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体负压作用下脑氧饱和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and analyse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SrO2) under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LBNP). 12 healthy young subjects were tested in an LBNP chamber in sitting position. Incremental negative pressure was used and end points of test were onset of presyncopal symptoms or completion of the 15min test. The results were: (1) SrO2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under LBNP; (2) The magnitude of decrease of SaO2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reactions at the termination of LBNP; (3) Under LBNP the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rO2) kept constant. The changes of SrO2 correlated strongly with the percentage changes of superaorbitalis arterial blood flow (r = 0.59-0.86, P < 0.05 or 0.01).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hanges of SrO2 were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cerebral blood flow under LBNP. It was possible to use SrO2 to detect presyncopal and syncopal symptoms. So the monitoring of SrO2 could be used in studies of G-LOC. 相似文献
2.
下体负压作用下眶上动脉脉搏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体负压作用下眶上动脉脉搏的改变吴斌谢宝生薛月英由广兴路盛强关键词(KEYWORDS)下体负压(Lowerbodynegativepressure)脉搏(Pulse)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852.12研究表明,颞动脉脉搏、眼水平动脉压可用以监测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坐位下体负压(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暴露时对人体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15例健康青年男性被试者在坐位LBNP-4.00 kPa(-30 mmHg)、-6.67 kPa(-50 mmHg)的条件下,分别测试暴露前、暴露时和卸压后的脑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P300、反应时(Reaction tinle,RT)及跟踪误差(Trackng error,TrE)等工效学指标,并记录主观症状。结果在-4.00 kPa LBNP作用时,P300波幅、潜时、反应时、跟踪误差与负压前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6.67 kPa LBNP作用时,P300波幅降低(P<0.01),P300潜时延长(P<0.01),反应时延长(P<0.05),跟踪误差增大(P<0.05)。主观症状随着负压值的增大,症状数量增多,程度加重。结论 坐位下体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积聚,引起大脑供血量减少,从而引起大脑对外界的反应减慢,脑认知工效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期间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每组6人,进行21d头低位倾斜卧床。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下体负压组在卧床的经1周以及最后1周,每天进行1h-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测量头低位卧床9HDT)前(坐位),HDT开始时,第1,3,7,10,21天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卧床期间,对照组右侧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较卧床前(preHDT)及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左侧MCAVs在卧床开始时较卧床前显著增加,卧床第3天又较开始时显著降低。在卧床期间,下体负压组右侧MCA血流速度Vs,Vd,左侧后动脉(PCA)血流速度Vd较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卧床第7天右侧MCA血流速度Vd较卧床前显著降低。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双侧MCA的Vs显著降低,并有MCA的不对称变化,前,后各1周的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改善MCA血流速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载氧适应的机制。方法:采用MEC-509A型多参数监护仪监测物探职工初入海拔2800m地区载氧适应前后无创动脉血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载氧适应早期血氧饱和度均值上升(P〈0.001);群体中增压反应者的血压均值下降而血压下降者的均值上升(均P〈0.01),并使脉压在适宜水平;急性高原反应症状以及与之关联的血压改变得到纠正(P〈0.01)。结论:载氧适应的机制之一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和血氧饱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可疑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抑郁性假性痴呆患者大脑血流速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可疑AD患者和抑郁性假性痴呆患者各20例;另外选取正常的志愿者20例.给予视觉刺激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受试者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各组大脑血流速度的差异.结果 AD组和假性痴呆组患者左右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静息血流速度、刺激血流速度和相对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组患者刺激时血流速度和相对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假性痴呆组患者(P<0.05).结论 可疑AD患者的神经血管耦联作用严重受损,可用于鉴别AD患者与假性痴呆患者. 相似文献
9.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波形的变化规律,建立中晚孕期正常胎儿MCA血流正常参数值范围.资料与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95例20~43孕周正常单胎胎儿,测量胎儿的MCA-S、MCA-D、MCA-PI、MCA-RI及MCA-S/D.结果 获得正常中晚孕期胎儿MCA各参数正常值范围;其中MCA... 相似文献
10.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2003 -03 ~2004-04我们收治了 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男 33例,女 8例;年龄 24~61岁,平均 (43. 30±4. 37)岁,借助灌注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灌注明显延迟,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侧枝循环对分水岭区的灌注障碍有所代偿,而对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影响不大。结论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时,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准确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此时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形态学特点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12名被试者在下体负压作用下脑氧饱和度(SrO2)的变化,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下体负压作用下,SrO2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2)在负压终止的时刻,不同状态组之间SrO2的变化量差别显著;(3)下体负压作用下SaO2保持不变,SrO2的改变与眶上动脉血流改变的百分数显著相关(r=0.59~0.86,P<0.05或0.01)。以上结果提示下体负压作用下SrO2的改变与脑血流的下降有关,而且用SrO2探测晕厥前状态及晕厥是可能的。作者据此推测SrO2的监测能够在G-LOC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预测下体负压耐力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预测下体负压耐力的方法,对11名被试者进行了-4.00kPa,-5.33kPa,-6.67kPa各5min的阶梯式坐位下体负压耐力检查,以晕厥前症状或持续15min为终止指征。检查结果将被试者分为耐力良好组(A组,n=5)和耐力不良组(B组,n=6);组间比较时发现负压作用第11min时的MAP、△SrO2和△CO(%)判别显著(P〈0.05);用这一时刻的MAP和△SrO2建立的回归方程对 相似文献
13.
21d头低位卧床期问脑血流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 2 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对抗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进行头低位倾斜卧床 ( - 6°)。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KYENG Ⅰ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卧床前、卧床第 3、1 0及 2 1天的脑血流量。结果对照组的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及流入速度在卧床期间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显著升高 ;LBNP组的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在卧床第 3及 2 1天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 ,左侧大脑阻力指数在卧床期间均显著升高 ,左侧大脑主峰高度及流入速度在卧床第 3及 2 1天有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 ,脑血流量减少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 ,不能有效地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下体负压作用下脑血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下体负压作用下脑血流量的变化,11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参加了两次同样的下体负压实验,下体负压作用的强度和时间分别为:-2.7kPa,2min;-4.0kPa,3min;-5.3kPa,5min;-6.7kPa,10min。实验中采用彩色超显像仪对被试者安静平卧位和负压作用过程中主动脉血流频谱,颈总动脉血流参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采用第二次下体负压的实验数据,11名被试者中除1人出现晕厥前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头低位倾斜(HDT)、直立位和昼夜节律对大脑血流速度的影响,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新技术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对12名青年健康男性的脑血流速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头低位倾斜1h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直立位15min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在昼夜24h中,夜间睡眠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白天低;TCD技术重复性好,可适用于航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下体负压旋转床模拟航空推拉效应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体负压旋转床模拟航空推拉效应的效果 ,观察推拉动作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8名被试者在下体负压旋转床上进行“直立位 (HUT ,+1Gz) -倒立位 -直立位 +下体负压 (LBNP ,- 5 0mmHg) 1 0min”的模拟推拉效应试验及单纯直立位 +下体负压 (- 5 0mmHg) 1 0min的对照试验 ,用阻抗法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心率 (HR)、血压 (BP)、基础阻抗 (Z0 )、每搏心输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及总外周阻力 (TPR)等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 ,有 3名被试者没有完成直立位 +LB NP作用 1 0min的试验 ,出现晕厥前症状 ,8名被试者平均耐受时间为 8.99± 1 .47min。而对照试验时 ,被试者均完成了 1 0min的直立 +LBNP试验。模拟推拉效应试验时 ,在倒立位 ,被试者HR、Z0 较直立位对照值降低 ,SV和CO较直立位对照值升高 ,均有显著性意义 ;直立位 +LBNP过程中 ,HR、Z0 、TPR较对照和倒立位值显著增高 ,SV和CO较对照和倒立位值显著降低 ,SBP在HUT即刻较对照值显著性增高 ,在HUT +LBNP过程中显著性降低。在对照试验时 ,上述指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 ,但增高或降低的百分比 (% )低于模拟推拉效应试验 (HR除外 )。结论倒立位后 ,再直立 +LBNP作用 ,心血管功能下降程度大于单纯直立 +LBNP作用 ,下体负压旋转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连续记录、分析了低压舱模拟2000m、3000m、4000m、5000m、6000m、7000m高度上8名被试者吸舱内缺氧气体转吸纯氧及吸纯氧转吸舱内缺氧气体两个过程中人体血氧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两个过程的血氧饱和度均按指数规律变化,其数学表达式为:S=(?)-((?)-(?)_o)e~(-Bt),S—瞬时血氧饱和度值(%),(?)—初始状态血氧饱和度稳定值(%),(?)最终状态血氧饱和度稳定值(%),B—常数(不随时间和氧分压水平改变),t—时间。微分方程式为dS/dt=B((?)-S),表示两个过程相一致的动力学特性: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速率同血氧饱和度瞬时值与最终状态稳定值之差成正比。数学表达式和微分方程式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两氧分压水平之间,如两不同缺氧水平之间,互相转换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 4d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 4d - 6°头低位卧床试验。卧床前和卧床 4d结束时在倾斜床上进行 2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前(卧位 )、卧床第 1、3、4天及起床后第 2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4d卧床结束时 ( 87.5 % )被试者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较卧床前 ( 37.5 % )显著增加 (P <0 .0 5 )。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在卧床第 1、3天较卧床前均有降低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卧床第 4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起床后第 2天基本恢复。在卧床期间 ,平均动脉压及舒张压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体重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4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 ,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可能是失重 /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提踵动作对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在下体负压(LBNP)条件下分别随机进行2次头高位倾斜检查(HUT)测定其下体负压耐力。一次为志愿者的基础下体负压耐力(对照组),另外一次要求志愿者在LBNP条件下做提踵动作,直至耐力终点(提踵组)。结果提踵组下体负压耐受时间(DNP)和累计应激指数(CSI)均显著增加(P<0.05)。在下体负压过程中,提踵组平均动脉压呈升高趋势,心率增加呈降低趋势,每搏量增加,且均在-40 mmHg及-50 mmH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提踵动作可以提高下体负压耐力,可望作为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后引起立位耐力不良时的应对措施,也可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锻炼后心血管功能及下体负压耐力的变化,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2名健康男性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进气阀门完全关闭(A组)、进气阀门打开至峰值负压为-30mmHg(B组)两种状态下进行锻炼。A组锻炼持续时间为5d,3min/d,分别于锻炼前、锻炼3、5d后进行心脏泵血功能及头高位倾斜检查,进行短程心率变异性分析,锻炼前后行下体负压耐力检查。B组锻炼持续时间为10d,5min/d,分别于锻炼前、锻炼5、8、10d后进行各项检查,检查项目与A组相同。结果 A组锻炼后,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降低,下体负压耐力显著升高。B组心脏泵血功能则在锻炼8d后显著增强,下体负压耐力也显著提高。结论 利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进行锻炼。可以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但训练方案不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变也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