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147 mRNA和蛋白在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在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CD147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47 mRNA和蛋白在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147无表达或呈弱阳性表达,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73.1%。CD147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表达CD147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 CD147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CD147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 CD147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14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正常移行上皮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ERK1/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ERK1/2和PIK3染色方法为EnVision 免疫组化法。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 ERK1/2和PIK3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ERK1/2:57.8% vs 10.0%, =5.25,P=0.006;3.2±0.8 vs 0.7±0.9,t=8.74,P=0.000.PIK3:51.1% vs 10.0%, =5.62,P=0.018; 3.1±0.8 vs 0.6±0.8,t=8.62 P=0.000)。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ris-T1及初发病例ERK1/2和PIK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II~III级、临床分期II~IV及复发病例(P<0.05或P<0.01);单发病例PIK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多发病例(P<0.05 或 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RK1/2和PIK3表达呈高度一致性( =8.09,P=0.005; r=0.39, P<0.01)。结论 ERK1/2和PIK3可能是反映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进展、侵袭潜能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探讨SATB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3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4例正常膀胱粘膜中SATB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7例正常膀胱粘膜中SATB1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SATB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两者有差异(P<0.05);SATB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是否发生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SATB1基因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临床分期及其是否发生转移有关,且有望成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美玲  许励  汤琪乐  徐文娟  茹国庆 《浙江医学》2013,(22):1972-1974,1981
目的:研究钙黏附分子E- cadherin(E- cad)、CD44变异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20例正常体检者膀胱黏膜E- cad、CD44v6及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E- cad、CD44v6均正常表达,MMP2均阴性表达,10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 cad及CD44v6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3.8%(46/105)和58.1%(61/105),MMP2阳性表达为53.3%(56/105)。E- cad、CD44v6的异常表达率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存率相关。结论E- cad、CD44v6的异常表达和MMP2的阳性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FGFR3基因在人肿瘤组织内基因及蛋白表达,探究其对肿瘤临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利用TIMER2和GEPIA2数据库分析FGFR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情况;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和R包分析FGFR3基因变异数据;利用TIME2分析FGFR3表达与肿瘤细胞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使用STRING,GEPIA2,Veen网站和R包进行FGFR3相关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FGFR3在绝大多数肿瘤中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肺腺癌等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FGFR3最主要的变异类型是错义突变,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突变频率最高,FGFR3突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差有关,FGFR3扩增与肾上腺皮质癌、子宫癌肉瘤患者预后差有关。在结肠癌、睾丸癌等肿瘤中FGFR3表达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FGFR3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结论 FGFR3表达与临床预后、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免疫浸润间存在相关性。FGFR3可能成为肺腺癌、子宫癌肉瘤、结肠癌、肝癌等肿瘤的新的预后标志物及诊疗的潜在靶点,并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D133、CD82/KAI1蛋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和特殊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CD133、CD82/KAI1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CD133、CD82/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和VM检出率分别为0%、90.0%和0%,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三者表达分别为65.6%、31.1%和31.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D133、CD82/KAI1蛋白阳性表达以及VM的形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数量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以及复发与否具有相关性(P<0.01)。癌组织中,CD82/KAI1的表达与VM的形成及CD133的表达成负相关性(r=-0.452,-0.776,P<0.01-0.05),CD133的表达与VM的形成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 CD133、CD82/KAI1参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中VM形成,并且CD133、CD82/KAI1以及VM共同参与尿路上皮癌的侵袭及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11b和CD5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11b+、CD54+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CD11b+细胞(45.6±9.2)%;CD54+细胞(4.5±2.3)%。实验组CD11b+细胞(81.51±11.65)%;CD54+细胞(17.88±5.32)%,P<0.01。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CD4+细胞(49.3±1.1)%;CD8+细胞(24.2±1.95)%;CD4+/CD8+为(2.4±0.2)。实验组:CD4+细胞(31.5±6.2)%;CD8+细胞(22.62±5.7)%;CD4+/CD8+为(1.37±0.5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粘附分子表达增多,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表达降低,CD4+、CD8+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 VEGF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表达,探讨该指标与 BUC 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 VEGF 免疫组化染色,另外选择20例正常膀胱粘膜作为对照,将染色结果与BUC 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EGF 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进而影响其进展与预后。结论:VEGF 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67(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K1、Ki-67在4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TK1、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TK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均有关(P<0.05);TK1和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 TK1和Ki-67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细胞角蛋白20在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亮  朱建善  刘强  许雁萍 《上海医学》2005,28(6):487-489,F005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2例非肿瘤性膀胱黏膜中CK20的表达,并分析肿瘤细胞中CK20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K2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55%,在非肿瘤性膀胱黏膜中无表达(P<0.001)。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分期成正相关(P值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的大小和数目不相关(P>0.05)。结论CK20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一个重要的免疫标记抗体,其检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ascin和C-erb 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in和C-erb B-2在10例膀胱癌旁粘膜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Fascin和C-erb 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C-erb B-2在10例癌旁粘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5%、54.1%。Fascin和C-erb B-2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Fascin和C-erb B-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为正相关。结论推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Fascin和C-erb B-2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Fascin和C-erb B-2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P53和VEGF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P53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8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20例膀胱炎患者行VEGF和P53检测。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型高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和P5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病理分型低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P〈0.01)。结论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P53和VEGF的表达均增加,与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显著有关,可作为评价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1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评价其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免疫学检测和免疫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VisionTMplus 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MAGE-1抗原表达水平.结果 10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组织中MAGE-1抗原阳性53例(51%),MAGE-1抗原表达与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无关(P>0.05);高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强表达(或)表达率为27%(13/48),显著高于低分级5%(2/44) (P<0.01),高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强表达率为27%(14/51)显著高于低分期的0%(0/35)(P<0.01).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有MAGE-1抗原表达,MAGE-1抗原表达与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无关;强阳性表达的病例与弱表达的病例相比较,不同分级、分期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期或分级高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AGE-1抗原明显强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3+7
目的 探讨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共60例,采用En 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EZH2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取前列腺TURP手术时切取的正常膀胱组织10例作为对照。 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ZH2基因阳性率75.00%(45/60),正常膀胱组织EZH2基因阳性率10.00%(1/10)。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EZH2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13.32,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程度与性别和年龄等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浸润深度和病理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其表达增加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形成、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ZH2基因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参与其浸润转移过程,促使肿瘤的发展,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5.
孟淑娟  陈小君  尹丰  王勇  于永利 《西部医学》2014,26(11):1426-1428
目的 探讨Fasc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in在10例膀胱癌旁粘膜、20例腺性膀胱炎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cin在10例癌旁粘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20例腺性膀胱炎中仅2例表达(2/20),在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3.5% (91/109).癌旁粘膜组与腺性膀胱炎组织比较无差异(P>0.05)、癌旁粘膜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腺性膀胱炎组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P>0.05).结论 提示Fascin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检测Fascin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表达,探讨该指标与BU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另外选择20例正常膀胱粘膜作为对照,将染色结果与BU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EGF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进而影响其进展与预后。结论:VEGF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共60例,采用En 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EZH2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取前列腺TURP手术时切取的正常膀胱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ZH2基因阳性率75.00%(45/60),正常膀胱组织EZH2基因阳性率10.00%(1/10)。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EZH2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χ~2=13.32,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程度与性别和年龄等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浸润深度和病理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 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其表达增加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形成、发展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ZH2基因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参与其浸润转移过程,促使肿瘤的发展,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炎症相关标志物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分割样本验证将200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回顾患者石蜡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浸润中性粒细胞(tumor-infiltrating neutrophil,TIN)(CD66b+标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CD163+标记)及淋巴细胞(CD+、CD4+、CD8+标记)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肿瘤组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ratio,NMR),按病理分期结果将患者分成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组,分别建立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对模型进行分辨度评价,分别建立仅包含外周血参数和包含全部参数的预后列线图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40个月,3年内出现肿瘤进展42例(21.0%)。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等指标均为预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3年首次复发的单因素变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分级、TIN、TAM、NLR、NMR是预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3年首次复发的多因素变量。非肌层浸润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104例,术后3年首次复发10例(9.6%),肌层浸润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96例,术后3年首次复发32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建立两组无进展生存率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发现,非肌层浸润组和肌层浸润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2(95%CI:0.70~0.78)和0.725(95%CI:0.71~0.79),与实际观察到的3年生存率一致性较佳。区分度测试结果显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全参数预后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26,高于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外周血参数预后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0.672),尿路上皮癌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以免疫炎症相关标志物为基础的全参数预后预测模型可以作为现有病理分级和分期系统的完善和补充,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以外周血标本相关指标为基础的预后预测模型标本易于获取,检测方法简单、经济,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雪松  黄泳富  伍鼎  龚志勇  邬韬   《四川医学》2018,39(6):615-619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CD4~+CD25~+Treg细胞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进展复发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CD4~+CD25~+Treg细胞分布情况与各项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CD25~+Treg细胞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均见分布,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分布。CD4~+CD25~+Treg细胞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的分布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展复发呈显著正相关(r=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细胞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的分布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肿瘤个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CD4~+CD25~+Treg细胞的分布情况与其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进展复发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膀胱尿路上皮癌微环境中CD4~+CD25~+Treg细胞分布数量增加与肿瘤的进展复发及预后具有紧密联系,CD4~+CD25~+Treg细胞可能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CD4~+CD25~+Treg细胞或许能够成为一个潜在的重要指标用来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复发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埃兹蛋白(Ezrin)和钙黏素E(E-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组织切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在54例无转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28例Ezrin异常表达(51.85%),在26例有转移的癌组织中20例(76.92%)Ezrin异常表达;在54例无转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22例(40.74%)E-cadherin异常表达,而在26例有转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18例(69.23%)E-cadherin异常表达.无转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二者异常表达均低于有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596、5.698,P<0.05).Ezrin异常表达与E-cadherin异常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898,P<0.05).结论 Ezrin和E-cadherin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转移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