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20例正常涎腺组织和4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ACC组织中NCAM蛋白表达较高,阳性率为73.91%,与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ACC组织中NCAM mRNA表达较强,阳性率为71.74%,与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复发和转移的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阳性率均达90%。与无复发和转移的SACC组织中NCAM蛋白和NCAM mRNA表达阳性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AM与SAC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SACC转移行为关系不大,但可能在SACC的神经浸润中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SACC切片中BDNF的表达,并统计分析BDNF与SACC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犯和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BDNF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4%(38/45),BDNF表达强度与SACC的组织学分型和神经侵犯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SACC中存在BDNF异常表达,而且BDNF可能促进了SA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石蜡包埋的4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多梳组蛋白EZH2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EZH2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ZH2表达阳性率66.67%(28/42),EZH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不相关,而在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不表达。在Ki-67阳性的33例腺样囊性癌患者中,25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75.76%(25/33),Ki-67阴性表达的9例中,3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33.3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提示腺样囊性癌中EZH2通过其在细胞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激酶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B(Trk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亲和素法分析45例SACC的TrkB表达,并统计分析TrkB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关系。结果TrkB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呈正相关(P〈0.05)。结论TrkB能促进SACC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发生,并可作为指标来预测SACC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  相似文献   

5.
赵华  张凯  汪国文 《中国肿瘤》2013,22(1):45-49
[目的]探讨Gli1及Notch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7例SACC及30例口腔正常小涎腺中Gli1和Notch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Gli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9%,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在正常组织和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77.2%,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表达与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相关;Notch1表达与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是否侵犯相邻组织相关;Gli1与Notch1无相关性(r=0.152,P>0.05).[结论]Gli1与Notch1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GTP)对人腺样囊性癌(SACC)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GTP处理SACC高转移细胞株ACC-M,通过Boyden小室模型测定其侵袭及黏附能力,细胞迁移实验测定细胞运动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SACC细胞TGF-β1、MMP2、TIMP2表达的改变。[结果]形态学上GTP处理组细胞形态较规则、异形性小。GTP能明显抑制ACC-M细胞侵袭、黏附及运动能力(P〈0.05),并随浓度提高作用增强。GTP处理组TGF-β1表达降低(P<0.05),MMP2阳性表达细胞减少(P〈0.05),TIMP2阳性表达细胞增多(P〈0.05),MMP2/TIMP2比值下降。[结论]GTP能抑制SACC侵袭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细胞迁移运动,抑制细胞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kit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样囊性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基底细胞腺瘤和42例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瘤细胞c-kit和Ki-67的表达。结果 18例基底细胞腺瘤和42例腺样囊性癌中c-kit的表达率分别为72.2 %(13/18)和83.3 %(35/4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18例基底细胞腺瘤和42例腺样囊性癌中Ki-67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3.72±1.41)%和(23.81±10.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5,P<0.01)。结论 原癌基因c-kit表达对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无意义, Ki-67 对两者鉴别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静萍  陶德韬 《中国肿瘤》2006,15(2):124-126
[目的]研究TGFβ1,TGFβRⅡ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黏液表皮样癌中TGFβ1和TGFβRⅡ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黏液表皮样癌中均表达TGFβ1阳性,但正常组的染色强度明显低于肿瘤组(P〈0.05);TGFβRⅡ在正常涎腺组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2.2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分化组TGFβRⅡ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结论]TGFβ1的高表达和TGFβRⅡ的缺失在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4.68%和9.09%,P<0.05;在癌细胞中主要为胞质内表达,染色深,而在正常涎腺组织则主要为细胞膜表达,染色浅或阴性。Ezrin的表达强度与有无神经受侵、有无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Ezrin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100.00%,10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27.83%和95.00%,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差,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复发和转移性有关,且Ezrin阳性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腺样囊性癌可发生在多个器官,如涎腺、泪腺、汗腺、鼻腔、支气管、乳腺等[1]。Billroth[2]在1856年将其命名为圆柱瘤。Geschickter[3]在1945年首次将其命名为腺样囊性癌。这种特殊亚型乳腺癌一般不表达ER、PR及HER-2,但是与非特殊型乳腺癌相比,其预后更好,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1腺样囊性癌发病率及临床特征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涎腺者较常见,但发生在乳腺却很少见。据文献报道,乳腺腺样囊性癌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的临床病理特点, 观察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在ACC中的表达, 探讨S-100和NCAM与ACC嗜神经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42例ACC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00和NCAM在ACC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相关性。  结果  S-100在ACC嗜神经组阳性表达率80.0%明显高于非嗜神经组33.3%(P=0.011)。NCAM在嗜神经和非嗜神经侵袭组ACC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00与NCAM在ACC中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结论  S-100蛋白的表达与ACC的嗜神经现象密切相关, 在管状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充实型, 与肿瘤细胞分化具有一定相关性。NCAM蛋白的表达与ACC的嗜神经现象无统计学相关性, 与S-100蛋白的表达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中IGF-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436例胃癌组织及92例邻近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IGF-1的表达。[结果]IGF-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0 vs 49.5%,χ2=77.132,P<0.001);IGF-1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分化、侵犯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Lauren分型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性别无关。胃癌患者中肿瘤大小≥5cm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64.4%,明显高于<5cm的患者(39.1%,χ2=27.238,P<0.001);弥漫型胃癌患者IGF-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患者(85.0%vs 15.7%,χ2=209.184,P<0.001);T3、T4期胃癌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2.3%,明显高于T1、T2期的10.5%、30.3%(χ2=86.830,P<0.001);脉管侵犯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1.5%vs 19.1%,χ2=116.710,P<0.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6.3%,χ2=118.740,P<0.001);远处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95.1%,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2.1%,χ2=58.841,P<0.001)。[结论]IGF-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进程。检测IGF-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hh、bF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hh和bFGF蛋白在34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21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hh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7%(22/34),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0/21)(X^2=22.647,P=-0.000)。bFGF在胰腺癌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6%(23/34)和66.7%(14/21),无显著性差异(X^2=0.006,P=0.940)。Shh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无明显相关,与肿瘤TNM分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bFGF的表达与TNM分期、血管浸润、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Shh表达与bFGF表达呈正相关(r=-0.410,P=0.016)。[结论]Shh和bFGF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两者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PTEN、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28/65)和60.0%(39/6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TEN与VEGF表达显著负相关(r=-0.368,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高,PTEN可能通过调控胃癌组织中的VEGF来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Pa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3例膀胱癌组织中AR和Pax2的表达。[结果]AR在103例膀胱癌肿瘤组织中有48例表达,阳性率为46.6%。AR的表达在膀胱癌不同的病理分级、T分期、远处转移及复发情况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2在103例肿瘤组织中有49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7.6%。Pax2在不同T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Pax2和AR表达明显相关。[结论]AR及Pax2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侵袭与转移,可作为预后判断因子,结合病理分级和T分期分析能提高对膀胱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王前  安泽武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58-861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均为阴性,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66/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癌旁组织中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63/9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592,P〈0.05)。[结论]HIF-1α与VEGF的表达率均随着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发展而增高,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蛋白表达,促进大肠癌血管生成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抑制HIF-1α的表达可能是治疗大肠癌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ER-2、VEGF与CXCR4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HER-2、VEGF与CXCR4在15例癌旁正常组织及50例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直肠癌旁组织及直肠癌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62.0%,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8.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直肠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无相关性.HER-2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CXCR4蛋白表达之间亦未见相关性(r=-0.024,P〉0.05;r=-0.173,P〉0.05);而VEGF、CXCR4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均显著相关,VEGF与CXCR4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成正相关(r=-0.346,P〈0.05)。[结论]HER-2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VEGF和CXCR4蛋白不存在相关性,与侵袭、转移无关。VEGF与CXCR4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均与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AG1和TIMP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两者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0例结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肠黏膜巾蛋白BAG1、TIMP3的表达。[结果]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率(80%)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10%)(P〈0.05);TIMP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3.75%,而在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率为60%(P〉0.05)。BAG1蛋白和TIMP3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蛋白BAGI与TIMP3表达无相关性(P〉0.051。[结论]蛋白BAG1高表达和TIMP3表达缺失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均起重要作用,两者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BAG1和TIMP3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浸润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Perineural invasion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spreading and an unfavorable prognosis in a variety of cancers. Recently,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ffinitive to neural tissues, which suggests some relationship between NCAM and perineural invasio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the expression of NCAM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rineural invasion in bile duct cancer. A histopathologic study was performed on 24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resection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NCAM expression in the resected specimen was 66.7% and that of perineural invasion was 87.5%. Furthermore, NCAM expression was shown to be positive in 16 (76%) out of 21 cases in whom perineural invasion was observ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NCAM and perineural invasion in bile duct cancer.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an important role of NCA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ineural invasion in bile duct cancer.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