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鹿瓜多肽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0例行手法整复固定后,测定健侧桡骨BMD值,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鹿瓜多肽8~12ml加入250~500ml生理盐水静滴;对照组仅给予对症处理或常规补钙药品治疗。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为(9·6±2·5)周,对照组为(12·7±2·9)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MD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鹿瓜多肽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能促进骨痂早期形成、增加骨痂生成数量及骨密度、改善骨结构、缩短外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能震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s,HESW)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震波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震波组应用高能震波仪对石膏固定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石膏固定。观察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特定时间内的临床愈合率及骨性愈合率、VAS疼痛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PRWE问卷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骨密度值在骨折后第4周无显著性差异(P=0.694),而在骨折后第8周及第12周时震波组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震波组骨折后12周时骨密度值已高于骨折当天水平(P〈0.05)。震波组4周临床愈合率、10周骨性愈合率、骨性愈合后VAS评分、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价及PRWE问卷评分等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SW能够有效促进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的愈合,防止骨量丢失,预防再骨折及治疗局部骨质疏松,并可预防及治疗关节僵硬及慢性疼痛等一些并发症状,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强骨胶囊(QGJN)对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的影响。方法 择自愿参加研究的绝经1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下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妇女15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激素组(50例):采用中药QGJN联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治疗;中药组(50例):单纯用中药QGJN治疗;激素组(50例):单纯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周期序贯治疗;另50例符合上述条件,目前不愿接受研究用药的绝经妇女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W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BMD)。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结果 因各种原因失访18例,182例(包括对照组)完成了总疗程。中药+激素组(46例)、中药组(48例)、激素组(42例)、股骨颈BMD及F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增幅分别为7.33%、9.04%(P〈0.01);3.38%,5.87%(P〈0.01);3.57%,5.91%(P〈0.01),其中中药+激素组BMD及FS升高幅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和激素组(P〈0.01);而激素组上述指标较中药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46例)的BMD及FS明显下降。下降幅值分别为3、30%、5.31%。P〈0.01)。结论 中药强骨胶囊能提高绝经妇女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从而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效果与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相仿。两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及骨折后不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2004年1月到2006年1月,共收集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117例,平均年龄67.5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B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降钙素,药物治疗疗程1年.106名未骨折的老年妇女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应用DEXA分别对健侧桡骨远端、腰椎和髋部的BMD进行检测;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妇女中83%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BMD低,89%的患者健侧桡骨远端的BMD低,能诊断骨质疏松者为59%,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A、B组之间BMD无显著性差异.在骨折后一年,A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健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B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对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A、B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次骨折2年内 A组患者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6例,再骨折率10.2%;B组患者再骨折2例,再骨折率3.5%.结论 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腰椎、髋部的BMD 的降低明显相关,特别是健侧桡骨远端的BMD;在进行骨折治疗中,在应用钙剂加阿法迪三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降钙素可能更好地降低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门诊收治经双能X线骨吸收仪(DXA)证实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2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男7例,女20例;年龄30~61岁,平均(41.52±10.7)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4例,抗甲状腺药物加钙尔奇D口服治疗,抗甲状腺药物随着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调整剂量,钙尔奇D每天600mg;B组13例,抗甲状腺药物加钙尔奇D加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抗甲状腺药物、钙尔奇D治疗方法与A组一致,阿仑膦酸钠每周1次,每次70mg。同时选取21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1年后复查A、B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一般资料,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Z值、BMD)及一般资料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是否可达到完全恢复。结果:A组仅股骨颈、桡骨远端1/3处的BM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值均为0.000),而B组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1/3处的T值、Z值、BMD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但均不能恢复至正常人群水平。A组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1/3处的BMD较治疗前分别升高(4.34±10.5)%、(3.21±1.38)%、(1.95±0.44)%;B组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1/3处的BMD较治疗前分别升高(6.10±8.12)%、(4.10±5.64)%、(3.10±3.23)%,各部位BMD上升的幅度,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AKP均下降,体重、BMI均上升,甲状腺功能均下降至正常(P均<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量丢失,对骨密度的改善,较单用抗甲状腺药物更有效,而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分析98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依据术后是否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其他内科疾患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前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与治疗前骨密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均值增高,与初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两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数存在统计学差异,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应用辛伐他汀(20 mg/d)可以改善桡骨远端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但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合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方法 1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对照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治疗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后桡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及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双侧桡骨远端B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ER-α基因的PvuⅡ和Xba Ⅰ的酶切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与骨质疏松症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AKP在不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基因型较Pp及pp型具有更低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ba Ⅰ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以便有效的治疗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的问题 ,并期望降低后继性再发生骨折的危险。方法 将 112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 4组 ,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简称女性疏松组n =74 ) ,男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n =10 ) ,女性非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 (n =16 )和男性非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 (n =12 )。在对所有患者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的同时 ,给前两组患者口服抗骨质疏松性中成药(GSHK)和钙剂以辅助治疗。分别于伤后 4周 ,6周 ,8周观察比较 4组骨折愈合的情况 ,功能情况。结果  4组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女性疏松组股骨颈部位的DEXA测定结果与男性疏松组的结果一致 (P >0 0 5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果 (P <0 0 1)。腰椎正位的DEXA结果 4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伤后 4周 ,6周 ,8周 4组的平均功能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所有骨折的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时 ,口服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GSHK和钙剂 ,有助于加快愈合慢的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以及骨折后功能的恢复 ,预防骨折病的发生。是否有助于减少后继性再发生骨折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我国中老年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诊断标准的不同所产生的骨质疏松人群的数量差异,更加精确地指导临床对适宜骨质疏松人群的筛查及治疗。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年龄在60~80岁的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110例及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100例及与年龄相仿的正常人女性312名,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分别计算骨质疏松率;再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脆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桡骨远端骨折女性患者腰1~4、股骨颈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WHO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人数多于WHO骨质疏松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本文分析,我国脆性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扩大了骨质疏松人数。呼吁更多研究评估我国骨质疏松骨折,特别是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适时调整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商品名为金扶宁)对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并筛选最佳剂量.方法:42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凝胶基质对照组,金扶宁100、250、500、750和1 000 mg/cm^2治疗组.每只大鼠背部制备两个深Ⅱ度烫伤创面,凝胶基质对照组创面于伤后1~10 d每日涂抹凝胶基质100 mg/cm^2,然后于伤后12、14、17和19 d间断创面涂抹凝胶基质100 mg/cm^2;不同剂量金扶宁治疗组创面涂沫相应剂量金扶宁,给药方法及时间同凝胶基质对照组;模型组不予处理.伤后3、7、10、14、17、21 d分别测量痂皮形成及脱落创面数,计算创面上皮化率、创面愈合率,伤后21 d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和凝胶基质对照组相比,金扶宁各组对烫伤后7~10 d前后创面的融痂脱痂效果非常明显,以250~500 mg/cm^2治疗组疗效最佳(P〈0.05).治疗后7~10 d,金扶宁各组新生上皮较模型组和凝胶基质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5);治疗后14 d,金扶宁500 mg/cm^2治疗组上皮化率[(55.46±6.13)%]较模型组[(48.81±4.99)%]和凝胶基质对照组[(43.17±5.65)%]仍然显著增多,并优于其他剂量治疗组(P〈0.05).治疗后10~14 d,金扶宁250~500 mg/cm2治疗组创面愈合率较模型组、凝胶基质对照组和其他剂量治疗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21 d,金扶宁250~1 000 mg/cm^2治疗组毛囊再生数量较模型组[(1.531±0.374)/mm2]和凝胶基质对照组[(1.423±0.346)/mm^2]显著增高,以500~750 mg/cm^2治疗组[分别为(7.145±1.153)/mm2和(6.250±0.768)/mm2]明显(P〈0.05).结论:rhGM-CSF凝胶可以促进痂皮形成和脱落、加快上皮生长、促进毛囊再生,增加烧伤创面修复速度并改善修复质量,以500 mg/cm^2剂量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年龄16~40岁低雌激素闭经患者骨密度情况及激素替代治疗(HRT)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中心就诊的低雌激素闭经病例共86例,其中原发性闭经患者40例、继发性闭经患者46例;选择同期的社区志愿者中月经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三组的骨密度。对18例原发性闭经患者及12例继发性闭经患者,进行HRT治疗,1年后复查骨密度。结果原发性闭经组和继发性闭经组与对照组比较,普遍存在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显著性降低(P0.01),Z值的均值示骨量减少,且原发性闭经组降低尤为明显。经HRT治疗1年后原发性闭经组骨密度增加(0.034±0.046)g/cm2,Z值增加(1.08±0.81);继发性闭经组骨密度增加(0.017±0.048)g/cm2,Z值增加(0.75±0.91),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按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分组,高促性腺素组和正常(或)低促性腺素组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促性腺素分组之间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雌激素闭经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降低;HRT可增加骨密度,在原发性闭经组疗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作定量CT骨密度测定,从骨密度的角度来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的合理安放位置。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妇女共66例行双侧髋部CT扫描,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骨折组),无骨折的正常老年妇女31例(对照组)。测定从髋螺钉入口到股骨头的CT值。同时对股骨头内密度较高的压力骨小梁(PCT)及其内、外、前、后侧5个区域的骨松质作定量CT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从髋螺钉人口内侧到股骨头下区域的CT值为负值。骨折组PCT及其内、外、前、后侧的定量CT骨密度分别为(229.71±55.58)、(64.58±25.31)、(39.50±22.56)、(79.85±24.89)、(79.08±19.99)mg/cm^3,而对照组分别为(296.36±40.48)、(85.31±26.99)、(69.49±20.88)、(99.96±27.62)、(98.57±29.38)mg/cm^3。两组PCT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周围4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骨折组5个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骨密度角度来讲,自髋螺钉人口到股骨头下这一区域的组织密度低于软组织密度,对置入的髋螺钉无锚定力量。PCT是髋部密度最高的骨松质,对髋螺钉锚定起主要作用。在股骨头的外上、前方和后方3个区域内,骨松质的密度远低于压力骨小梁,为髋螺钉发生切割的危险区。老年人存在严重的骨小梁退变,因此正确放置髋螺钉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方法将54例GIOP患者分成A、B组。A组30例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阿法骨化醇0.25g,2次/d,碳酸钙750mg,2次/d;B组24例,在A组给药基础上减去阿仑膦酸钠。疗程共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钙和血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A组治疗后BMD、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上述结果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GIOP疗效优于单用阿法骨化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内含子C1217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168例非GIO患者(Ⅱ组)和104例GIO患者(Ⅲ组)护骨素基因内含子C1217T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内含子C1217T发现CC、CT、TT3种基因型,GIO组基因型CC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GIO组、应用激素组(GIO组+非GI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OPG基因C1217T的CC基因型组各部位的骨密度有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非GIO组和GIO组OPG基因C1217T的CC基因型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P<0.05),分别为:非GIO组CC(1.01±0.17)g/cm^2,CT+TT(0.99±0.07)g/cm^2;GIO组CC(0.93±0.12)g/cm^2,CT+TT(0.81±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OPG基因C1217T基因型在正常人和应用激素患者(Ⅱ、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它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C1217T基因型在GIO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它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OPG基因C1217T多态性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Ⅱ、Ⅲ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钙腹膜透析(PD)液对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例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标准钙PD液治疗组,30例)和B组(低钙PD液治疗组,30例),均继续行正规CAPD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变化,同时生化法检测血清钙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经过12周的分组透析后,B组患者的血清钙、MMP-9[(2.25±0.24)mmol/L、(564.72±124.69)μg/L]较A组患者[(2.40±0.37)mmol/L、(718.56±111.83)μg/L]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1.17±0.28)mm]亦显著低于A组[(1.25±0.19)mm](P〈0.05)。结论低钙PD液可延缓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对血清MMP-9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在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9例,采用自行研制的骨撬拨器经皮对骨折撬拔复位后行切开内固定;B组25例,采用切开直视复位内固定术.以Mazur标准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A组1.5-3.0(2.4±0.3)h,B组2.0-3.5(2.8±0.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36(24.3±6.4)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13.4±3.4)周,踝关节功能优15例,良9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24/29;B组骨折愈合时间12-18(15.2±3.5)周,踝关节功能优13例,良6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19/2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例、B组6例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踝关节功能障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撬拨复位Ⅱ、Ⅲ型Pilon骨折操作简单,具有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术后可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股骨扩髓髓内钉(RIN)和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RIN内固定(25例)和LCP内固定(25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8周骨痂面积、功能评价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RIN组11~28个月、LCP组10~32个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Flynn功能评价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N组手术时间较LCP组长、切口长度较LCP组短、术后第8周骨痂面积比LCP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N与LCP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RIN组术后骨痂形成较多,骨折愈合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25例,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3.5±4.1)个月。手术时间(min):锁定钢板组为55.3±23.7,解剖钢板组为73.7±30.3,P0.05。术中出血量(ml):锁定钢板组为189.5±34.5,解剖钢板组为273.2±39.8,P0.05。术后住院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8.3±3.1,解剖钢板组为10.5±4.2,P0.05。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97.2±23.8,解剖钢板组为119.5±34.5,P0.05。肩关节活动度:锁定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23/2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解剖钢板组出现螺钉松动退钉1例,钢板断裂1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固定和加压作用,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愈合快,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