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灸治疗热证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灸可治寒、热、虚、实诸证,然自《伤寒沧州后,却有效证忌灸之说,且奉行千余年延至今日,笔者以为其因有三:(1)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内经)有“热者寒之”之准绳;(2)医圣张机之著《伤寒论》有热证忌灸之载;(3)灸治热证之理欠明久也。上述三因,乃使古今请医用灸治热者众,言热证可灸者寡,甚至有人在临床上将艾灸运用于多种热证,而在理论上仍坚持热证忌灸论。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灸法运用于热证治疗屡获效验。故此对其治疗机理作一讨论。1火部发之论惬学人*云:“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郁发之”之语出自(…  相似文献   

2.
热证可灸论     
热证可灸,从祖国医学的理论来看,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似乎是矛盾的,不可理解的。在此,笔者就学习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道参考。灸法的最早出现当导源于《阴阳十一脉炎经》与《足臂十一脉灸经》,而对灸法较为重视者当推葛洪、鲍姑、陈延之等人。随着历史的发展,灸法源又出现了热证可灸与热证禁灸两大派别。热证可灸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就有不少医家对热证用灸作了论述。刘完素认为,灸法有“引热外出”和“引热下行”的作用,明确主张热证用灸。如:“疮疡已觉微漫肿硬,皮血不变色,脉沉不痛者当外灸之,引邪气出  相似文献   

3.
艾灸用于治疗热证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用于治疗热证,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和发展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早已充分肯定了灸疗热证的可行性,无论表里虚实之热皆有其可适性。表热用灸,可以宣散发越,引邪外出;里热用灸,可以调理脏腑,清泻里热;虚热用灸可补阳益阴,潜退虚热;实热用灸可以通经活血,止痛散瘀。  相似文献   

4.
杨晓琳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4-415
从古至今,热证是否可灸为历代医家所争议,虽然近年来热证施灸理论的正确性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越来越为人们所证实,但灸疗热证距临床广泛应用尚有一段距离,热证施灸,似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相矛盾,但在《内经》中早有例证,历代医家对其理论也有深入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热证禁灸被多数医家所认可,但笔者通过对清代及清以前"热证可灸"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热证亦可用灸。灸法是分补泻的,不仅可以助阳,亦可宣散毒火。其作用机理为"火郁发之"和"以热行热",临床运用可涉及内科的表热证、里热证,外科的疮疡、痈疽、妇科的赤白带下、产后虚热,儿科的高热不退,五官科的目赤肿痛、舌齿腐烂、聤耳等疾患。热证用灸是毋庸置疑的,但临床时应辨证施治,方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热证可灸",张仲景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中医理论,提出"热证不可灸"的告诫。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讨热证是否可灸并积极研究热证施灸的机理,最终提出"热证贵灸"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疗法作为特殊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热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古代医家认为热证禁灸,但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运用热敏灸疗法治疗热证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热敏灸治疗热证主要通过火郁发之,以热引热,达到郁散、热清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艾灸可治寒、热、虚、实诸证,然自<伤寒论>以后,却有热证忌灸之说,且奉行千余年延至今日,笔者以为其因有3:(1)<内经>有"热者寒之"之准绳;(2)医圣张仲景之著<伤寒论>有热证忌灸之载;(3)灸治热证之理欠明久也.上述三因,乃使古今诸医用灸治热者众,言热证可灸者寡,甚至有人在临床上将艾灸运用于多种热证,而在理论上仍坚持热证忌灸论.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灸法运用于热证治疗屡获效验.故此对其治疗机理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在“热证可灸”、“以火治火”理论的启发下,在临床实践中独创之吹火灸疗法,即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置于患部上方位  相似文献   

10.
郭爱松  金宏柱 《陕西中医》2007,28(1):121-123
《伤寒论》中用灸总的原则是“阴证宜灸,热证忌灸”,灸法多用以温虚寒,热症用灸法则易出现变证,加重病情。本文对《伤寒论》“热证忌灸”的观点进行探析,并探讨“热证可灸”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答:寒热错杂证,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证同时存在的一种证候。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等。根据《内经》“寒者热之”、“温者清之”、“寒者留之”、“热则疾之”等治疗原则,使用针灸治疗时可同时用清法和温法,选用不同的穴位和针灸方法,从而达到清热祛寒,调整阴阳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体会到,对寒热错杂证使用灸法时,与单纯寒证不同,不可过量施灸,适可而止,否则灸之过度则助阳热之气上炎,具体运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热证用灸谈体会230000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陈浩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而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证,一般不宜用。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说明用灸...  相似文献   

13.
“热证忌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证忌灸”说源于《伤寒论》,而实践证明灸法也有补泻之分,故不但可用于虚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本文就文献和临床所及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黄迪君教授“热证用灸”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证是否可以使用灸法,一直是医家争论的问题.黄迪君教授临症在某些表现出热象的皮肤病的治疗中,常选择使用灸法,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热病可灸".因灸可扶正亦可祛邪,其祛邪表现在疏风解表,拔毒泄热,治疗疮毒发热等热证及外感发热;灸亦可温阳散寒,治疗真寒假热证和阳虚发热证,灸能补阳,治疗阴虚发热证.  相似文献   

15.
《灸绳》一书出自被誉为"灸法泰斗"的针灸大家周楣声先生之手,周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致力于针灸事业,尤精于灸法,立论新颖。"热症贵灸"便是周先生对中医与灸法事业所做出的一大贡献,其不泥于大部分人所坚持的"热证禁灸"的观点,而是有理有据,正本清源,以热证用灸开拓了临床治疗思路。通过对周先生在《灸绳》所提出的"热证贵灸"理论的立论背景、观点依据、相关灸例等进行阐述,探讨"热证贵灸论"对后世临床的指导意义,并通过灸法在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去印证"热证贵灸"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杨頔  田永衍 《光明中医》2022,(20):3682-3684
自古以来,人们被《伤寒杂病论》中“热病禁灸”的观点所束缚,艾灸疗法的发展因此得到限制。20世纪80年代,“热病贵灸”理论在临床上得到初步认可,以周楣声、魏稼等为代表的现代医家为灸法正名。该文通过对部分汉唐文献的整理研究,明确热病用灸的理论依据,为灸法在中医临床热证治疗中引热外达、活血化瘀、清化湿热和抑阴扶阳作用提供了一定的文献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医历代医家对"热证可灸"一直争论不休,但历代典籍均有"热证可灸"的记载,为"热证可灸"提供了理论依据。灸法之所以能治疗虚、实、寒、热诸证,主要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灸法具有退热、抗炎、抗病毒作用,还可调节中枢神经传导功能,调节免疫应答功能。灸治热证属于传统中医的反佐治法,其机理为通过灸法的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从而起到引热外达、清化湿热、活血化瘀、调节阴阳等作用,证明"热证可灸"是可行而有效的,且为临床热证治疗提供了"以热治热"这一逆向思维与反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热证是否可灸一直为历代医家所争论,近年来,虽然热证施灸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达成共识,但其理论解释难免繁杂,缺乏说服力,本研究从“开玄充络”理论入手,阐释热证可灸的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的热证类型谈热证可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华 《中国针灸》1997,17(2):116-117
从不同的热证类型谈热证可灸刘春华(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118000)主题词灸法,热证/针灸疗法灸法是以艾为热源,对体表穴位施以温热刺激,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灸与热密切相关,中医界长期认为热证禁灸。一些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对此都这样论述:“阴虚发热及实证脉...  相似文献   

20.
沈蓉蓉 《河南中医》2011,31(9):962-963
《伤寒论》中针灸用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以其疗效判断疾病的预后,倡导“三阳经痛宜针,三阴经病宜灸”的原则.提出表证忌用温针、火灸,阴阳虚忌火针,热证是火灸、温针等禁忌.但临床上针刺亦可用来治疗许多“三阴证”和虚证,灸法也应用于一些热证的治疗.只有灵活辨证地运用针灸和汤药,才能彰显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