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中蓝绿藻分子标志物--mcyD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筛选自然水体中产微囊藻毒素藻株的方法.方法应用编码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D基因的特异引物结合藻类保守序列16 S rRNA对所培养的纯种蓝绿藻(铜绿微囊藻FACHB 469、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 5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采集的水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观察扩增结果,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微囊藻毒素浓度.结果在产微囊藻毒素(铜绿微囊藻PCC7806、微囊藻属FACHB569)的藻株和水样均可以扩增出1条约870 bp的单一条带,而不产微囊藻毒素的藻株(铜绿微囊藻FACHB469、浮游蓝丝藻属小颤藻FACHB247、泡沫节球藻FACHB377)和水样未扩增出此条带.结论以mcyD基因为微囊藻毒素分子标志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自然水体中的产微囊藻毒素和非产微囊藻毒素蓝绿藻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主要是由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毒素,是淡水水体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类藻毒素。随着水体受藻类毒素污染频度的增加,微囊藻毒素受关注的程度亦日渐加大,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检测更是控制的基础。选择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检测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已必不可少。笔者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成果,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由此而导致的蓝藻污染水质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作为蓝藻的一个种类,微囊藻经常被提及,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简称MC)对水质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上海水源水淀山湖藻类样品,优化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YR,-LR)提取、纯化和HPLC检测方法。方法分别以5%乙酸和75%甲醇为提取溶剂,80%甲醇(加三氟乙酸)为洗脱溶剂,采用不同温度(室温和56℃)和离心条件(10000×g,30min和3500r/min,10min),提取和纯化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应用HPLC,以乙腈、水和TF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微囊藻毒素。结果5%乙酸提取冻干藻细胞时,56℃水浴加低速离心是一个简单有效提取MC-RR的方法;80%甲醇洗脱溶剂中加入三氟乙酸能明显增加微囊藻毒素的洗脱;淀山湖藻类样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C-RR,MC-LR和MC-YR。结论提取冻干藻细胞中的微囊藻毒素,以75%甲醇为提取溶剂,80%甲醇+0·05%TFA为洗脱溶剂MC-YR和MC-LR提取效率高;5%乙酸提取MC-RR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固相萃取富集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LR。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4μg/L;线性定量范围为10~1 000μg/L,平均回收率为97.2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71%。结论本文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为水质微囊藻毒素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入大量的含氮、磷污染物,使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蓝藻水华大面积频繁爆发。淡水中蓝绿藻属分泌产生的蓝藻毒素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污染范围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类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作为蓝藻最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广泛、毒性较大且危害最为严重〔1〕。由于MCs的稳定性,使其可富集于鱼类或贝类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农业污染的加剧,大量氮、磷排入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生长代谢或藻体死亡破裂后向水体中释放出藻毒素,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3]).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常见的藻类毒素,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微囊藻毒素的重视,中国也在相关水质标准中增添了微囊藻毒素这一指标.因此,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与控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笔者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状况,提出开发高效、廉价的藻毒素处理技术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被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应用ELISA方法对淀山湖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夏、秋季水中毒素出现高峰,最高值达55.4ng/ml,说明淀山湖藻类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对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pH值等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该水系营养水平和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促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丽丽  钟儒刚  曾毅 《卫生研究》2006,35(3):377-379
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蓝藻水华的普遍发生,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具有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等特性,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微囊藻毒素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的促进剂之一。本文就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肝毒性作用及其促肝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日趋严重问题。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量繁殖产生的水华,一方面使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藻种产生藻毒素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藻毒素的种类繁多、污染程度和范围也在扩大。淡水水华中最常见、国内外对其毒性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目前我国一些水库也发生了有毒微囊藻水华,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丽丽  钟儒刚  曾毅 《卫生研究》2006,35(2):247-249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它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作者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污染现状,并综述了有关其毒性及作用机理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μg/L之间,夏季最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藻毒素.含一定浓度微囊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水生动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鱼类.该文通过综述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孵化和发育的影响、对鱼类行为和生长的影响、在鱼类组织中的积累、对鱼类组织器官的影响,总结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微囊藻毒素主要在鱼类肝脏中积累,还可在消化道和肌肉等组织中积累.在饥饿状...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囊藻毒素(MC)是水样释放的有毒代谢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而建立高效液相色 谱法(HPLC)测定水中藻毒素的方法,用该法检测常见微囊藻毒素MC-LR的检出限为0.03μg/L,线性定量范围为0.05- 10μg/L,建立了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并应用该方法分析水样,表明其具有实用性,并初步利用导数光谱法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淀山湖夏秋季藻类和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淀山湖选了 6个点 ,分别测定了总氮、总磷、铁、叶绿素 -A和COD的含量 ,同时记录了水温、pH值、照度、浊度 ,另外还进行了藻细胞计数和藻种的鉴定以及微囊藻毒素 -LR和类毒素 -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两种藻毒素均在 7月份污染最严重 ,微囊藻毒素 -LR在网箱分布最多 ,而类毒素 -A在急水港分布最多。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分析表明 ,藻细胞总数与总氮、总磷和叶绿素 -A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5) ,藻细胞总数和水温对微囊藻毒素 -LR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1 ) ,水体浊度可显著影响类毒素 -A的分布 (P <0 0 1 )。微囊藻毒素 LR与类毒素 -A有轻度的相关关系 (P <0 0 5)。总之 ,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 -LR污染和较轻度的类毒素 -A污染 ,影响两种毒素分布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藻类毒素对健康危害和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含N、P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向水体中排出藻毒素,主要有毒成分为微囊藻毒素(MC),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动物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C具有机体肝毒性、促癌、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损害等作用,我们就有关藻毒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两种方法,分别考察其监测太湖水中MC-LR、RR、YR三种微囊藻毒素的优缺点。方法:分别以HPLC法和UPLC-MS/MS法进行测定,用回归法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比较测定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定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对HPLC法方法定量限水平(RR、LR、YR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011μg/L、0.015μg/L、0.017μg/L)以上的样品,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基本相符;方法定量限水平以下的样品,由于UPLC-MS/M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检出率高于HPLC法。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应用于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HPLC法因其准确、实用和配置成本相对低的优点,更适合推广,可用于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常规监测。UPLC-MS/MS方法灵敏度高,但配置成本高,更适用确认验证。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拮抗水华微囊藻毒素致动物肝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MC)是蓝藻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及念珠藻属的某些品系或种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据报道,福建省某肝癌高发区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系该地区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另有实验证实,MC亚慢性染毒动物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形成起促进作用。目前。通过常规的氯化消毒尚无法有效地消除环境中MC的污染。因此,研究水华微囊藻毒索的化学预防剂.对于阻断、减轻微囊藻毒索致肝损伤,进而降低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病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最常见的一类藻类毒素.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其污染越来越严重.MCs具有多种毒性,主要在肝脏里被转运、吸收和积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Cs具有生殖发育毒性.MCs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对其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就MCs在水体和食物中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