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通报》2011,(1):19-19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臌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痛痒,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全  相似文献   

2.
高体三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三阴辨治理论,创立了"水暖土和木达"的治疗学思想,遣方用药注重药物的性能,即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临床擅长应用对药治疗内伤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名医名言     
《山西中医》2009,(11):60-60
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正有反,有整有乱,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而其病又实可愈。既无陈法可守,是必熟寻《内经》、《难经》等书,审其经络、脏腑受病之处,及七情、六气相感之因,与夫内外分合,气血聚散之形,必有凿凿可征者,  相似文献   

4.
8 合旧疾者 必防其并【原文】 合旧疾而发者 ,必防其并 ,则敌之内应既绝。【译文】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 ,就好比断绝敌方的内应一样。【今释】 对于合并宿疾而发作的疾病 ,应防止新旧病邪会合。两种病邪相互搏结 ,病势就增长 ,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腠理”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发腠理”。王冰注曰:“腠理谓渗泄之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进一步解释:“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尤在泾注云:“腠理云者,谓凡病纠缠于身,不止经络血脉,势必充溢腠理,故必慎之;使无由入腠者,三焦与骨节相贯之处,此神气所来往,故曰元真通会;理者,合皮肤脏  相似文献   

6.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7.
贾占清主任对乳腺癌术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淑斌  杜凤香  张耀贤 《陕西中医》2002,23(11):1010-1011
几十年来 ,贾老以内经“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为依据 ,认为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 ,邪毒为患 ,其病机是肝气不舒 ,气机运行不畅 ,致使经络、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气滞血瘀 ,痰凝聚瘕 ,蕴毒成瘤。治法上根据《内经至真要大论篇》:“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损者益之。”因此确立扶正固本 ,祛邪抗癌为治疗总则 ,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 ,脏腑经络等功能 ,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及抗癌能力。现将其扶正固本以及祛邪抗癌的法则及方…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仲景论述杂病的专著,其中《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又为全书之总纲,为论述杂病之核心。全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人体脏腑经络内外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内在病理变化,以“先后”演绎形式作了实质性探讨。仲景选用“先后”一语,寓义深刻,既有序的概念,亦寓规律深义,更具本末之机。名论脏腑经络之先后,实对后世认识杂病规律、杂病治疗及预后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16条原文为:“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对后三句历来争议较多,所争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脏腑病机理论,涉及到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等病机理论.其脏腑病机理论具有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模型为论证基础;脏腑病变不离精气阴阳,尤重脏腑气之虚实;五脏之间相通,相互影响等特点.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1.
秦建平 《山西中医》2006,22(6):59-60
中医诊病有病因、经络、脏腑、三焦、六经、卫气营血及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方法虽多,然临证思维当提纲执要。今阅诸贤医案,集众家之说,以为辨证执要,当宗下述4条原则。1辨法虽多,求本为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疾病表现每每复杂,病状多端,辨证方法诸多,或脏腑,或气血,或经络,然终不离求本之要。若能知病之本末,则可执简驭繁,抓住要害。而病之本,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1病因为本:各种疾病,就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辨证必详审病因。从本论治,病因得除,则病情向愈,症状自可消除。有些病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往…  相似文献   

12.
一、根据脏腑经络命名仲景首先以病邪在脏腑和经络而确定病名,如依据风邪侵入人体的深浅不同,而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名。病在五脏,有“五脏水”病名;若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即名肝着;寒湿侵袭肾府,病名肾着;脾气因胃热而约束者,名脾约。心中悸动不安者,谓心悸;肺脏萎弱不振,名之肺痿;肺叶生疮或成痈者,称肺痈;肺气胀满者,名肺胀。内脏阴液不足,见喜悲伤欲哭者,名“脏躁”。病邪在腑,有胃反(又名翻胃、反胃)、肠痈之名;若妇人怀孕小便不利,即名转胞(胞同  相似文献   

13.
目流目流骨鹨眼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其视觉功能的正常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血的濡养。《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临床上通过针刺调整脏腑经络气  相似文献   

14.
虚劳病有虚实之分,不可因虚劳之名而通作虚论。久虚不复,必有实邪,填塞经络,阻碍脏腑,气血津液不得化生,升降出入亦失其常,故宜先攻伐而后补益,去宛陈莝,从太阴与厥阴入手,祛除滞气、水饮、痰浊、瘀血等留邪,邪去则正复,可以柴胡桂枝汤合旋覆花汤作为基础方进行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略论食复     
食复一语,源于《素问·热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仲景始详而论之,指出“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伤寒论》398条);又谓:“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此论食复,专指发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痰火内生,气血逆行于上,蒙蔽清窍,阻闭经络。病情有深浅轻重之分,标本虚实有先后缓急之异。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中脏腑则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并常遗留后遗症。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7.
男科病从瘀论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少虎  谢建兴 《新中医》2007,39(9):97-98
笔者从瘀论治男科疾病,从经络学说、脏腑气血辨证进行理论探讨,简述如下。1从瘀论治男科病的理论《素问·调经论》曰:"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经络内属  相似文献   

18.
10 寒热反用 分化离间【原文】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此之谓行间之术。【译文】 依据寒热施以反治方法 ,这叫做分化离间的策略。【今译】 “反用”即反治。是一种疾病出现假象 ,或大寒证、大热证 ,对正治法产生格拒时采用的治法。《内经》云 :“反治何谓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一般说来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 ,大多数疾病是可用正治的方法来治疗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病寒以热药 ,病热以寒药” ,说的就是寒热病的正治…  相似文献   

19.
脏腑学说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脏腑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表里、上下、联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组合成一个统一协调有机的整体。病自内生,通过脏腑经络和所属部位而现于外;病由外致,必通过经络而传之于脏腑。凡疾病的治疗皆本于脏腑,一切从脏腑出发,是中医治病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抑郁症是脑神与心、肝、脾、肺、肾及其之间的功能失调,脑神不得伸展导致的以情绪低沉为主要精神症状的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抑郁症的辩证论治离不开脏腑,离则偏,合则切。  相似文献   

20.
张茜薇  吴林玲 《河南中医》2014,34(2):280-281
颜面痤疮的发生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发于体表的一种外候,通过观察体表相对独立的局部色泽、形态等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经络的失衡状态。运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抓住"定病位",根据病位之所在,经络之所行,脏腑之所属,结合病因病机,全面进行辨证论治,对颜面痤疮的治疗有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