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与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医疗锐器伤登记表”上报的76名临床护士锐器伤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76名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中锐器物种类依次为头皮针(43.4%)、各种注射器针头(28.9%)、玻璃(14.5%)、缝合针(5.3%)、其他(7.9%);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主要是操作后处理锐器(34.2%)、掰安瓿(14.5%)、回套针帽(13.1%)、拔针(9.2%)等;44名(57.9%)锐器伤是被血污染针头所刺伤,其中23名(30.3%)锐器伤证实患者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89.5%的锐器伤发生者操作时未戴手套;已证实的22名乙型肝炎感染的锐器伤仅10名受伤护士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结论强化“标准预防”理念、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锐器伤的监控管理是减少临床护士锐器伤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人群、时间以及操作环节,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69例案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追踪,对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占62.32%、55.07%;周一、五及上午时段锐器伤发生率高;病室内发生锐器伤占37.68%,手术室占33.33%;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输液器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26.09%、21.74%、17.39%;处理使用过的锐器(28.99%)、手术(27.54%)、经皮拔针(23.19%)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63.77%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持续改进锐器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年8月—2015年7月上报的《锐器伤登记表》,分析统计相关资料。结果共上报211例锐器伤,主要人群为护士(118例,55.92%)和医生(83例,39.34%);工龄主要为5年及以下者(117例,55.45%);发生地点主要为外科病房(67例,31.75%)、内科病房(65例,30.81%)及门急诊(33例,15.64%);致伤物主要为注射器针头(91例,43.13%)、缝合针(34例,16.11%)和头皮针/输液器针头(27例,12.80%);主要致伤操作为各种注射(40例,18.95%)、静脉输液(38例,18.00%)、手术缝合/剪断(36例,17.06%)。主要致伤环节为操作中(治疗、检查、手术),共109例(51.66%)。血源性病原体污染的器械中,HBV污染95例(76.61%),HCV污染25例(20.16%),HIV污染4例(3.23%)。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例发生。211例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者155例(73.46%)。结论应重点针对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和医生,外科病房、内科病房及门急诊的医务人员,注射、静脉输液、缝合/剪断等操作时做好锐器伤防护工作。医院相关部门完善上报流程,加强追踪。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情况,探讨有效的控制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35名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发生的人群、地点、时间、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以及病原体分布和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置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医师、护工,分别占65.7%、28.6%、5.7%;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操作中占71.4%、操作后的整理占14.3%;在致伤锐器中注射器针头占42.9%、手术缝针占25.7%;暴露发生的时间采血、穿刺或拔针时占34.3%,手术、清创缝合时占20.0%。结论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执行职业安全防护,加强监管力度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4月4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职业暴露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实习护士,占75.6%;30岁以下医务人员占82.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占64.4%,以外科病区为主;暴露源以乙肝、丙肝、梅毒为主,占89.3%;单一暴露源占66.7%,两种及以上暴露源占22.2%。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占93.3%;锐器伤以注射针头、输液针头为主,占76.2%,护士注射后回套针帽、输液后拨针、分离针头、抽血后拨针为高危环节,占64.4%;培训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结论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医务人员入职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使用安全、具有防护功能的护理产品;禁止分离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是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江爱英  阎丽  陈卫平 《现代保健》2012,(25):143-144
目的: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54例锐器伤的登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龄低于5年的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占87.1%;发生锐器伤人群中护士比例居首位,高达72.2%,其次是实习护生14.8%,医生9.3%;致锐器伤的操作环节以拔除针头时和输液结束拔除针头后处理过程中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4.8%和12.9%,其次是抽血和套回针帽发生率,分别为5.6%,手术缝合皮肤和处理医疗废物时发生率分别为3.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锐器伤上报制度,定时跟踪随访,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环节、暴露源等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2 643名,发生锐器伤61名,其中护士43名(占70.49%),医生13名(占21.31%)。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科室主要为骨科(9名,占14.75%),致伤锐器主要为输液针(33名,占54.10%),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为拔针(21名,占34.4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36例(占59.01%);34名(占55.74%)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均未戴手套。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者54名(占88.52%),进行药物治疗(含预防用药)者仅18名(占29.51%);追踪随访43名(占70.49%),均未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控体系,加强对发生锐器伤高危人群的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和干预,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聘用制医务人员锐器伤的成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利用锐器伤事件登记表,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某军队医院408例聘用制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08例锐器伤中,护士所占比重最高,工龄低于5年的人员最易发生锐器伤,主要致伤环节为操作中,主要致伤物品为头皮针输液器针头,自评主要致伤原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致伤时未戴手套的人员占53.4%,致伤后选择立即处理伤口的人员占53.2%。结论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包括职业类别、工作年限、操作流程规范性、锐器种类、防护意识。为减少锐器伤发生率,应加大教育力度,强化业务训练,加强医院管理,重视人员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口腔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防护及处理方式,探讨锐器伤的相应措施,以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问卷,对3所综合医院口腔科80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80人中,77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96.2%;注射针头、根管锉、车针是易导致伤害的锐器,发生率分别为60.0%、57.5%、40.0%;医护之间发生锐器伤的原因略有不同,但均多发生于治疗中及治疗后的环节中;发生锐器伤后能进行正确处理的占67.5%,锐器伤发生后上报率为6.5%.结论 口腔医护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健全锐器伤登记上报制度,是降低锐器伤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山东省28所医院2012年10月份锐器伤的发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6 600名医务人员,其中7.30%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率为9.71次/(人·月);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占63.25%;锐器伤发生较多的科室为普通病房及手术室,分别占49.54%、18.89%;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钢针和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34.87%、23.18%、8.90%;加药、回套针帽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1.22%、10.32%、8.77%;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3.80%,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15.75%.结论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避免不必要医疗操作、改变错误习惯行为、实施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等,以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制作“锐利器械传递器”投入使用情况,以寻找降低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伤害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工作人员锐器伤好发原因,针对好发因素设计制作锐利器械传递器,用于术中锐利器械传递,经为期1年的临床试用后,对医务人员进行“使用锐利器械传递器效果调查问卷”调查,对比分析锐利器械传递器使用前后的锐器伤发生率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锐利器械传递过程中受锐器伤的几率最高(占68.82%),初级职称医务人员更易遭受锐器伤害(占93.5%);使用锐器械传递器后锐器伤发生率由82.6%降低至38.4%,使用前后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满意度较投入使用之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利器械传递器可降低术中器械传递所致锐器伤的发生率,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现况并分析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针刺伤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针刺伤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64例针刺伤,其中医生71名(43.29%),护士81名(49.39%),其他医务人员12名(7.32%)。2013年发生针刺伤事件47例(28.66%),2014年54例(32.93%),2015年63例(38.41%)。医疗器械为受污染器械的有152例(92.68%),医疗器械污染情况未知的有9例(5.49%),而未受污染的器械仅为3例(1.83%)。164例针刺伤发生地点以手术室最多(67例,占40.85%);针刺伤发生部位以手指的发生率最高(141例,占85.98%);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为主(115例,占70.12%),医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工作经验不足者最多,占52.11%,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者最多,占93.83%。结论医务人员针刺伤案例逐年增多,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医疗环境等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76名锐器伤的医务人员职业分布、工龄以及追踪观察锐器伤后处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中,临床护士15人占19.74%,实习护士23人占30.26%,护工7人占9.21%,技师3人占3.95%,临床医师11人占14.47%,实习医师17人占22.37%;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的38人占50.00%,工龄6~15年的25人占32.89%,工龄>16年的13人占17.11%;通过追踪观察发生锐器伤后1~6月,2人<6个月未到复查时间,其余74人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结论 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锐器伤.  相似文献   

14.
68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懿  何绪屏 《现代医院》2007,7(11):112-114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本院职工2004年4月~2006年12月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结果70%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原因前三位是静脉输液结束拔针、注射、整理医疗废物。76.47%的锐器伤是注射针和输液头皮针所致。锐器伤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应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建立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规范化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522名医护人员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源性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人员的防护意识、全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执行情况.结果 522名医护人员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80人,发生率为34.48%,其中锐器伤152人,发生率为29.12%,血液/体液暴露28人,发生率为5.36%;锐器伤种类主要是注射针头、玻璃,其次为带翼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34.25%、27.12%、13.70%及10.41%;锐器伤操作环节主要是掰安瓿,其次为配加药时和处理使用后锐器,分别占26.58%、14.25%、11.23%;职业暴露人员中,69.44%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6.67%未穿戴防护用品、3.89%未规范处理伤口.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目的 探讨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的管理方法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6月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31日我院锐器伤害员工资料 2 4例 ,对受伤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伤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害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受伤人员中受伤率最高者为护士 ,占 5 4 .2 % ;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 ,占 6 6 .6 %。锐器明确污染的占 4 1.7% ,锐器伤害后初步和进一步处理达 10 0 % ,锐器伤害后追踪达 10 0 %。追踪结果 :我院锐器伤害的职工经处理后未发现感染的病例。结论 锐器伤害应以预防为主 ,加强管理 ,降低锐器伤害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探讨防护体系的应用.方法 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年1-12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次、环节、防护处理等.结果 调查1314人,发生锐器伤1071人,锐器伤发生率为81.51%,护理人员及初级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0.32%、84.23%,高于其他组别;发生科室以普通病房最多,占36.29%,其次是手术室,占19.93%;锐器伤器具以头皮针及针头最高,占54.97%,其次是玻璃片,占16.64%;操作环节以拔针及拔针后处理最高,占55.20%,双手回套针帽占11.58%,不同器具及不同操作环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锐器伤后,挤压、冲洗、消毒3项应急处理措施均实施的占38.56%,以护理组最高,为44.29%;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率为48.30%,血源性病原体损伤后护理组上报率高于其他两组,总上报率为55.93%.结论 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导致的损害认识不到位,缺乏紧急处理知识,防护体系存在不健全现象,应建立锐器伤防护体系,积极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锐器伤环节,为进一步预防锐器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8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锐器伤中护士占52.5%、医师占18.8%;工作年限中5~10年占47.5%;发生场所病房占41.3%、手术室占32.5%;暴露源HBV占57.5%、苍白密螺旋体占17.5%;各类穿刺及手术过程中锐器伤发生率为44.3%,操作后锐器处置时锐器伤发生率为38.8%.结论 医护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手术及穿刺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操作后锐器的不当处置,是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普及预防接种,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