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期的优质护理.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人内瘘使用失败;30人内瘘使用良好,能维持正常血液透析.结论 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是血液透析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优质的内瘘护理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加强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保证,目前血管通路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和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期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人工血管和带隧道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方便、相对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保护好动...  相似文献   

3.
辛苏醒  吴敏 《大家健康》2016,(11):219-219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应用情况,分析失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共有178例患者建立 AVF,常护理,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内瘘功能监测,并早期开展功能训练,做好穿刺管理。结果:共34例患者失功,动静脉内瘘寿命为1~78个月,中位时间42个月。反复性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是失功的主要原因。结论:MHD 患者 AVF 失功率较高,各个时间段都可能发生,需做好长期管理,积极预防血栓、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角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 (HD)2001~2003年共 120例患者 , 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 (针尖与皮肤呈 20度角 )与 45度角穿刺 , 并对 2其不同角度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引起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每周血液透析 2~3次,穿刺部位皆选成熟的动 静脉内瘘 , 使用时间相似。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 (针尖与皮肤呈 20度角进针 )和观察组 (针尖与皮肤呈 45度角进针 )各 60例, 两组分别穿刺 1200例次 ,。观察组 /对照组 :年龄(46士 6. 7 )岁 /(32士 5. 8)岁 , 男 32例 ,女 28例…  相似文献   

5.
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和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在我院现行维持性血透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0~65岁。38例中,发生内瘘闭塞8例,其中手术引起3例、低血压引起2例、糖尿病引起1例、原因不明2例。2护理2.1内瘘术前准备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诱导透析到规律透析之前这一阶段,多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如足背动脉穿刺、股静脉插管及锁骨下静脉插管等。此时应避免在准备造瘘侧肢体行动脉穿刺,以免引起血…  相似文献   

6.
柳咏梅  周美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81-1182
<正>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如何正确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使用寿命。1 资料 本组共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最大87岁,最小19岁。原发病:慢性肾炎48例、糖尿病肾炎8例、高血压性肾病10例、多囊肾2例。标准内瘘、腕关节近心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2 结果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通畅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来说就是一条"生命线".它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因此如何维护、保养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将我院对128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林飞燕 《中外医疗》2023,(6):169-172+177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透析室进行透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向心穿刺组(采用向心穿刺法)及离心穿刺组(采用离心穿刺法),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疼痛程度,穿刺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和4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向心穿刺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疼痛程度优于离心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穿刺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者占93.33%,高于离心穿刺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向心穿刺组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离心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穿刺法易操作,不易出血,穿刺点渗血率低,疼痛程度低,长期使用内瘘功能状态良好,并发症概率要较离心穿刺法低,适合维持性血压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保持动静脉内瘘的畅通和长期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严密观察动静脉内瘘的血流情况,正确选择穿刺点,准确无误的穿刺技巧,良好的书术前术后以及动静脉内瘘使用前后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总结内瘘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 对79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内瘘应用良好70例,内瘘狭窄6例,血管栓塞3例,内瘘使用最长者4年,最短用4次后堵塞(2例).结论 动静脉内痿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年龄12岁.65岁,每周透析4小时-12小时,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年限最短9个月,最长已19年。血内瘘使用13年以上者5例,其中1例维持使用一个内瘘12年,未曾有血栓形成,直至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内瘘仍完好。如何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笔者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常用血管通路[1],具有出血少、易穿刺、血流量大、可长期利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因此,维护动静脉内瘘的功能是血液透析室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70例建立了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对此类患者良好的护理,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70例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6岁;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47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3例,肾结石引起的肾功能不全10例,多囊肾肾功能不全4例,痛风引起肾功能不全1例;透析时间为1~6年,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30ml,每次透析时间为3~4小时;内瘘使用良好65例,血管堵塞5例,内瘘使用最长6年,最短使用2次后堵塞(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防止因护理及使用不当造成动静脉内瘘(AVF)闭塞,从而延长AVF的使用寿命.方法:做好AVF的手术前准备,成形术后护理,掌握内瘘成熟后的使用护理:预防感染、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的正确调节,做好血液透析间期的家庭指导.结果:50例患者的AVF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护理及使用不当造成闭塞,内瘘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结论:重视AVF的护理及家庭指导,可有效防止内瘘闭塞.  相似文献   

14.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使用期间的护理。笔者认为正确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及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内瘘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内瘘使用时间、患者负面心理评分、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面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既可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又能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提高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医疗体系的健全,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能够进行系统规律的血液净化治疗.我院血液透析者2006年7000人次增至2009年的14800人次.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现察及护理可促进内瘘成熟,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及拔针后处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患者自我保健,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功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我们认为利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 ,仍是目前最佳方案。动静脉内瘘就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 ,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 ,肥厚 (静脉动脉化 )可以穿刺 ,得到足够的血流量 ,成为永久性的血液通路。但如果动静脉内瘘使用不当 ,就很容易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出血、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 ,易形成血栓等并发症。因此 ,笔者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如下。1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①首先力争做到穿刺 1次成功 ,因为失败将导致血管壁损伤 ,可能出现血肿。②穿刺部位不要固定在一…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它是将人体皮下自身的动静脉血管直接或通过移植血管间接吻合成动脉分流的方法,一般选择桡动脉与之相近的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可以直接重复穿刺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所以它们的建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正确掌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方法及拔针后的处理,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通过对建瘘患者宣教保护内瘘的知识,以及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透析间期的护理,使患者内瘘得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果有效减少了内瘘并发症,保证了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加强内瘘期间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4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除3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堵塞和2例内瘘狭窄外,其余38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血流量达300~40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结论:只有加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的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