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11月 ,我科对 17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选择性动脉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化疗 ,配合精心的护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5 4~ 87岁 ,平均 6 8岁 ;均经纤维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及CT或B超确诊为晚期大肠癌 ;部位 :直肠 15例 ,乙状结肠 2例 ;病理学证实 :管状腺癌 14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1例。1 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左锁骨下动脉穿刺 ,置入5F的Cobra导管后 ,依病变部位和范围 ,分别插管至肠系膜下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周洪月  郑继成 《河北医药》1995,17(5):301-302
膀胱癌的腔内灌注治疗071000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周洪月,郑继成综述王进明审校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其发病率在不断增长,但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对肿瘤的治疗及复发的预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  相似文献   

3.
微量泵输注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2001年我科应用微量泵(浙江大学医学仪器厂制造的功率为10.5vA)输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成功率较过去的静脉滴注、肌注和鼻饲镇剂等方面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定期应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0.5h~1h,隔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对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68例术后患者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8个月,仅有1例复发(2.8%),另外有血尿2例占(5.6%),化学性膀胱炎2例占(5.6%),有膀胱刺激症状4例占(11%),尿道狭窄1例占(2.8%),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1996年2月至2007年2月,应用噻替哌和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3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0~76岁,平均55岁,肿瘤  相似文献   

6.
自1998~2001年我科应用微量泵(浙江大学医学仪器厂制造的功率为10.5vA)输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成功率较过去的静脉滴注、肌注和鼻饲镇剂等方面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近4年来收治新生儿破伤风患者34例:潜伏期最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化疗方法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分别按照不同方法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产生的毒副作用。结果实验组化疗对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5-氟尿嘧啶加入化疗泵持续灌注方法进行化疗,其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分次静脉给药的化疗方法,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灌注)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入组对象为未行外科手术或已行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共60例,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或灌注术,共85例次。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术后应用环丙沙星组(预防组),介入术后不用抗生素组(非预防组)。术后观察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尿常规及体征1个月。对疑似感染病例行血、尿培养。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预防组2例感染,感染率5%(2/42)。非预防组3例感染,感染率为7%(3/43)。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或灌注术患者一般不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某些患者(特别是行化疗栓塞者)应综合考虑术式、患者的体质及免疫力等多方面因素,必要时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林锋  谢颖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44-144
临床工作中 ,静脉使用某些药物时必须准确均匀地控制剂量和速度 ,微量输液泵即可达到此目的。经过临床实践 ,本文总结微量泵药物配制简易计算法。该法准确快捷 ,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1 方法设定微量泵一次装药剂量为 M(单位 m g) ,每分钟泵入的药物剂量为 v (即微量泵给药速度 ,单位μg/ min) ,药液泵入速度为 V (单位 ml/ hr)。1.1 公式一 v=(M×V) / 3推导如下 ,已知微量泵一般均采用 5 0 ml一次性注射器装药 ,每次泵入药液总容积为 5 0 ml,因此 ,每分钟泵入药物剂量v (μg/ min) =药物剂量 (μg)泵液时间 (m in)= 药物剂量 (μg)[…  相似文献   

10.
膀胱肿瘤占泌尿外科肿瘤中的首位,对浅表性膀胱癌经开放式手术或经尿道切除术,其复发率很高,据国内外有关报道,术后有10~70%在1年内复发,1年后复发占20~50%,总复发率为60~90%。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在此不作讨论,我院自开展经尿道切除术或开放式手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药物预防和控制肿瘤复发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药盒动脉导管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药盒动脉导管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而静脉化疗组总有效率为46.7%,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较静脉化疗明显减轻。结论经药盒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膀胱癌的方法,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将126名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险组和对照组A、对照组B3组,每组42例,实险组于手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A于手术后行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B于手术后行单纯西药膀胱灌注,对3组患者进行1~3年的跟踪,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年内复发占2.38%;3年内累计复发占9.52%;转移占11.9%,死亡占9.52%,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年内复发率、转移率和病死率均较单纯灌注和单纯中药治疗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俊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462-46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4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58例,癌旁组织为对照,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iR-144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在58例膀胱癌组织中miR-144阳性表达率为81.0%,癌旁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144的表达随着膀胱癌临床分期进展而增加,且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组miR-144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高表达的miR-144可能参与膀胱癌转移,并可能成为膀胱癌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陈莹  梁玉梅 《肿瘤药学》2013,(5):372-374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吡柔比星治疗尿毒症合并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尿毒症合并膀胱癌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1%、15.6%和43.8%,对照组分别为21.9%、31.3%和7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3.1%,疾病控制率为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4.4%,疾病控制率为59.4%,两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2);观察组治疗期间血尿、消化道症状、膀胱刺激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较单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有效降低尿毒症合并膀胱癌的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报告经尿道微波凝固治疗膀胱癌28例。随访0.5~3年,异位再发2例,无1例原位复发。并发左输尿管壁间段微波凝固损伤1例。文中就经尿道微波凝固治疗膀胱癌的特点、适应证及选择性地与电切联用的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83例临床资料,依据灌注化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68例(200例次)和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15例(53例次)。结果复查膀胱镜显示: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手工膀胱灌注化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公司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可以有效地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提高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例膀胱癌组织 ras 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试图探讨ras 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表示:32例膀胱癌组织 ras 基因阳性表达率的37.5%。G_1期的20%,G_2期的33.3%,G_3期的53.8%。20例初发膀胱癌 ras 基因阳性表达率的35%。化疗后复化的膀胱癌组织为41.6%。实验结果提示 ras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肿瘤的复发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考察氟尿嘧啶(5 FU)配置后输液在输液泵中的稳定性。 方法: 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将由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亚叶酸/5 FU组成的化疗方案(mFOLFOX6或FOLFIRI)中常用量的氟尿嘧啶注射液以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30 ml的溶液置于一次性配套储药袋中,观察溶液在不同温度下(4 ℃冰箱内、25 ℃室内不避光和37 ℃室内不避光)72 h内是否出现外观变化,同时测定溶液的不溶性微粒、pH和含量变化。 结果: 储药袋中的5 FU溶液在不同温度下72 h内的外观和pH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符合输液标准,5 FU相对初始含量均大于95.0%。结论: 在临床常见情况下,5 FU配置后输液在输液泵中稳定性良好,可满足输液泵持续泵入46 h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3D-CDE)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9例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进行3D-CDE检查。结果 3D-CDE技术对膀胱癌内部及周边血流显示逼真清晰,富有立体感,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2D-CDE)。结论 3D-CDE技术不仅能显示膀胱癌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并且能清晰显示癌体内部滋养血管走行、形态、分支及分布范围,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及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THP(52例),另一组膀胱灌注卡介苗(47例),各组均灌注6~48个月,期间观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HP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11.5%,无全身不良反应例子;卡介苗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21.2%,68.1%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两组比较THP组略好于.结论THP及卡介苗均是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THP膀胱灌注操作简单,全身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