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校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提示这两个亚校可能参与盆腔内脏器感觉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大鼠腰骶髓中…  相似文献   

2.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个臂旁核(PBN)神经元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的分支投射。方法 fast blue(FB)和diamidino yellow(DY)逆行双标技术。结果 将FB和DY同时分别注入PAG和NRM后,在PBN的三个亚核(臂旁外侧核、臂旁内侧核和KF核)内均可见到FB单标神经元、DY单标神经元和FB/DY双标神经元。结论 PBN神经元借助其轴突分支可同时向PAG和NRM投射,提示PBN神经元可能同时激活PAG和NRM内的神经元,间接地对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探讨了前嗅核内生长抑素(SS)能神经元至丘脑背内侧核内侧部(MDmc)的投射,结果表明:双侧前嗅核均发出大量纤维投射至MDmc,以同侧为主;同侧前嗅核内有18.3%的SS能神经元投射至MDmc;同侧前嗅核至MDmc的投射神经元中,有17.6%为SS免疫反应阳性;HRP单标细胞、S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HRP-SS双标细胞数,在前嗅核的外侧区内均多于其它各亚区。  相似文献   

5.
用HRP、WGA—HRP及CB—HRP法顺行追踪了大鼠外侧隔核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外侧隔核发生较多的纤维经内侧前脑束投射到下丘脑;经丘脑髓纹投射到丘脑带旁核、双侧内侧缰核,也有少量纤维投射到外侧缰核,外侧隔核向扣带皮质的投射主要终止在扣带皮质前部,少量纤维投射到后部。此外,有少量纤维投射到杏仁中央核、杏仁内侧核、中缝背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被盖腹侧区、脚间核及蓝斑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24只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到大脑皮质颈、躯干、四肢区的定位投射。结果表明,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侧背部的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冠状回后上部及乙状后回外侧后部(颈部及近端躯干代表区);腹后外侧核内侧腹部投射到乙状后回外侧前部(前肢代表区);腹后外侧核的外侧部投射到外侧回前部及乙状后回内侧部(后肢及远端躯干代表区)。丘脑标记细胞均出现于注射部位的同侧,主要为中、小型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本文还对丘脑腹后外侧核内标记神经元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18只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于VLO微量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8h后,应用包埋前HRP组化和GABA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电镜技术观察大鼠Sm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光镜下Sm内有大量GABA纤维终末及少数阳性神经元,电镜下可见GABA纤维终末与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间构建了对称性和(或)非对称性突触。结论:形态学上证实了Sm内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发生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8.
将HRP注入:(1)2只大白鼠一侧皮质的4、6区和(2)12只大白鼠一侧丘脑VL核,利用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原理,研究丘脑腹外侧核的纤维连系和标记神经元的分布。研究的主要结果; 1.对一侧大脑皮质的4、6区注射HRP后,同侧丘脑VL核出现了标记神经元,这结果说明VL核传出纤维主要投射至4、6区。在VL核注射HRP后,标记神经元出现于同侧皮质的4、6区和3、1、2区,位于皮质的深层。丘脑VL核与皮质之间的这种往返纤维联系提示,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反馈系统。 2.给丘脑VL核注射HRP后,同侧的苍白球内侧部,可发现标记神经元,证明苍白球——丘脑通路存在。同侧的黑质网状带出现一组标记神经元,说明黑质丘脑通路存在,该通路起于黑质的网状带。许多标记神经元存在于对侧小脑齿状核,此可证明,大白鼠的小脑齿状核投射至丘脑VL核的纤维是强大的。在对侧的小脑顶核和间位核可找见标记神经元,提示顶核有纤维投射至丘脑VL核。由此可见,丘脑VL是小脑、黑质、 苍白球和皮质投射纤维的公共靶,在此,它们的纤维之间必然构成具有功能关系的会聚。  相似文献   

9.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黄维国  王锦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68-1371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核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特点及SP标记神经元向下丘投射方式。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而SP-I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在腹侧核尚可见SP阳性终末包绕SP阳性胸体形成环形结构,一侧下丘中央核注入HRP后,对侧耳蜗核HRP标记细胞分布于耳蜗前腹核及背侧核,耳蜗后腹核呈阴性反应。同侧耳蜗后腹核HRP标记神经元数量也较少,在对侧耳蜗前腹核,HRP-SP双标神经元约占标记细胞的44%,SP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50%,HRP单标细胞占6%。耳蜗背侧核内侧也可见少量的双标细胞。结论 SP是耳蜗核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投射神经元向头面部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定位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内侧部投射至冠状回下部;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中部投射至冠状回上部;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外侧部投射至上斯氏回前下部。本文所见标记细胞均出现于HRP注射部位的同侧,为中型圆及椭圆形细胞。  相似文献   

12.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揣影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估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  相似文献   

13.
应用HRP顺、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等方法对大鼠延髓腹外侧区(VLM)向伏核(Acb)的投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将HRP注射到Acb尾侧的腹、内侧区,结果在VLM尾段出现大量的标记细胞和终末,以同侧为主。2.HRP注射Acb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在VLM尾侧发现HRP/TH、HRP/NT、HRP/CCK样双标细胞。3.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VLM有纤维投射到Acb,有的纤维含有TH、NT、CCK样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WGA—HRP注入25只大鼠脊髓灰质内,顺行追踪脊髓至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其结果为:颈髓注射例,标记终末投射至两侧外侧网状核尾側背外侧之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以同侧大细胞部外侧区和邻近的小细胞部为密集。胸髓注射例也投射至外侧网状核大、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但标记终末较少,两侧差异不显,主要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的腹内侧区。腰髓注射例,主要投射至对侧外侧网状核的小细胞部及邻近的大细胞部,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尾侧的腹内侧部。三叉下部接收从颈、胸、腰髓两侧来的投射纤维,标记终末腰髓稍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背角 (MDH)内向丘脑或臂旁核投射的Fos阳性神经元与γ 氨基丁酸 (GABA)或甘氨酸 (Gly)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结合TMR ,Fos,GABA或Gly的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GABA或Gly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延髓背角浅层 (Ⅰ ,Ⅱ层 ) ;给予面口部痛刺激后 ,Fos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浅层 ;TMR注入一侧丘脑或臂旁核 ,逆标神经元分别主要见于对侧或同侧MDH的浅层 ;部分逆标神经元呈Fos阳性 ;GABA或Gly阳性终末与Fos阳性投射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6.
用逆行HRP标记法研究大白鼠杏仁复合体基底外侧核群的皮质下传入纤维联系.观察到酶标细胞的部位是: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侧核、菱形核、连接核、中央内侧核、束旁核和内侧膝状体核;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区;中脑的黑质、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和背外侧被盖核;脑桥的蓝斑和臂旁背、腹侧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和将HRP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Vm)、面部经核(Ⅶ)或舌下神经核(ⅩⅡ),PHAL顺标终末和HRP逆标神经元的重叠分布区主要见于臂旁核簇、三叉上核、Vm内侧的脑桥网状结构、延髓中缝核簇和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而在脑干面口运动核内则很少见到PHAL顺标终末.上述区域内也有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小脑顶核与下丘脑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方法: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amine,BDA)顺行追踪小脑顶核神经元投射至下丘脑的路径和终止部位。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中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然后再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观察小脑顶核-下丘脑之间神经元投射。结果:小脑顶核注射BDA后第8d,在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和Nissl染色的脑切片上,观察到顶核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在小脑上脚中行走,并经小脑上脚交叉后主要到达对侧下丘脑外侧区。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处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再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3,3'-diaminobenzidin,BDA)顺行追踪观察小脑顶核-下丘脑之间神经元投射后第8d,从小脑顶核发出的BDA阳性神经纤维在小脑上脚交叉处终止,在之后的两侧小脑上脚内均未发现走行的神经纤维,在下丘脑外侧区、后区及室旁核等区域也未见到明显的BDA阳性神经纤维。结论:小脑顶核神经元的轴突可直接投射至下丘脑,主要是下丘脑外侧区,这可能成为小脑影响机体其他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传递法追踪了大白鼠杏仁外侧核,基底核传入性纤维的起源。实验表明HRP酶标记神经元分布于下: 将酶注入杏仁外侧核后,HRP酶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前梨状区、杏仁周围区、内嗅区,下脚;内侧膝状体,室周核、带旁核,丘脑底核和无名质当酶注入杏仁基底核时,标记细胞主要见于终纹床核、视前内侧核、内侧膝状体,丘脑腹内侧基底核、视交叉上核、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黑质、脚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臂旁核和兰斑。由脑侧面斜行刺入和水平刺入酶的例子中,在嗅沟以上的新皮质内未见标记细胞,在一例O—D法成色切片中,在延随的弧束核内见到2—3个标记神经元。在下丘脑腹内侧核见双侧标记外,其他部位标记仅见于注射的同侧。组成杏仁复合体的许多亚核根据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细胞构筑及神经化学等方面特点可分为两大群、即皮质内侧核群和基底外侧核群(参阅Offersen‘)。我们在应用HRP酶法对属皮质内侧核群的杏仁内侧核和中央核作传入性联系研究之后,又选择了属基底外侧核群中的杏仁外侧核、基底核的传入性联系作研究探讨,以期为杏仁复合体各亚核的功能不同提供一定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HRP(horseradish peroxidase)逆行追踪标记技术,研究大白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periaqueductal gray)尾侧半腹外侧区的传入投射。将HRP注入PAG尾侧半的腹外侧区:①在大脑皮层内岛无颗粒层出现中等数量的标记细胞;②基底前脑内的标记细胞较多,主要分布于终纹床核、斜角带核、无名质、杏仁内侧核和腹侧苍白球,外侧隔核和伏核内也出现少量的标记细胞;③下丘脑中大量的标记细胞出现在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和下丘脑外侧区;④底丘脑和背侧丘脑的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未定带和束分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