行肿瘤全切除35例(77.8%),部分切除10例(22.2%)。术后症状消失28例(62.2%),减轻10例(22.2%),无变化5例(11.1%),死亡2例(4.4%)。结论:本病的诊断要依靠MR检查,手术应持积极的态度,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要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护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诊治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俊  许林  郑耿阳  邱江锋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09-19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977年1月至2007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阑尾炎和腹部包块,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包括阑尾类癌1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17例,阑尾腺癌8例,其中术前病理确诊仅4例(10.8%),术中经冰冻切片确诊28例(75.7%),术后病理证实5例(13.5%).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7例,回盲部切除术9例,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其他手术方式3例.随访6~193个月,阑尾类癌、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1.7%,100.0%、86.7%、71.5%和75.0%、50.0%、50.0%.结论 阑尾肿瘤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阑尾类癌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u SS  Wang XQ  Xu JP  Sun LZ  Li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66-770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2·5%),非黏液性良性肿瘤无死亡,恶性肿瘤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8·6%)。对1990年1月到2004年7月黏液瘤手术患者241例进行随访,失访17例,随访率为92·9%,平均随访70个月±36个月;远期死亡10例,5例死于复发,5例原因不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0例(28·6%),大部分切除15例(42·9%),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者10例(28·6%);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12个月(4~38个月);死亡18例(51·4%),均在3个月至2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5例失访。结论外科治疗心脏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50例病例中31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3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16例同时行 CT和MR扫描。 结果 50例均为单发,47例(94%)边界清楚,肿块最大径平均约9.1±3.8cm,32例(64%)呈伪足样生长方式,18例(36%)呈膨胀性生长方式,21例(42%)例包绕腹部大血管。8例(16%)可见少许囊变,13例(26%)可见钙化,6例(12%)含有脂肪。31例CT平扫均呈等或低密度。T2WI上大多数病例30例(86%)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强化方式:50例病例中,39例(78%)无明显或轻度强化,11例(22%)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强化病例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强化形态:10例(20%)呈片絮状、线条交织样强化,15例(30%)呈片絮状强化,12例(24%)呈线条交织样强化,3例(6%)呈漩涡状强化。 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术前CT及MR对于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评估邻近大血管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及水钠失衡紊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刚陈伟  宋锦宁 《医学争鸣》2005,26(20):1898-1899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的不同对鞍区肿瘤术后发生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影响. 方法: 对109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后尿崩水钠失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尿崩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86例(78.9 %).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尿崩及水钠平衡紊乱比率最高(100%),胆脂瘤及脑膜瘤的发生率最低(60.0%~64.3%);经侧脑室-室间孔-第Ⅲ脑室入路者,术后发生率最高(89.0%),颞下入路最低(79.0%). 结论: 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平扫及乳管造影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乳腺疾病全部经病理确诊,50例平扫,34例行CT造影术。结果: 50例乳腺疾病CT正确诊断率恶性组及良性组各为94.1%及97.0%,其中良性组临床体检正确率为60.6%,34例乳腺疾病CT造影术前后正确诊断率各为58.8%及97.1%。结论: 乳腺CT平扫及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乳腺疾病的定位、定性,尤其是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及对隐匿性病灶的检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快速对比增强MRI鉴别良恶性软骨肿瘤。方法:37例患者中,有8例内生软骨瘤,11例骨软骨瘤,18例软骨肉瘤。对其进行快速对比增强MRI扫描,按开始出现强化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增强—动脉强化后10s内开始强化;进展期增强—动脉强化后10s~2min之间;延迟期增强—动脉强化5min后。结果显示与27例外科手术标本、3例刮除物标本和7例活检标本,结合长期随访结果和组织病例诊断相互关联。结果:强化的开端同良恶性肿瘤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早期增强可出现在软骨肉瘤病例中,亦出现在骺板未融合的骨软骨瘤病例中,但不出现在内生型软骨瘤中。诊断恶性软骨肿瘤的敏感度为89%,特异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84%,阴性预测值为89%。结论:快速对比增强MRI成像有助于鉴别成人的良恶性软骨肿瘤。  相似文献   

17.
在1775例表皮、附件肿瘤及瘤样病变中,良性瘤及瘤样病变共963例(54.25%),恶性瘤计812例(45.75%)。表皮良性瘤及瘤样病变(662例,68.74%)的发病率比附件为高(301例,31.26%)。在恶性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531例,65.39%),其次为基底细胞癌(211例,25.99%),表皮附件的恶性瘤甚少见(9例,1.11%)。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比值为2.5∶1。各类肿瘤男女性分布之比为1.2∶1。良性瘤及瘤样病变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而恶性瘤则多见于老年人。表皮肿瘤以头颈部多见,其次则为阴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所有病例手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2例较大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2例喉多形性腺瘤采用颈侧切开肿瘤切除术;2例咽肌上皮瘤和2例较小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采用口内咽侧切开肿瘤切除术。3例喉腺样囊性癌,1例声门上型T1N0M0患者行水平半喉切除术.2例声门下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2例颈段气管肿瘤患者低位气管切开术加行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放疗。结果13例原发性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2,良、恶比例为2:1。肿瘤的位置:咽部占50.0%(6/12)、喉部占33.3%(4/12),颈段气管占16.7%(2/12)。良性肿瘤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6例(咽部4例,喉部2例),肌上皮瘤2例(均位于咽部);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2月。恶性肿瘤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4例(喉部3例,颈段气管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位于颈段气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2~12年,失访2例,1例死于其它疾病,余5例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11年,失访1例,余均健在。结论 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有独特的特点,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逐渐增大时才影响所在部位的功能。良性肿瘤被覆的粘膜无破溃,色质无改变.边界清楚,大多呈球形或类球形或分叶状.均不影响神经功能.症状均无突然加重现象。恶性组中均位于喉部及颈段气管,肿瘤表面不光滑,淡红色,边界不清。均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7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作分析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18岁以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学类型和分级。结果76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7岁,男女比例为1.56:1。其中颅内肿瘤占93.4%(713/763),脊髓肿瘤占6.6%(50/763)。颅内肿瘤中,相对于幕下肿瘤(30.5%,233/763)来说,以幕上(包括松果体一四叠体区)的肿瘤(62.4%,476/763)为主。本组病例中,经病理学诊断患儿为688例,经临床诊断患儿35例。其中最常见的5种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肿瘤(25.7%,177/688).颅咽管瘤(12.8%,88/688),髓母细胞瘤(9.3%,64/688),生殖细胞肿瘤(8.9%,61/688),垂体瘤(7.5%,52/688)。结论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具有其特殊性,对其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性。因此,根据儿童的特点处理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能够在尽可能保留神经系统功能的情况下.综合治疗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