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铁路旅客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对铁路流动人口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铁路流动人口按宣传资料组、广播组及特色宣传组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干预前后比较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在 HIV/ AIDS相关知识方面 ,干预后宣传资料组、广播组及特色宣传组正确回答率较干预前分别高出 19.89%、 12 .69%和 15.76%。干预后 3组间 2 0个项目中有 11项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其中宣传资料组回答正确率高者居多。在对待艾滋病病人态度、婚外性行为、是否愿意使用避孕套问题上宣传资料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经过 3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3组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率均有提高 ;在宣传方式上 ,宣传资料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率提高幅度较大 ,特色宣传组是人群参与积极性较高、比较喜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松江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服务工作,提高流动人口传染病防制效率.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564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对传染病防治法律、传染病传染途径和预防接种等方面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其中文化程度(OR分别为2.29、2.60和6.34)、工作年限(OR=1.84)和家庭人均月收入(0R=0.39)等是其传染病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38.43%的调查对象表示,平时不会注意传染病的防治,33.09%的调查对象对传染病知识宣传持无所谓态度.定期体检和生病后及时就诊的比例也仅分别为28.83%和54.03%.结论 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多部门合作,提高传染病防治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街流动人口对结核病基本核心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确定目标人群、材料核心信息,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查体、义诊咨询等形式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干预前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55%,干预后87%;核心信息咳嗽、咳痰、多长时间应该考虑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干预前知晓率18%,干预后94%;肺结核病免费检查治疗政策干预前知晓率46%,干预后94%。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对低,工作紧张,居住环境差,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改变宣传教育方式,完善宣传教育内容,以提高该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凭祥市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凭祥市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2010年对一般人群(孕妇)、重点人群(长途卡车司机)和高危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暗娼、吸毒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总体答对6条以上的知识知晓率为85.46%(1 463/1 712),以暗娼最高(99.62%),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最低(71.00%),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9,P〈0.01);不同人群对各个知识点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凭祥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较大,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提高宣传干预覆盖面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樟树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宣传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樟树市社区居民接受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评价此人群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加大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培训、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入户、举办专题宣传活动等方法,通过对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前后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宣传教育前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对HIV/AIDS的态度有明显转变。结论通过与非政府组织联合形式针对社区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明显,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三种人群常见多发传染病知识与技能,并进行干预前后调查,比较干预效果,了解三种人群传染病健康教育现状,评估和改进干预策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夏、山西、山东选择城乡居民和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传染病知识方面,除"乙肝传播途径"外,其余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传染病行为方式选择方面,除"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外,其余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阅读理解方面,干预后5道题回答正确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前后三种人群在传染病知识、行为、阅读理解能力和现场行为操作方面有明显差异。以大众传播为主,结合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提高城乡居民和流动人口的传染病知识与技能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乙肝、结核、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现状,评价手机短信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开展手机短信干预及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手机短信干预教育,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干预前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8%,干预后69.3%,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提高18.5%;干预前健康行为持有率为47.9%,干预后为65.3%,平均提高17.4%,但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仅为17.1%。结论手机短信干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市西青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青区1110名外出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分析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结论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应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减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明,集贸市场摊贩是性病艾滋病的潜伏高危人群。为了提高摊贩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在市场中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合肥市随机选取3个集贸市场,向其中有固定摊位的18~64岁的摊贩采用发放宣传册、扑克牌和播放艾滋病知识广播的形式对摊贩进行健康教育。用χ2检验对比干预前后的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摊贩的性病艾滋病的知识回答正确率介于37.4%~88.6%,普遍比干预前提高10%左右。相关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也得到一定改善。结论在市场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应针对摊贩知晓率不高的相关知识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梅毒及丙肝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供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建筑工地等场所调查流动人口405人,了解该人群对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等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6.88%,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知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8,P0.0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知晓率高于高中以下,来自省内流动人口高于省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查人群美沙酮替代疗法知识正确率仅为27.65%,明显低于艾滋病治疗和无偿献血知识。梅毒、丙肝相关知识中青年和文化程度较高者回答正确率较高,部分梅毒和丙肝非传播途径知识未超过20%。结论不同年龄、文化、户籍等均是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应加大对流动人群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劳务输出前向该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后,健康素养得分有显著提高,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也有较大提高;患病率和遭受意外伤害率下降(P<0.01)。结论对青年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素养,降低患病率,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但要全面提高流动青年人口的健康素养,还必须采取综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为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寻找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及传染病上报信息,对随机抽取的某小区1021位流动人员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流动人口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卫生习惯明显改善,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2.46%。结论依托社区综合防治开展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区域整体防病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In November 1988, nursing students at Khon Kaen University in northeast Thailand conducted a baseline survey in 16 villages before a retraining program for village health workers began. It consisted of a 1-week intensive training program and meetings between officers and village health workers. The goal was to achieve full immunization coverage for children under 5. After retraining, the workers implemented their health education and immunization recruitment programs with a refresher course 4 months later. The nursing students conducted a follow-up survey in June 1989 so researchers coul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8 intervention villages with data collected in the 8 control villages. The intervention indeed brought about improvement in immunization coverage, mother's and health worker's knowledge, and health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program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case villages. For example, full immunization coverage among children under 1 increased from 65% to 89% while in the control villages it remained at 56%. It also increased among children over 5 (30-81%) but in the control villages it only rose slightly (23-31%). The percentage of mothers who were very knowledgeable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increased from 1% to 8% yet in the control villages it decreased from 2% to 0. Mothers with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immunization was higher in the 2nd survey in both groups, but the increase was greater in the intervention villages (12-33% vs. 14-21%).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health workers grew considerably (3-72%) in the case villages but in the control villages it decreased from 10% to 2%. In addition, health workers in the case villages improved their contact with health officers but not those in the control villages (47-64% vs. 70-36%). Program participation increased in the intervention villages (11-36%) but fell in the control villages (22-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为以后对流动人口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襄阳市某地区施工基地的工人及周边居民开展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态度变化情况,通过卡方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干预前66.87%,干预后的80.27%)、传播途径(干预前43.40%,干预后59.64%)等方面,同时改变了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例如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居的比率(干预前的49.69%,干预后68.22%)等,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减少了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与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AIDS传播途径、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共调查700名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28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3.6%;男女比例为2.4:1。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和深入,8个知识点全部答对的仅为16.4%;对艾滋病存在严重的恐惧和歧视心理。被调查者有关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和广播。结论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群,流动性大,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防患意识差,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汽车修理企业员工职业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企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121家汽修企业514名员工,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职业病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职业病防治法》法规知识知晓率为87.1%,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法》法规知识方面,不同年龄、工龄员工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员工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员工的知晓率高于男性员工,管理人员的知晓率要高于生产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知识方面,不同年龄、工龄及岗位的员工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员工知晓率高于男性员工,不同文化程度员工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汽修企业514名职工获取职业病知识的途径以单位培训为主,占89.5%。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较差。[结论]汽修企业职工职业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应针对低学历男性等重点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染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四川省581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能正确区分传染病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仅占12.56%,能正确回答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的有155人,占26.68%;仅有17.56%的调查对象完全知道乙肝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高,占73.49%。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P0.05)、文化程度(P0.01)。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政策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其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松江区流动人口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564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95.57%的流动人口平常饮用开水;经常吃冷食品的流动人口仅占4.96%,87.23%的流动人口家里能够做到经常开窗通风,77.80%的流动人口能够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38.43%的对象表示平时不会注意传染病的防治,33.09%的对象对传染病知识宣传持无所谓态度。定期体检和生病后及时就诊的比例也仅分别为28.83%和54.03%。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相关行为产生影响。[结论倡导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多部门合作,提高服务和宣教的针对性,促进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宝安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后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匿名自填问卷调查方式,从2015年1-9月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下属6个街道的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型工厂工人为调查对象,每个街道各2个工厂,共调查3 165人,分析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 流动人口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1.4%;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关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为32.8%、“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吃饭会得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为60.0%,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于艾滋病知晓率较低(OR=0.78,95%CI:0.67~0.91)。 结论 应该加强对宝安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AIDS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针对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需要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及宣传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东莞市东城区农民工传染病知识了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对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格林模式设计传染病知识问卷调查表,以东城区的15个工厂为代表,采用系统抽样、现场调查暂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1500人。利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AS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回收合格问卷调查表1473份,合格率98.2%。不同年龄段对传染病知识知晓人数和知晓率分别为:〈20岁为102人(77.9%);20~25岁为448人(81%);25~30岁为285人(85.3%);〉30岁为404人(88.8%),不同年龄农民工传染病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者对传染病知识知晓人数和知晓率分别为:小学及以下为81人(76.4%);初中为551人(84.4%);高中与中专为500人(83.3%);大专及以上107人(93.9%),不同文化农民工传染病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工传染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平均积分为84.4%和7.115±1.618分。结论东莞市东城区农民工传染病知识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