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四逆加入参汤回阳救急而固脱 [例一]某患,女,46岁。1979年4月26日入院。该患患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多年,近年来反复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后虽经纠正临床效果不理想,仍然心悸、气短,面部及下肢浮肿不能平卧。治疗期间突然出现烦躁、喘促、四肢发凉而汗出,气短咳嗽,有少量粉红色泡沫痰,口唇发绀、舌质暗、脉沉、微而促、结、代。虽给强心药物症状仍不能缓解。中医认为此为阴寒内盛,迫遏心阳,阳气欲脱之危候。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经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活络效灵丹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用于治疗血淤阻络的方剂,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痛证疗效满意。现举数例如下。1胁痛尹某,男,57岁。半年前出现右胁疼痛,难以忍受,继则身黄、目黄、小便黄。经B超检查诊为胆囊炎、胆石症,住院治疗后胁痛减轻,黄疸未退而出院。出院后虽多方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4.
尤在泾说:“《金匮要略》者,汉张仲景所著,为医方之祖,而活杂病之宗也”。笔者临证常喜用仲景之方治疗杂病,颇多效豫,然亦往往视病证实际而变通之。现不揣浅陋,略择4例,以飨场道。  相似文献   

5.
彭若华 《新中医》1991,23(2):48-48
一、真武汤治愈卵巢囊肿梁××,女,54岁,退休工人,1986年7月20日初诊。患者于1984年9月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左侧卵巢囊肿,如乒乓球大小。旋即在该医院治疗三月佘。1986年11月又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同上,但囊肿已增至如小鸡蛋大,动员其用手术治疗。患者害怕开刀,加上素体虚弱,拒绝手术治疗,遂来  相似文献   

6.
1胃痛案 患者甲,因上腹部疼痛一年,加重一月为主诉于1998年3月入院。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疼痛难忍,侧卧屈膝无减轻,疼痛发作似于进食或饥饿无关,无烧心泛酸,常服止痛药方能缓解。一月前因感冒,疼痛随之而诱发,  相似文献   

7.
运用保元汤临证治疗三则:冠心病,证属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治宜益气温阳,化瘀通痹。慢性腹泻,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末梢神经炎,证属气血阳气俱亏,瘀阻脉络,治宜温阳通脉。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临证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仲景原为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之气,少阳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于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痞塞,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哕,心下痞”等证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者,用此方治疗,往往疗效颇佳,现举数例为下。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所载方剂,为张仲景所创.其特点是药味简少,配伍精当,只要辨证准确,常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0.
胡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草药研究五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胡教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有幸随其学习,亲见其诊治。2010年3月至5月用小柴胡汤与参苓白术散治疗一例胆囊炎、结肠炎并发者,一月余,效果神效。  相似文献   

11.
潘彦辉 《光明中医》2014,(7):1504-1504
笔者临证之际,每用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治疗外感病和内伤杂病,收效显著。现举验案3则如下。〈br〉 1小柴胡汤治疗痄腮〈br〉 马某,男,43岁,2005年2月10日初诊。患者因左耳垂下方肿胀疼痛1天就诊。诊见:左耳垂下方红肿疼痛,发烧,不欲饮食,张口时疼痛加重,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诊断:痄腮。证属邪阻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加减主之。处方:柴胡30g,黄芩10g,清半夏10g,玄参15g,牡蛎20g,浙贝母10g,桂枝1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生姜10g,甘草6g。2剂,水煎服,尽剂而愈。  相似文献   

12.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王氏以活化瘀之法为后世医者临床应用开创先河.少腹逐瘀汤原方由10味药组成,即:小茴香、干姜、元胡、川芎、没药、肉桂、当归、蒲黄、赤芍、灵脂.其功效为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活血化瘀、消癥止痛.笔者临床30多年,应用本方每每取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方配伍精当,力专效宏,用之得当,常可收佳效.兹录经方新用治验三则,以请教方家. 1 嗜睡 患者,女,34岁,2006年11月4日就诊.患者主诉:10:00-12:00自感特别困,昏昏欲睡,过了这个时间段悉如常人,此病约有1*!a.问诊知:患者平时一累就有欲吐之感,头晕,眼睛畏光,疲劳时腰微痛,微恶风寒,食纳尚可,二便正常.中西医多方治疗不见明显效果,屡服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补肾健脾之剂无效.舌淡,苔薄白,脉浮缓.辨为营卫不调,阴阳不和.治宜和营卫,调阴阳.方用桂枝汤: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5*!g、大枣12枚,3剂.二诊:服3剂,诸症基本消除;续服3剂而愈.随访1*!a,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常用经方治疗发热性疾病,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咳嗽 患者,女,42岁。患者1年前患感冒后出现咳嗽,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此后隔月均出现咳嗽,一般持续10多天,甚者咳至脸色发青,夜不能寐。5天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自服川贝枇杷露后不见好转。今见咳嗽无痰,喉咙发痒,胸口憋闷,脸色发青,夜不能寐,无发热恶寒,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浮。此乃风寒外侵,内引伏邪,肺气失宣。治宜解表驱邪、宣肺理气,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处方:桂枝15g,厚朴10g,白芍15g,生姜10g,甘草5g,大枣10g,桔梗10g,瓜蒌10g,杏仁10g。日l剂,水煎服。服药3剂,仍有微咳,原方再服3剂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田彦 《四川中医》2007,25(5):109-110
参考现代药理学对经方药物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成果,结合所治疾病现代医学所阐述的发病机制,经方新用临证治疗3例疑难杂症,均有效验。  相似文献   

17.
贾鹏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1993+2023-1993
升降散是治疗温病的名方,首见于明代龚延贤《万病回春》,原无方名;清代杨栗山于《寒温条辩》中取其名为升降散.此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物组成,方中僵蚕为君,善能升清散火,轻浮而升;蝉蜕为臣,清热解表,疏风透疹,二药轻清,能升阳中之清阳.姜黄为佐,行气开郁,通经活血;大黄为使,泻火解毒,通腑逐瘀,二黄厚重,能降阴中浊阴.诸药配合,升清降浊,条达气血,透邪清热,可使周身气血流畅而郁火得散,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一些郁火所致血液疾病效果较好,现举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经方以其药味少、配伍精、疗效捷而深受医者推崇。笔者从事中医儿科临床10余年,常喜欢用仲景方化裁治疗小儿疾病,用之得当,常收桴鼓之效。现举例如下:1桂枝汤治疗复感儿患儿胡某某,男,2岁。1996年11月2日初诊。因经常感冒,平均1月1次,严重时引起气管炎,肺炎,平时易出汗、胃口差而求治。观其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薄润、指纹淡紫,该患儿证属营虚卫弱、营卫不调伴脾胃气虚、治疗用挂枝汤调和营卫,再参以健脾益气之品。药用桂枝4g,白芍9g,生姜2片,大枣3枚、甘草3g,太子参10g,白术5g,神曲10g。日服1剂、5剂…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临床多年,每每遇到病情较为复杂,经多次治疗疗效不佳或无效者,遂结合病情,调整思路,悉心揣摩,选用适合的经方,往往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在此,无不慨叹经方之神奇。通过读经典,做临床的学习,加深了对经方的认识,在临床中试用经方,疗效满意。现摘录几例效验病例,以彰显经方之魅力。  相似文献   

20.
1 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炎咳嗽王某某 ,男 ,1 3岁 ,1 997年 3月 4日诊。1周前 ,天气骤冷 ,未加衣服即见感冒状。随即就医 ,服用银柴颗粒 ,静滴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口服消炎镇咳西药无效。来我院诊治。刻诊 :神清、精神萎糜、重病容、咳嗽气喘、呕吐稀痰、呼吸急促、喉中痰鸣、鼻翼煽动、时有抽搐、头痛、无汗、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紧。查体T38.6℃、P1 0 0次 /min、R2 4次 /min、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根据病因脉症合参 ,诊为风寒犯肺、宣降失常。治以宣肺散寒、温肺化痰。处方 :射干麻黄汤加僵蚕、地龙。每日 1剂 ,1剂后微汗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