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属结肠癌高发区,晚期结肠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严重者体重下降及免疫功能低下,从而使患者对其综合治疗,尤其结肠癌根治术的耐受性下降,最后导致恶液质,常成为术后死亡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观察肠内营养在晚期结肠癌患者支持治疗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岩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3):159-160
胃癌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禁食、手术创伤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更易引起营养缺乏,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及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研究证实,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而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收集我科收治的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的156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危重患者及早进行肠内营养,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低下的恶性循环,有助于改善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完整性,预防应激性溃疡。方法应用纤维胃镜将鼻-肠喂养管送至十二指肠水平部或以远。结果 3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平均喂养管置入深度为100cm,置留时间平均26d。患者耐受良好,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结论通过肠内营养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营养状态得到改善,均无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营养不良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特别是要普通外科中进行胃肠道手术的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围术期应尽可能给予营养支持以达到最好的手术结局。肠内营养相比全胃肠外营养有很多优势,近年来还提出了免疫营养的概念。本文就近年来对营养不良的手术患者的营养补给的方式及成分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迎春  段丽芳  张丽 《中国药房》2007,18(29):2310-2313
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极为常见,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延迟、肌力减退及心理障碍等,从而使住院时间延长(比正常营养者延长至少5d),医药费用增加近50%[1]。大多数营养不良患者,通过良好的膳食供应可满足其营养需求。但部分患者必须通过口服补充剂,甚至通过经肠内管饲  相似文献   

6.
内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宗立彦 《中国医药》2006,1(6):381-382
临床危重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而需要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免疫机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肠外营养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尤其对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全身性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肠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肠道已成为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这使肠内营养日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的优点主要是营养物质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在同等热量和氨水平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且远比肠外营养安全。肠内营养对抢救和治疗临床危重症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临床效果肯定。远期疗效高,应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常处于应激及高分解代谢状态,易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不仅符合生理需要,并且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实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科对5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瑞能及谷氨酰胺)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营养不良行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分别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能全力).术前1天和术后第1、9天分别检测外周m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9天淋巴细胞计数、IgG、CD4、CD4/CD8及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回升(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4%vs 20%)(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11.8±1.1)d vs.(12.7±1.2)d](P<0.05).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标准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必要作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提高肿瘤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已渐成共识[1]。术中放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可预防喂养并发症、保证了肠内营养计划的顺利完成。鼻肠管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手术病人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变化,并探讨其调理作用。方法:46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免疫营养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能全素,免疫营养组采用瑞能加谷胺酰胺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及急性炎性反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免疫营养组患者的IgG水平、IgA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IL-6水平、CRP水平及PGE_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病人进行调理,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中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患者,其中14例消化道疾病患者、10例严重创伤患者,以及6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治疗后,达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结论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早期应用中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本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300例危重患者早期应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结果:300例患者中,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20例因脑疝等原因死亡或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增加免疫,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避免危重症患者因营养不良而造成的治愈率下降,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近三年收治、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肠内免疫营养)和对照组(行普通肠内营养)各51例;分别检测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和感染率。结果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 d,都较术前显著降低或升高(P<0.05);术后第9 d,观察组CD4、CD4/CD8、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率:观察组5.9%,显著低于对照组15.7%(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治疗缓解。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辅助治疗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应用免疫肠内营养剂对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肠内营养组,n=34)和试验组(肠内免疫营养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提高术后营养、免疫功能、纠正负氮平衡方面较对照组有效(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对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组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 h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连续1周。对照组行术后肠外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结果手术1周后,观察组免疫抗体和淋巴细胞计数等均明显回升,对照组相关免疫指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促进作用较大,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胃肠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瑞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56例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能组(30例)和普通膳食组(26例),分别给予瑞能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和普通膳食,比较营养学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色素),免疫指标(淋巴细胞总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便秘、肝肾功能异常).结果 瑞能组营养学指标改善(P<0.05),而且生活质量改善,腹泻、便秘、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论 肿瘤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对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肿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方法将4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于术前3天、术后9天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术前3天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4/CD8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术后8天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3天,排便时间提前1.4天,住院时间16.7天少于对照组20.3天(P<0.05)。营养费用114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1876元(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的免疫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0月来本院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且进一步行PTCD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5、10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无明显不良反应;PTCD术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力均呈不同程度恢复,肠内营养组治疗后5、10 d,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A、IgG、IgM)恢复程度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患者,术中留置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通过肠内营养,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发生腹泻及吻合口瘘较左半结肠癌例数多,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免疫功能。结论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可以早期激发和调动胃肠道的分泌、免疫和营养代谢的调理作用.促进肠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和纠正患者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状态.2003年9月-2005年3月对16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