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据此予以防治,以降低胆道损伤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是否合并胆道损伤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可能导致胆道损伤的可疑因素划入研究范围,对比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的不同,确定最终造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胆道变异、进行胆囊三角电灼以及先切断胆囊管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胆囊管长度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出血、胆道变异、胆囊管长度、胆囊三角电灼以及胆囊管的切断顺序等都是导致胆道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实际手术过程中可以予以重视和预防,以降低出现胆道损伤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Lc术中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结果:本组病例完成Lc术6例,手术成功5例,手术时间15~180min,平均50min,胆肠Roux—en—Y吻合1例,术后住院日1~5d,平均3d。6例中发生胆管损伤1例。结论:手术中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对于避免各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胆道损伤的预后与首次修复和胆道重建的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1例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施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5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6例。结果 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尽早发现及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1例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施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5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6例.结果 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尽早发现及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我院2001—2011年共收治各类胆道损伤患者资料。结果:术后胆瘘7~60d拔除腹腔引流管,引流6h后拔除T管,伤口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无胆总管狭窄。结论:胆囊切除术是一个颇具有危险性的手术,决不可掉以轻心,要终生都保持警惕,认真对待每个病例。胆道损伤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手术方式,但LC造成的胆管损伤却时有发生,为LC最严重的并发症。199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外科学组调查了我国222所医院所做LC142946例的资料,平均胆管损伤率0.119%。LC胆管损伤后如未及时发现并得到恰当处理,将产生严重后果。现结合文献,将Lc胆管损伤的有关因素、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基层医院应用价值、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因各种原因在我院行LC手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实施LC手术57例,中转开腹3例。手术时间17~140(57±6)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3.8 d。2例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次性切除病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传统有效方法,特别是近十年来,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更使这种手术趋于完善,但无论以上哪种方法,术中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1991年至2002年收治的16例胆道损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原因,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避免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9月~2007年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00例资料。结果 7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12例,胆管横断1例。结论胆管损伤是LC的严重并发症,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诊断和治疗也不同,其后果对病人和术者都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综合判断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胆漏,而对照组患者2例胆漏,1例胆道损伤,2例术后出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和提高手术技巧后,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的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结果:6例共出现胆管损伤,12例中转开腹,704例手术顺利。结论:熟悉腹腔镜操作技术,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5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78例为腹腔镜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80例为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组疗效较开腹组好,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如何预防术中胆道损伤现象,以提高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霍山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要遵从一定的手术步骤,抓住手术关键点,并控制好术中速度。结果:胆道损伤2例,胆道损伤所占百分比为0.8%,其中胆总管横断损伤1例,肝总管横断损伤1例。结论:本次探究所提及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预防术中胆道损伤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成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采取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现今胆囊切除术的重要方法。随着LC病例的增多,其并发症已逐渐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后者对生命更具潜在的危险性。我院2000年8月-2008年8月共行LC术3500例,其中并发胆漏5例(0.1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共参与96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例,其中有7例发生了胆总管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探讨预防胆管损伤及损伤后修复的方法。方法对6例LC并发胆管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根据其损伤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所致的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结果:32例处理后,经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愈合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是该术式主要的并发症,通过提高外科手术技术水平、使用高分辨率仪器可以减少其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发生后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时机,并区别治疗,术式以Roux-Y胆肠吻合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技术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认同,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护士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我院从2000年5月~2007年12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6例,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在许多医院普及,通过对我院21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配合总结得出,巡回护士熟悉仪器的连接,器械护士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及保养,熟悉手术程序,才能节省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