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从辨证方法、情志治疗、针药并用、用药特点等方面介绍王小云教授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体现王小云教授在学术上重情志治疗,临床上重视调畅气机,兼顾补肾健脾,遣方用药轻灵精简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蓝青强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多见肾虚肝郁型,治拟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为主.临证以自拟更年康方为基本方进行加减,附典型病例资证.  相似文献   

3.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临床表现为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皮肤蚁行感等。导师刘静君主任医师从事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分偏肾阴虚型、偏肾阳虚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同时配合食疗及心理疏导。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好转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3%。结论: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危害其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独特优势,患者接受度更高。该文从肝脾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认为该病病机为肾精亏虚、肝郁脾虚,治以滋肾健脾、疏肝理气为法。  相似文献   

7.
黎烈荣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烈荣是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和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李灵芝教授从天癸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为天癸将竭所致的阴阳失衡所致,又因为天癸与肝、脾、肾三脏和冲、任、督三脉关系密切,故其治疗当从肝、脾、肾经及冲、任、督脉入手,自拟更年复健汤与针灸相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曲秀芬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崩漏的病机以肾虚为本,肝郁为标,虚实夹杂;临床以补肾安冲汤为基础加减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归属祖国医学 "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前人治疗多从补肾入手,笔者遵循叶天士"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论,从肝论治,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着眼于整体治疗,从脏腑论治更是关键的一点;以补肾为主,兼顾养心、疏肝、健脾;心、肝、脾、肾同治,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是指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西医学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佳。曲秀芬教授在本病以肾虚为本,常累及心、肝、脾多脏的发病机理基础上,尤其注重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并兼以疏肝养血,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陈霞教授认为肾虚是导致围绝经期相关疾病的根本,以肾阴虚为主,临证治疗当以滋补肾阴为基础,绝经前后诸证以滋肾养阴、清肝宁心为治则,崩漏以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为治则,分别研制出院内制剂益坤饮、功血饮。陈师还重视心理治疗,主张医病先医心,倡导治未病。  相似文献   

14.
乔秋飞 《陕西中医》2014,(6):693-694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法配合心理调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滋阴养血汤(熟地、玄参、麦冬、远志、柏子仁、五味子、茯神、青蒿、知母、丹皮、炙甘草等)配合心理调护,对照组40例采用尼尔雌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滋阴养血汤配合心理调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疾病、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急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心悸等,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古代医籍对本病没有专篇记载,多散见于“郁证”、“脏燥”、“百合病”、“自汗盗汗”等病证范畴。症状轻者不需要治疗,重则影响生活工作;持续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刘宇新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造诣精深,博采众方,善于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处方用药严谨,临床效果明显,深受患者信赖。现将刘宇新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具有极大的优势,历代医家多以补肾为主,协调心、肝、脾三脏的功能来治疗.中医认为,心胆相通,可主宰元神谋虑决断,疏调气血.此文将从心胆的生理功能、经络、解剖联系及临床应用来阐述从心胆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妇科常见病,西药在治疗该病时多以激素序贯治疗为主,但整体效果欠佳。结合翟惟凯主任中医师既往诸多临床工作经验,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从疾病机理、用药心得、病案举隅等方面介绍了翟惟凯主任中医师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旨在为接下来该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养血清肝滋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病证之一。笔者在2003-01~2004-01随师临诊,运用养血清肝滋肾为治疗大法,治疗该证获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状复杂且迁延难愈。陈家旭老师从肝论治此病,立法遣方用药独特,并重视对患者的情志调节,使人体之"升降出入"气机恢复常态。陈老师擅用逍遥散及其他单元药组治疗此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新萍  高伟 《江苏中医药》2011,43(10):12-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范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阳主任医师从事医疗、教学工作20余载,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经验独特。夏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主,尤以肾阴虚居多,且与心、肝关系密切。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夏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