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对IGT的干预作用。方法:我院诊治的108例糖耐量减低患者,治疗组予二甲双胍口服并控制饮食和运动,对照组仅口服同等剂量二甲双胍,不控制饮食和运动。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均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餐后2h血糖均下降(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BMI均下降(P〈0.05),治疗组BMI小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效果显著,促进病情恢复,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初诊的54名2型糖尿病患者,在正规糖尿病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监测治疗前、后3个月的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结果: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有确切疗效,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血脂、体重,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副作用少,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血糖和糖化血蛋白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血糖和糖化血蛋白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改善。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饭后血糖和糖化血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文迪雅单用及合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5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单用文迪雅治疗,2 1例加用二甲双胍,观察3个月后血糖控制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单用文迪雅组和合并应用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合用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单用文迪雅组。结论 文迪雅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降糖药,其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及运动指导,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血糖与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者,予以二甲双胍以及利拉鲁肽的给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BMI,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金芪降糖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得到改善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降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项血糖数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相较于二甲双胍治疗,维持血糖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糖耐量减低)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IGT患者临床资料,随即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转为糖尿病2例,占10%,对照组患者转为糖尿病6例,占9.99%,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都能较好的控制IGT人群的血糖情况,阿卡波糖控制IGT患者转为糖尿病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揭阳市惠来县前詹镇卫生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施药,用药90天,观察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16例患者达到良好控制,9例达到一般控制。总有效率90%,治疗后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体重指数(BMI)也明显上升(P〈O.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3例,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二甲双胍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变化,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及体重指数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降糖效果确切,并可改善高脂血症并发症及降低患者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单药及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情况。结果:观察组FBG、2hPG、HbAlc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可降低胰岛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使用剂量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利拉鲁肽对经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经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实施治疗;治疗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实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水平和空腹状态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化浊汤对于湿阻肝郁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2型糖尿病以及中医辨证属湿阻肝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饮食控制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疏肝化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和二甲双胍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化浊汤可提高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六味地黄丸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控糖效果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实施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临床效果、胃肠道反应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在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实施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胃肠道反应改善有一定价值,且可以调整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血糖情况影响分析。方法:纳入160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饮食、运动干预,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口服,观察组接受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测定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A1c、FPG、2hPG、腰围、B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与对照组的1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体重的减轻,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并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标、中医症状评分、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舒霖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测定,用甘舒霖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下降,甘舒霖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