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中心型肺癌,18例治疗前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快速病理证实,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7~16粒,125I微粒子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 MBq/粒,植入微粒子放射性总活度为181~355 MBq.穿刺点均为1处,调整进针方向2~5次,前胸壁入路8例,侧胸壁入路8例,后胸壁入路6例.22例中6例行经静脉化疗1~3次.结果 22例中随访满1个月以上者20例,2个月以上者16例,3个月以上者10例,6个月者3例.1个月随访2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18例,无变化2例,增大0例;2个月随访16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15例,无变化1例,增大0例;3个月随访1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8例,无变化1例,增大1例;6个月随访3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3例,无变化0例,增大0例.22例中治疗前有明显肺段、肺叶不张12例,随访中重新膨胀9例.治疗后新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新发生胸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并发症气胸11例,粒子脱落1例.结论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可使瘤体明显缩小,效果肯定.CT导引下准确,相对安全.此种治疗对转移有无明显预防作用有待研究.但对局部转移灶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问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25%~50%);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25%);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 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1个月有效率为90.32%;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2个月有效率为90.32%;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6个月有效率为90.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癌症,在我国的大城市中恶性肿瘤已成为死亡的首要病因[1]。放射线治疗肿瘤是肿瘤治疗四大手段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始于20世纪初[2],但由于当时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均释放高能光子,难以进行放射防护,加之没有精确的立体定位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与质量验证系统,使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放射性125I粒子研制成功,以及B超、CT导引下精确定位系统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得以迅速推广,现就… 相似文献
4.
5.
6.
7.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择21例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的患者,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活度0.5~0.8mCi,间隔1.0~1.5cm多层面植入肿瘤内。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2~6个月复查CT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疗效及有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诊CT复查,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无变化)2例。1年生存率90.5%(19/21)。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6例,咳血2例。未见严重并发疗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导向下^125I粒了植入治疗NSCLC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9.
放射性粒子^125Ⅰ组织间植入治疗技术是运用CT、B超所获得的肿瘤影像学资料结合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精确设计,采用微创或常规手术,将具有放射性的微小粒子按需要均匀植入肿瘤组织中,利用粒子发出的近距离放射线直接杀伤肿瘤组织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院白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了9例此类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开展此疗法的手术配合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CT导引下125 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在恶性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在CT导引下对19例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病灶影像学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7%(18/19),术后1、2及6个月病灶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中,明显缓解(OR)2个,部分缓解(PR)15个,轻度缓解(SD)7个,无效(PD)1个,总缓解率(OR PR)为6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6例行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充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7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在不同程度上减缓了症状、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一项新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素青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7,31(3):188-191
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内照射疗法对大部分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可喜的前景,为此探讨放射性粒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肺癌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多已为中晚期,传统的治疗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CT引导下125I粒子源联合氟尿嘧啶植入剂治疗肺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能充分发挥CT的优势,在提高肿瘤控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对机体的损伤,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到2016年10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1例不可手术的T1-2N0M0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取得组织学病理,选用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160 Gy,均在1次手术内完成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经TPS制定计划和质量验证。随访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剂量验证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5.1个月(范围4.4~72.7个月)。1、2、3年的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5.2%、95.2%。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2.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2%。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100%。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支气管出血、胸膜出血、咳嗽、肺部纤维化及粒子移位。其中7例患者发生1级不良事件(33.3%);4例患者发生2级不良事件(19%)。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1-2N0M0的NSCLC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腔内放射性粒子条是参照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使放射性粒子(如125I)在预先制作的管材内呈连续线性排列组合而成,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腔道狭窄的低能放射源,其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在各种肿瘤组织种植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近些年逐步发展起来,并在胆道、体静脉血管、门静脉等腔道肿瘤控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经空间布局优化的腔道内适形粒子条成为目前发展的方向。相关研究对不同肿瘤所致的恶性梗阻腔道内粒子条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57例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45例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术后4周开始行CT随访,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及患者生存时间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3.3%、46.7%;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A组为91.2%,82.5%,63.2%,明显高于B组的60%,33.3%,6.7%(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方法,是现阶段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PET-CT引导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T-CT引导靶区定位技术,在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 125I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胸部X线检查可疑为中心型肺癌导致阻塞性肺不张,但不能分辨肺不张和肿瘤边界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仍无法Ⅸ别者,行PET-CT检查.确定肿瘤靶区后,在行PET-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 125I粒子.结果 21例经PET-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块与肺不张的界限,肿瘤靶区体积平均约为26cm3,行粒子植入.而CT检查的靶区体积平均约为37cm3.粒子植入后6个月复查胸CT显示有效率为93.0%(28/30).1年生存率100%.粒子植入并发气胸9例(30%),少量咯血13例(43.3%),发热2例.无粒子移位、游走.结论 PET-CT对于确定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不张的肿瘤靶Ⅸ方面的价值明显优于CT检查.有利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 T引导下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高龄周围型肺癌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1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 T引导下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证实,生存期超过6个月,且失去手术机会或患者不愿行手术治疗,每部位植入放射粒子12~56粒,放射粒子活度为26、30、33 M bp/颗,粒子间距为0.5~1.0cm ,放射性总活度为550~1500M bp ,按照“均匀植入原则”植入。结果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随访2月病灶CR 13例、PR 3例、NC 2例、PD 0例、RR 88.9%(16/18);随访6月病灶CR 15例、PR 2例、NC 1例、PD 0例、RR 94.4%(17/18);随访1年病灶CR 13例、PR 2例、NC 0例、PD 3例、RR 83.3%(15/18)。患者生存情况: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4.4%(17/18)。并发症:气胸5例,咳血3例,术后并发感染1例,125 I放射性密封籽源迁移或脱落1例。结论植入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高龄周围型肺癌,操作安全,并发症少,6月时临床疗效达到最佳,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