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的通畅情况、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冠状动脉斑块、管腔狭窄的程度等。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口腔种植学的快速发展,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牙种植术前定位与术后随访,但是受检者在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同时,也接受了大剂量放射线的辐射,从而对受检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各家在探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仍能保证图像质量和临床诊断的要求,成为了目前影像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仅就低剂量螺旋CT在口腔种植方面的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在颈椎骨及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超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265-266
颈椎骨及关节创伤早期是通过X线平片获得信息,但由于颈椎结构复杂,重叠较多,平片有很大局限性,随着普通(一及普通螺旋CT的应用,这种状况有很大改观,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体积绘制技术(VRT)骨重建的应用,使CT检查技术提到了重要位置,它能够提供骨及关节创伤情况的准确信息,并为临床医生采取适当、准确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外伤病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0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3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眼球高密度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36例患者实施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平面的多平面层重建、并对断面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高密度异物中15例为球内异物,12例为球壁异物,9例为眶壁异物。结论:多平面生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周边的解剖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MAE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MSCT诊断SMAE的准确率,总结SMAE的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 MSCT诊断SMAE主干栓塞准确率为100%(21/21),其余4例SMAE分支栓塞患者中,明确诊断3例,可疑诊断1例;MSCT平扫可见栓子呈低密度,与正常肠系膜上动脉的鉴别区分有一定难度;经过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21例SMAE主干栓塞的VR处理能够充分显示血管形态及其周围关系,3例MIP处理能够清晰呈现血管壁斑块。结论 MSCT诊断SMAE不仅操作便捷、无创伤,而且准确率很高,能够为SMA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术前CT诊断,归纳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50/50);对于大肠各段及十二指肠各段的解剖定位率达100%(50/50);对于空场、回肠及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判定,准确率达76%(38/50);梗阻病因符合率96%(48/50)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 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资料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套叠5例、粘连性肠梗阻5裂、肠道炎性病变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管内粪石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肠扭转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肠道病变显示直观、准确,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技术在先天性输尿管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肾脏、输尿管、膀胱行16层螺旋CT多期容积扫描,对薄层图像行二维、三维重建并进行图像分析、将诊断结果与IVU及B超进行对照。结果:8例共10个囊肿,显示准确率分别为IVU占70%(7/10),B超占60%(6/10),CTU占100%(10/10)。8例中,单纯型7例,异位开口型(并重复畸形)3例,单侧6例,双侧2例,囊肿内合并结石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在先天性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术前诊断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复合型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Prospeed F—Ⅱ螺旋CT机对4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40mA、层厚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1.5。在工作站进行SSD、MPR图像重建,并与常规二维CT图像(2D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2DCT、SSD、MPR显示骨关节外伤共62处,SSD及MPR图像能较准确显示损伤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结论SSD、MPR重建技术是诊断骨关节外伤的有效手段,对骨关节外伤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前胡桃夹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诊断为前胡桃夹综合征的双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前胡桃夹综合征均显示SMA压迫LRV征象:AO与SMA之间夹角平均为18°;LRV穿SMA夹角时明显受压,其前后径受压前后之比约4:1;其中2例显示左侧精索静脉扩张,1例显示左侧卵巢静脉扩张。结论综合应用双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与受压的左肾静脉三者之间的解剖关系,并能发现增强扫描平衡期双。肾实质密度差异及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曲张等表现,可作为前胡桃夹综合征确诊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三维重建为纵观病变全貌提供了精美的立体图像,使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2002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螺旋CT及快速三维重建技术,为18例骨软骨瘤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获得了十分精确的整体三维图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囊性病变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定性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囊性病变患者螺旋CT扫描发现。结果发现肾脏良性囊性病变78例,其中肾囊肿56例,梗阻性肾积水13例,肾盂旁囊肿3例,多囊肾3例,肾结核并脓肿2例,尿毒症获得性肾囊性疾病1例;恶性囊性病变9例,其中肾盂移行细胞癌4例,肾细胞癌4例,肾胚胎肿瘤1例。结论各种不同性质肾脏囊性病变均有其螺旋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16排CT机运用造影跟踪技术,扫描范围气管隆嵴水平至心脏膈面以下2cm.用高压注射器以3.5~4.05ml/s注射速度注射碘海醇100ml,生理盐水35ml。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间距0.625mm,管电压120kV、电流400-450mA。结果:16例患者中未见明确过敏反应。对本组216节段中各种狭窄情况进行分析,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影像科进行冠状动脉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26例,共68支桥血管,其中游离桡动脉桥19支,游离大隐静脉桥20支,乳内动脉桥21支,制定评价指标,包括成像中桥血管的可评价性、有无闭塞或狭窄.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MSCT和选择性桥血管造影检查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桥血管均可评价.26例患者68支桥血管经多层螺旋CT显示效果良好,其中60支血管开通,8支血管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桥血管通畅率为88.24%.讨论:多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桥血管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旆床应用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灾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综合应用M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能够较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基本上可以取代创伤性的X线血管造影检查,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6 8例腹部外伤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 ,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 8例腹部外伤首次CT诊断实质性脏器挫裂伤 4 6例 ,实质性脏器内血肿 12例 ,包膜下血肿 2 0例 ,腹腔积血、血肿 2 8例 ,腹膜后间隙积血、血肿 3例。结论 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优化扫描参数降低辐射剂量在冠脉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体质指数(BMI)在18~24Kg/m2范围内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20例(管电压120Kv,管电流420mAs/Rot),B组20例采用(管电压100Kv,管电流360mAs/Rot),两组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常规扫描技术.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两组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A、B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Kv)辐射剂量明显小于B组(120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影响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可控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参数,优化扫描方案,不仅降低辐射剂量,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