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大同地区淋病奈瑟菌流行株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下称淋球菌),可通过产道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率亦不断提高。本文对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在山西大同地区分离培养得到的30株淋病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虽然四环素在联合王国未被广泛用于淋病治疗,不过在其它国家常用作淋球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四环素治疗性传染疾病具有很多优点:价廉和耐受性好;且不像青霉素那样,四环素能治疗各种成因因素所致的非特异性或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在美国,伴随衣原体感染的淋病约占淋病病例的45%,比利时也报道了这种复合感染发生率的类似数  相似文献   

3.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产生急性或慢性炎性反应。该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本地区淋病发病率增多,为了解本地区淋球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0例淋病患者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淋病奈瑟菌ATCC49226采用纸片扩散法。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结果 120株淋病奈瑟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的有38株,占31.67%。对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较为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临床上已不宜将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作为淋病奈瑟球菌的常规治疗药物,可选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乐萍  张媛媛  俞燕红 《海峡药学》2012,24(4):216-216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球菌对几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淋病奈瑟球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近两年共分离淋病奈瑟球菌198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2.8%、80.8%、77.8%、90.4%,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大观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6%、0.0%、0.0%、4.5%.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治疗前应进行药敏测定,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已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焦虑 ,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又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与不断增加 [1 ]。为了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6 6株淋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面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采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疑为淋球菌感染患者。按常规取材 [1 ] ,经分离鉴定为淋球菌共 6 6株。1.2 试剂 :抗生素、药敏纸片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琼脂稀释法所用抗生素均为市售药品。1.3…  相似文献   

7.
头孢曲松作为淋病一线治疗药物之一,目前仍比较敏感,国内外尚未报道临床治疗失败病例,体外药敏试验也只发现少数散发头孢曲松耐药株。但是,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下降的趋势已很明显,而且中国少数地区淋球菌头孢曲松耐药株检出率〉5%,故应密切监测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变化。目前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机制尚不明确,pertA和mtrR等基因突变在耐药中的作用成为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探讨了DNA促旋酶GyrA亚基及拓扑异构酶ParC亚基改变,外膜孔蛋白改变,MtrCDE蛋白泵,遗传物质转移在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GyrA和ParC同时突变可产生高水平耐药性;孔蛋白不仅有运输药物的功能,而且同宿主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反应及细菌对宿主的攻击能力密切相关,这些功能也影响着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泵蛋白MtrCDE表达有正负两种调控方式,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受其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苏格兰喹诺酮类药物被用作治疗同性恋而非异性恋淋病奈瑟氏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苏格兰淋病奈瑟氏球菌实验室 (SNGRL)收集了该地区几乎所有的临床和实验室分离菌株 ,根据一项为期 10年以上的全国性监测 ,使研究资料很充分。 1991~ 1999年SNGRL从 4 4 15例感染中收集到分离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6):627-S1
目的 了解2018年成都地区淋病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用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12株淋病奈瑟菌检测出PPNG 58株(51.79%)、TRNG 31株(27.68%),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79%和25.00%,检测出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全部耐药,同时发现一株耐大观霉素的菌株,未发现有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41株(36.61%),其中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同时耐药24株比例(21.43%)最高,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和大观霉素同时耐药1株比例(0.89%)最低。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8年成都地区淋病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用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12株淋病奈瑟菌检测出PPNG 58株(51.79%)、TRNG 31株(27.68%),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79%和25.00%,检测出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全部耐药,同时发现一株耐大观霉素的菌株,未发现有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41株(36.61%),其中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同时耐药24株比例(21.43%)最高,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和大观霉素同时耐药1株比例(0.89%)最低。结论 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可作为成都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同时持续监测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淋病奈瑟氏球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奈瑟氏球菌引起的淋病是我国目前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传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由于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已不再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淋病奈瑟氏球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仍广泛存在。喹诺酮是近几年来治疗淋病最有效的抗生素,但目前已出现了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日渐增加的趋势。了解淋病奈瑟氏球菌耐药的发生机制、掌握并使用快速敏感的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是及时发现耐药菌株的关键,也是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本文综述了淋病奈瑟氏球菌耐药现状、对几种常用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的检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徐小平  严冰  苏健 《江西医药》2004,39(3):166-168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以“WHONET 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所有分离的肠球菌的85.71%、8.57%;2002年7月~2003年12月间分离的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青霉素G、四环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高于2001年1月~2002年6月间分离的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粪肠球菌比其它肠球菌更常见,肠球菌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了1986年8月、9月由临床分离的50株绿脓杆菌对哌拉西林(PIPC)、Ce-fsulodin(CFS)、Cefpiramide(CPM)、头孢哌酮(CPZ)、头孢甲肟(CMX)、Ceftazi-dme(CAZ)、乙基西索米星(NTL)、丁胺卡那霉素(AMK)等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以来,第3代头孢烯类抗生素开始用于临床.它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且为β-内酰胺酶的强力诱导剂.因此,随着其使用,耐药菌的出现便成为问题.特别是绿脓杆菌、沙雷氏菌、肠杆菌中出现许多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本文研究了1985年度临床分离的各种细菌对第1、2、3代头孢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并与1983年研究结果比较,以检查目前是否存在对第3代头孢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淋病(gonorrhea),人类在古时候就已发现了这种性传播性疾病,gonorrhea是Galen于公元二世纪首次给这个疾病引用的术语,按希腊字义是“从生殖器流出物”的意思.淋病由淋病奈瑟菌(NG)引起,人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因而已感染了NG的患者即是传染源,不但有症状者通过性接触可感染对方,无症状者也同样可以传染他人.此外,由于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比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及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照NCCLS(CLSI)2007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测定利奈唑胺与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院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例较高(79.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达到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较MRSA高(88.9%),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活性相当,敏感率均为100%。利奈唑胺对粪肠球菌的活性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相当,对屎肠球菌的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80.4%,78.1%),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也表现了优越的抗菌活性。结论:对于MRSA、MRCNS、PRSP、粪肠球菌,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活性相当,均为100%的敏感率;对屎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治疗多药耐药阳性球菌感染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2株淋病奈瑟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材料和方法一、材料:分离培养为巧克力双抗培养基,用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的“血琼脂基础”灭菌后冷至50℃加入万古霉素(Vancomycin)3.3mg/1000ml和多粘菌素(Colistin)4.2mg或2.5万单位/1000ml制成平板保存冰箱备用。药敏试验培养基用10%羊血M·H琼脂平板。药敏纸片为本室自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CLS1983年10月修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