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诚  黄生富  何侠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07-910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136例经病理证实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入组,所有病例行调强放疗治疗后定期随访,中位随访期38个月(5~74个月)。[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性别对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39),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对无转移生存率(P值分别为0.017、0.006、0.012)和无瘤生存率(P值分别为0.007、0.017、0.011)有显著性影响。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无转移生存率(RR=2.963,P=0.002)和无瘤生存率(RR=2.520,P=0.002)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临床分期为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2008分期系统能够很好地预测鼻咽癌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初治鼻咽癌81例,其中Ⅲ期50例,ⅣA期31例。单纯放疗组(RT)30例,常规放疗加化疗组(RT+CT)33例,调强放疗加化疗组18例(IMRT+CT)。常规放疗鼻咽部剂量70~76 Gy,肿大淋巴结60~65 Gy,颈部预防剂量50 Gy;调强放疗设鼻咽大体肿瘤为GTV(nx)、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和低危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GTV(nx) 70.6~76.6 Gy分31~33次、GTV(nd) 61.6~70.6 Gy分28~33次、CTV1 60 Gy分28次、CTV2 53.2 Gy分28次,化疗方案包括诱导、同期与辅助。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ogrank检验,RTOG或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全组2和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85%、86%和83%、83%、83%;RT组分别为63%、82%、65%和52%、76%、60%;RT +CT组分别为76%、83%、77%和73%、83%、60%;IMRT+CT组分别为100%、94%、100%和89%、94%、100%。RT组与RT+CT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473),RT组与IMRT+CT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P=0.007),RT+CT组与IMRT+CT组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P=0.028)。全组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RT组1例出现放射性脑病。放疗后1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RT组和RT+CT组总计92%,而IMRT+CT组仅表现为轻度口干。结论IMRT加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和总生存率;IMRT可明显减轻放疗引发的口干。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Ⅲ/Ⅳ期152例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超分割加同期化疗与单纯超分割放疗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144例鼻咽低分化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加同期化疗组(放化疗组)与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单放组)。两组放射治疗方式相同,1.2Gy/次,2次/d。研究组在放射治疗前、中加用化疗,放疗与化疗同期进行。结果:5年生存率放化疗组和单放组分别为63.3%及50.7%。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N分期、化疗及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水平。单放组血红蛋白正常患者可获得血红蛋白异常组加用化疗的相近效果。结论:超分割放射加同期化疗治疗Ⅲ/Ⅳ期鼻咽癌能提高生存率。化疗对N2、N3的患者影响更大。多因素回归法分析N分期、是否加用化疗和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是否正常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的448例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2000-01-01-2004-12-31,首程常规放射治疗ⅣA期(92分期)鼻咽癌448例,其中252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2.5%、82.4%、61.9%和51.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3是影响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共同预后不良因素。与单纯放疗比较,同期化疗提高了T4N0-2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66.6%:51.6%;χ2=3.917,P=0.048),但T1-4N3组患者未能从同期化疗中获益。结论:N3分期是影响ⅣA期鼻咽癌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主要不良因素。建议将N3分期患者从ⅣA期中分出另设亚组并在治疗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胡望远  姜峰  杨昕 《肿瘤学杂志》2018,24(8):828-831
摘 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对鼻咽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经病理证实,有完整5年随访资料,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鼻咽癌病例,分析其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与预后的关系。将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分为3组:(1)A组:第一权重危及器官、靶区剂量、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均符合要求;(2)B组:第一权重危及器官、靶区剂量符合要求,其他危及器官超量;(3)C组:第一权重危及器官剂量符合要求,靶区剂量剂量不足和或其他危及器官超量。病例随访结果包括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 A组5年生存率95.3%,无病生存率82.8%,远处转移率17.8%,局部复发率4.7%;B组分别为85.4%、57.3%、17.5%和9.8%;C组分别为58.6%、34.5%、27.6%和41.4%;3组间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P=0.374),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01;χ2=46.67,P<0.001;χ2=68.08,P<0.001)。[结论]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后剂量分布有助于判断鼻咽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明显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的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成为肿瘤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鼻咽癌分期不同,疗效不同,同一分期各亚组间疗效有无差别,尚有待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Ⅲ期鼻咽癌各亚组间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探讨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133例临床Ⅲ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AJCC 2002分期,其中T3N0 7例(5.3%),T3N1 39例(29.3%),T2N2 48例(36.1%),T3N2 39例(29.3%).所有患者均完成调强放疗,124例患者行诱导化疗,其中24例患者行同期化疗,33例患者行辅助化疗.结果:全组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9%、89.9%、82.5%和83.4%.T2、T3期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1%、89.4%(x2=0.407,P=0.524),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2%、89.3%(x2=0.152,P=0.69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5%、80.0%(x2=0.899,P=0.343),总生存率分别为81.1%、84.7%(x2=0.311,P=0.577).N0-1、N2期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1%、90.9%(x2=0.007,P=0.93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7.8%、85.8% (x2=4.69,P=0.03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79.2%(x2=1.746,P=0.183 6),总生存率分别为93.5%、78.1%(x2=5.052,P=0.025).辅助化疗对IMRT Ⅲ期鼻咽癌未能获益,但3、4级毒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48% vs 27.6%,P<0.005).结论:对临床Ⅲ期鼻咽癌患者,IMRT联合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N0-1期较N2期患者有较高的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一步提高IMRT Ⅲ期鼻咽癌疗效还需寻找更有效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更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复发鼻咽癌35例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疗效及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7月就诊的35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6~264个月)。单纯鼻咽局部复发10例,合并颈部淋巴结9例,单纯淋巴结复发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1例、乳突根部淋巴结1例),单纯海绵窦复发4例,鼻咽合并颅底、海绵窦、桥小脑角及颈动脉鞘复发6例,单纯颈动脉鞘复发4例.其中合并化疗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局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放疗疗效以及相关副反应.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TV中位体积为43.68cm^3(5.91~181cm^3).GTV的D95为69.20Gy,V95为97.64%,平均剂量71.56Gy。急性反应轻,罕见Ⅲ度以上皮肤黏膜反应。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总生存率7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4%。5例死于鼻咽大出血。[结论]IMRT是复发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疗效可靠,耐受性好。死亡原因主要是鼻咽大出血。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地区133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疗效、不良反应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09年在本院接受全程IMRT的133例患者入组分析,其中22例单纯放疗,111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66.0~76.6 Gy分30~33次,颈部阳性淋巴结66.0~72.4 Gy分30 ~33次,高危临床靶体积56.0~63.5 Gy分28~33次,低危临床靶体积50.4 ~53.2 Gy分28次。结果随访率为97.7%,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44例。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88.3%、83.2%;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5.4%、95.4%;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9.2%、96.8%、96.8%;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8%、79.8%、79.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76.7%、76.7%。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年龄及放疗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x2 =5.56、9.10、4.89,P=0.018、0.003、0.027),同时N分期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x2=8.98,P=0.003)。3级急性不良反应率分别为皮肤1.4%、口腔黏膜34.7%、唾液腺20.1%、骨髓抑制1.4%。全组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患者IMRT能获得较好局部、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模式,N分期、发病年龄、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我院1987年至1989年首次收治均经病理确诊及CT检查的鼻咽癌136例。本组按长沙分期标准T1-T4分别占23.5%,37.5%,32.4%和6.6%,而结合CT检查则分别占10.3%,24.3%.31.6%和33.8%,按长沙临床分期标准Ⅰ~Ⅳ期分别占4.4%,36%,48.5%和11.0%,结合CT分期则分别占2.9%,16.9%,42.7%和37.5%。说明约20%左右病人常规检查貌似早期,但经CT后证实已属晚期,CT分期更符合实际病情,是鼻咽癌准确分期的最好补充。本组三年,随诊率为91.1%,失访按死亡计算,长沙分期Ⅰ~Ⅳ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3.5%,54.5%和60.0%,CT分期分别为75%,78.3%,58.6%和60.8%,两种分期法3年生存率相近。分析设计对预后影响,采用较灵活的设野能更有效地控制原发灶外浸病变,对提高生存率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再程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男性46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9岁(37~65岁),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10~57个月)。全组患者均行调强放疗,肿瘤靶体积GTV总剂量为60~70Gy,每次分割剂量1.8~2.3Gy。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1.8%。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亡28例,再复发3例,再复发同时转移2例,转移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化疗(=0.003)与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0.000)和GTV体积(=0.019)是影响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有效、可靠,化疗与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黄爽  陈媛媛  胡巧英 《肿瘤学杂志》2016,22(10):821-826
摘 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后出现腮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8~2011年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出现腮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析原发肿瘤侵犯的结构及淋巴结分布规律。重新勾画腮腺浅叶,分析复发侧的腮腺及浅叶剂量参数。[结果] 9例腮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年龄44岁)均为局部晚期,复发部位主要位于腮腺浅叶(14/16),初诊至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5个月。转移同侧的颈淋巴结分布情况为:咽后淋巴结(9/9)、Ⅱ区(9/9)、 Ⅲ区 (4/9)、Ⅳ区(1/9)、Ⅴa区(2/9)、锁骨上区(2/9)。同侧阳性淋巴结77%存在包膜外侵。复发侧腮腺及腮腺浅叶的平均剂量分别为32.2Gy和25Gy。[结论] 对于颈部多发淋巴结,尤其是咽后及Ⅱ区巨大淋巴结伴包膜外侵的患者,应提高腮腺区域亚临床病灶的警惕。对高危患者腮腺区的保护是调强放疗后腮腺淋巴结转移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30岁以下鼻咽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会市1971年1月至2003年12月登记确诊的132例30岁以下鼻咽癌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30岁以下鼻咽癌占同期登记确诊鼻咽癌的6 %,性别比为1.28∶1,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7.5 %和21.82 %,Ⅰ、Ⅱ、Ⅲ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53.85 %、28.30 %、18.10 %。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45.54 %,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否放疗和颈淋巴结转移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30岁以下鼻咽癌患者Ⅱ、Ⅲ期病例较多,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21世纪初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鼻咽癌的放疗现状及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对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根治性放疗的109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63、439、358、233例.812例采用X线透视模拟定位常规设野放疗(CR),155例采用CT模拟定位常规设野放疗(CT-sim CR),69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57例采用调强放疗(IMRT).放疗鼻咽部中位剂量为70 Gy.结果 全组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6.8%、95.3%和83.2%,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6.9%和77.9%.CR、CT-sim CR、3DCRT、IM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9%、83.5%、87.2%、86.6%(P=0.014)和84.5%、96.4%、91.0%、91.7%(P=0.006).3DCRT、IMRT组口干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和程度较CR、CT-sim CR组明显减低(P=0.000和0.023).结论 采用CT模拟定位、3DCRT及IMRT技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3DCRT和IMRT技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基于接受首程放射治疗的Ⅳa~b期鼻咽癌患者一般参数及临床病理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AJCC分期的Ⅳa~b期鼻咽癌患者535例进行首程放射治疗。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后,参照Nottingham指数原理建立预后指数模型。535例患者中的401例为建模样本,基于患者参数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其余的134例患者为检验样本予以验证。通过验证后,最终建立基于总样本的预后预测模型。结果:Ⅳa~b期鼻咽癌患者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64.4%和5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G)、年龄(A)、KPS评分(K)、N分期(N)、血红蛋白(H)、乳酸脱氢酶(L);基于这些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为S=0.397G+0.022A-0.024K+0.203N-0.014H+0.002L。高危、低危预测指数分别为-1.00和-1.87,根据该模型判别出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53.9%和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Ⅳa~b期首程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一般参数及临床病理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在预测Ⅳa~b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调强放疗临床Ⅲ期鼻咽癌的生存分析中探讨第8版AJCC/UICC鼻咽癌分期系统。方法 2008-2014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首次治疗的 1351例鼻咽癌患者中按第7、8版标准重新分期,确定Ⅲ期患者分别为742、784例,将其各自分为3个亚组:T3N0-1期为 G1(226、245例),T1-2N2期为 G2(180、187例),T3N2期为G3(336、352例)。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3个组 5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第8版病例中93.6%与第7版的相同。第8版与第7版总体的OS、PFS、DMFS、LRRFS分别为84.8%与85.4%、76.2%与77.0%、80.4%与81.3%、89.8%与90.6%(P均>0.05)。第8版分期3个亚组的OS、PFS和DMFS均不同(P均<0.001);G1与 G2、G1与G3也不同(P均<0.05),G2与G3间相近(P=0.183、0.310、0.248)。结论 第8版AJCC/UICC分期系统对临床Ⅲ期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终点相对于第7版变化不大,亚组间仍有明显的组内生存风险分布差异,其中N2对Ⅲ期患者的生存风险评估起到主要作用。可能在IMRT联合化疗时代局部肿瘤对预后的影响已经减弱,第8版分期系统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调强放射治疗的应用使得鼻咽癌的生存得到显著改善,但Ⅱ~Ⅳa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远处转移。诱导化疗由于具有减轻肿瘤负荷、消除微转移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关注,但诱导化疗在Ⅱ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最佳治疗模式尚不明确,全文回顾分析近年来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的相关研究,就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在Ⅱ~Ⅳa期鼻咽癌中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初治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预后。方法 2005年1至11月初诊鼻咽癌患者117例进入分析,其中男81例,女36例,中位年龄42岁(18~76岁)。按照1992年福州鼻咽癌分期标准:Ⅰ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54例、ⅣA期37例,IMRT计划与实施由PEACOCK系统完成。鼻咽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 Gy,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0~66 Gy,临床靶体积1(CTV1)60 Gy,临床靶体积2(CTV2)54 Gy。结果 全组随访10.5~59.5个月,中位随访期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 %和89.7 %,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5 %和87.2 %,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4.0 %和91.5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arnofsky评分、T分期、1992年福州分期、治疗前血小板和治疗后尿酸水平等因素均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根治性IMRT显著延长了初治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T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调强放疗技术对鼻咽癌UICC/AJCC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应用对鼻咽癌第六版UICC/AJCC分期系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7年间在本院接受IMRT的57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T分期、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之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全组随访2~94个月,中位值42个月;随访满5年者为184例.全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3.0%、85.4%和83.3%.T分期中T_1、T_(2a)与T_(2b)期间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100%、100%、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166;χ~2:035,P=0.555),T_(2b)与T_3、T_3和T_4期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106;χ~2=1.55,P=0.214).N分期中N_2与N_1、N_3期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0.2%、86.2%、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136;χ~2=1.92,P=0.165).临床分期中Ⅰ、Ⅱ_a、Ⅱ_b期间的5年总生存率(91.7%、100%、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574;χ~2=0.25,P=0.617),Ⅳ_a和Ⅳ_b期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6).结论 采用IM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目前的鼻咽癌第六版UICC/AJCC分期系统存在不同期别5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30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背景与目的: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大样本量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不良反应并探索其预后因素。方法:分析从2003年9月到2006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IMRT的305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作生存分析。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为66~69.75Gy/30~33次。Ⅲ~Ⅳa期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5~61个月)。分别有16、8和39例出现局部﹑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3年局控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4.3%﹑97.7%﹑86.1%﹑80.3%和89.1%。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并不影响局控率及总生存率(P>0.05),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P=0.000)、无远处转移率(P=0.000)及无瘤生存率(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和辅助化疗不改善Ⅲ~Ⅳa期患者预后(P>0.05)。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Ⅲ度皮肤反应14例(4.6%)、Ⅲ度口腔黏膜反应90例(29.5%)及Ⅲ~Ⅳ度骨髓抑制20例(6.5%);IMRT治疗两年后...  相似文献   

20.
陈猛  郭文杰  宗丹 《肿瘤学杂志》2015,21(3):190-19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与肿瘤负荷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65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均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收集患者治疗前EBV-DNA拷贝数水平及肿瘤靶区体积,并对患者生存结果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3790copies/ml,鼻咽原发灶(GTVnx)、淋巴结病灶(GTVnd)及总GTV体积中位值分别为72.46、23.26、106.25cm3;EBV-DNA水平与GTVnd及总GTV体积显著相关(P<0.01)。治疗前血浆EBV-DNA表达阴性及阳性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4%(P>0.05),无病生存率94.4%和80.8%(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负荷有关,治疗前血浆EBV-DNA表达阴性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