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拉力螺钉及克氏针治疗A型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对27例A型Lisfranc损伤的患者进行微型LCP结合拉力螺钉及克氏针治疗,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并观察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患足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15个月(平均6.5个月)对27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再次移位、骨折不愈合、伤口感染;末次随访时3例出现行走疼痛,其中1例足弓形态异常,诊断为扁平足,2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表现,需口服镇痛药;27例患者AOFAS评分结果示:优(90~100分)19例,良(80~89分)5例,可(70~79分)3例,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88.9%.结论:微型LCP结合拉力螺钉及克氏针治疗A型Lisfranc损伤疗效显著,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空心螺钉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62例(克氏针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Coon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旋转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12个月,空心螺钉内固定组骨折愈合率、Cooney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χ~2=6.674,P=0.010;(91.27±6.52)分,(85.32±4.62)分,t=2.530,P=0.014];2组患者腕关节旋转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6,P=0.069)。克氏针内固定组5例发生克氏针退针;其中3例克氏针松动导致腕部疼痛明显,提前取出克氏针后腕部疼痛显著减轻;2例腕部疼痛较轻,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12个月常规取出克氏针后腕部疼痛消失。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未发生螺钉松动。2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8,P=0.059)。结论: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相较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78例,克氏针组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两枚克氏针内固定,3~4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拉力螺钉组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1枚拉力螺钉内固定,2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克氏针组:优23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拉力螺钉组:优3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结论: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患儿肘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住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16倒,男12例,女4例,年龄13—45岁。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6月~18月),优14例,迭87.5%;良2例,迭12.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满意,复位可靠,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手术切开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1.40±5.41)周短于对照组的(14.12±4.9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以及总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7.14%。结论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展型和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与手术切开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整体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治疗86例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4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有40例采用开放复位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40个月,比较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根据Flynn评分,肘关节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包括克氏针松动移位2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尺神经损伤2例;开放复位组并发症率为17.5%,包括切口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移位1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与开放复位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手术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本奈氏(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腕关节骨折脱位,属于关节内不稳定骨折,常因手法复位治疗后断端易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影响拇指功能。作者2010年8月~2012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1~2枚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本奈氏骨折2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Bennett骨折患者28例,右侧16例,左侧12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4岁。受伤到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9~45岁,平均28.8岁;右侧15例,左侧5例;受伤到治疗时间6h~12d,平均4.5d。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按照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获得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适用于绝大多数胸锁关节脱位,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肩锁关节周围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之一,常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喙锁间加压螺丝钉内固定和韧带及关节囊的修复等方法治疗,但上述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自2002~2003年,我们应用Wolter钢板治疗肩关节周围骨折脱位2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上述干预性治疗病例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3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6足。评价方式:对比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Peri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与健侧对比);功能评价采用张铁良等的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15月(中位数),根据评价标准,两种方法在术后及随访中较术前效果显著。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切口皮缘表浅坏死l足,针道感染1足,腓骨肌腱鞘炎1足。结论:SandersⅡ~Ⅳ型的跟骨骨折,采用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克氏针内固定操作更加简便、经济、创伤小,软组织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1.
蔡灵敏  郭翱  王彬伟 《中医正骨》2022,(4):74-76,79
目的:观察双头加压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骨折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0岁,中位数41岁;左侧16例,右侧24例;新鲜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11例;M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传统克氏针内固定与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6例行切开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30例行切开复位传统克氏针内固定,两组均配合服用桃红血通胶囊。结果:经5~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4例,未愈0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未愈1例。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愈合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松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优于传统克氏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儿童拇指指骨颈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儿童拇指指骨颈陈旧性骨折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5岁,中位数3岁.左侧6例,右侧8例.骨折端均有移位,其中骨折断端仍有接触者13例、无接触者l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 ~56 d,中位数20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采用克氏针固定3例,采用注射器针头固定1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中位数1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周,中位数4周.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骨髓炎及创伤性关节炎.2例患者拇指远端向桡侧倾斜角度均小于10°.参照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手指总主活动度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儿童拇指指骨颈陈旧性骨折,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2012年6月25例锁骨中段骨折行切开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的患者,男21例,女4例,平均36岁。结果:本组经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优23例,良2例,均在术后2-3个月达骨性愈合,外观正常,肩带无狭窄,局部没有形成巨大骨痂,无神经血管压迫症状,患病期间生活质量高。结论: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5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预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该组研究所选取的5例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经术后随访8~24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再骨折脱位等相关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显著,优1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切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中药外洗功能锻炼的治疗作用。方法 1994年~2005年12月我们收住23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了克氏针张力钢丝带切开复位,晚期关节用中药外洗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3例患者22例获得随访,1例开放骨折术后感染,骨折重新移位;2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余功能恢复满意。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5例;可:2例;差:3例。结论 克氏针加张力带在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晚期配合中药外洗加功能锻炼,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用Garden指数对克氏针复位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5例患者中有34例复位成功,其中,有1例属于旋转成角移位型骨折,复位失败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余患者经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后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操作时间40~80 min,平均为55 min;术中出血量25~50 m L,平均为35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脱出等并发症。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复位,提高愈合质量,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可减少创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锁骨钩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49例用克氏针内固定,46例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果克氏针组优良率为76%,锁骨钩板组优良率为9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切开复位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l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9例Garl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术后Flynn评分,肘内翻、尺神经损伤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果随访3~6个月,平均3.4个月,两组患儿在肘关节功能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尺神经损伤方便,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切开复位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ltlandⅢ型临床效果满意,能减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风险,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锁骨钩钢板治疗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克氏针张力带。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Roekwood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