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 h(T2)和术后24 h(T3)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1(6-Keto-PGF1)浓度。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镇痛泵(吗啡1 mg/ml,氯胺酮1 mg/ml;PCA每次1 ml,有效按压时间5 min/次),并在术后4 h、12 h、24 h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进行镇痛效果评价(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Ⅰ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相同时点(P<0.05);Ⅰ术后4 h、12 h、24 h的VAS评分及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能安全用于乳腺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分化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术前1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0.9%氯化钠液稀释至5 mL,下同),术后距首次给药12 h再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于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液。术后2组用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麻醉前(T0)、术后2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用CD3+CD8-IFN-γ+标识Th1细胞,用CD3+CD8-IL-4+标识Th2细胞,通过计算IFN-γ+/IL-4+值来得出Thl/Th2值。比较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舒适度(Bruggemann comfort scale,BCS)、芬太尼用量。结果:P组T2、T3、T4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组T1、T2、T3时间点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P组T2、T3时间点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与T0比较,2组患者T2、T3、T4时间点Th1/Th2值均明显下降(P0.05);P组T2、T3、T4时间点Th1/Th2值均高于C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Th1/Th2值降低;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辅以芬太尼进行术后PCIA能够抑制Th1/Th2平衡向Th2型偏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烧伤整形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烧伤整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30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30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毕2组均接受曲马多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术后1~24 h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并记录2组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结果 P组术后1~8 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术后24 h P组、C组曲马多用量分别为(285.9±38.6)mg和(328.8±50.6)mg,P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烧伤患者整形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曲马多镇痛药物用量并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分为三组各40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前30分钟给予2 mg/kg曲马多;B组于术毕前30分钟给予2 mg/kg曲马多及2μg/kg舒芬太尼;C组于术毕前30分钟给予2 mg/kg吗啡。三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清醒时间(T2)、拔管时间(T3);患者清醒时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拔管时及拔管后5、10、2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镇静躁动(Riker SAS)评分;患者术后1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小时内PCIA次数。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患者T1、T2、T3时间明显缩短,且血压、心率更稳定,Riscker SAS评分、VAS评分以及24小时内PCIA次数更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胸科手术能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躁动小,镇痛充分,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骨科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围术期护理;同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的评分、有无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1、6、12、24h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患者48h静息时的NR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及早开始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作用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妊娠40-60天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组(T组)各80例.P组单纯用丙泊酚静注,根据需要追加,T组在给丙泊酚10 min前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观察术前、术中3 min及术毕清醒时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P组术中血压和呼吸频率低于T组,T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清醒时间较短,术后疼痛减轻.结论: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3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观察3组MAP、HR、SpO2,术毕拔管清醒后均采用芬太尼0.5μg/kg术后镇痛.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7个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并记录需追加芬太尼镇痛患者的时间间隔及追加次数;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组不同时间点MAP、HR、Sp02比较,B、C组T2~T4各点MAP、HR较T1及A组显著升高,尤以C组为著(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对应时段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且术后24 h内需追加芬太尼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C组(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毕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淑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0-80,F000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加强镇痛护理。方法将60例择期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P、C两组。P组切皮前静脉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毕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h、6h、12h、24h和48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数。结果 P组术后2h、6h、12h和24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P组术后2h、6h、12h、24h和48h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少于C组,P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科手术病人的芬太尼镇痛效果有增强作用,减少了芬太尼用量。PCA的护理观察重点应放在呼吸、循环抑制副作用上等,虽发生率低但可危及生命,同时也应注意发生率高的恶心呕吐,做好预防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处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行脾脏手术患者镇痛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脾切除手术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研究组患者在麻醉前10min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10min时给予生理盐水4mL静脉注射。比较术后24h两组患者的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按泵次数、使用剂量,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术后24h研究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按泵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P0.001);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T、PT、PL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减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行脾脏手术患者镇痛药物的用量,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期间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普外科施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系列体温保护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定量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无显著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积极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期间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普外科施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系列体温保护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定量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无显著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积极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13.
余居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7):121-12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均无显著差异,但2组术后24 h的P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缩短,而术后0、24 h的APTT和IN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0、24 h的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物(DD)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术后24 h的FIB及术后0、24 h的DD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术后24 h的FIB水平及术后0、24 h的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均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更为明显,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术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止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分别与献血者富血小板血浆和乏血小板血浆作用,分为4组:0 mg/L组、30 mg/L组、91 mg/L组和910 mg/L组.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及Fg-R表达水平,以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PT、APTT、TT及Fg水平.以前述4种浓度丁胺卡那霉素以及62.5 U/ml肝素钠和109 mmoL/L柠檬酸钠分别与新鲜全血作用,测定CT及血浆Ca2+浓度.分别检测1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丁胺卡那霉素常规剂量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 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选择素、GPⅡb/Ⅲa及Fg-R表达水平,并测定PT、APTT、CT和血浆Ca2+浓度.结果 30 mg/L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选择素和Fg-R分别为(65.8±3.9)%、(9.2±1.0)%和(12.6±1.7)%,显著低于0 mg/L组的(88.0±4.6)%、(16.1±1.3)%和(3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42、8.432和9.993,P均<0.01);30 mg/L组APTT(80.5±6.8)s和CT(857±66)s明显高于0 mg/L组的(33.0±3.6)s和(447±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12和13.211,P均<0.01);丁胺卡那霉素浓度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聚集的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939和(>0.870),P均<0.05];30 mg/L组,91 me/L组和910 mg/L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选择素和Fg-R表达及使CT增加[F组间=21.44、26.24和(>29.81),P均<0.01].0 mg/L组、30mg/L组、91 mg/L组和910 mg/L组PT值分别为(14.7±1.9)s、(15.2±1.7)s、(15.6±1.5)s、(22.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P<0.05),而GPⅡb/Ⅲa、TT、Fg以及血浆Ca2+浓度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1.6±10.1)%、P-选择素(6.8±1.8)%和Fg-R(20.1±5.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6.8±11.4)%、(10.9±3.1)%和(28.5 ±7.4)%,APTT(49.8±5.9)s和CT值(660±59)s则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6.9±3.8)s和(410±4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56、8.875、7.423、10.012和11.322,P均<0.01).治疗前、后GPⅡb/Ⅲa、PT和Ca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系统因子途径而抑制凝血功能,从而对止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治疗可能有发生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多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产贝克曼全自动血凝仪 (ACL -90 0 0型 )检测 1 50例足月妊娠妇女与 1 0 0例健康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足月妊娠妇女PT、APTT、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5或P<0 .0 1 ) ,FIB极其明显增多 (P <0 .0 1 )。结论 足月妊娠妇女血液凝血程度明显高于非孕对照组 ,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败血症患者止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剑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33-36
目的 对败血症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内皮系统的功能变化进行研究,并评估各项指标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85例败血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PC:A)、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因子FⅤ活性(FⅤ:A)、凝血因子FⅦ活性(FⅦ:A)、凝血因子FⅧ活性(FⅧ:A)、凝血因子FⅨ活性(FⅨ:A)、vW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同时测定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败血症患者组FIB、PAI-1、vWF及D-Dimer分别为(3 720±2 290)mg/L、(2.4±1.0)Au/ml、(167.5±31.2)%及(355±128) μg/L,高于对照组的(2 950±870) mg/L、(0.6±0.5) Au/ml、(94.1±32.5)%及(169±9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Ⅴ:A、FⅦ:A、FⅧ:A、FⅨ:A、PT INR、APTT及TT分别为(98±37)%、(95±33)%、(96±43)%、(99±40)%、(1.23±0.35)、(33±12)s及(21±7)s,与对照组的(97±18)%、(99±18)%、(103±22)%、(102±25)%、(1.15±0.32)%、(31±7)%及(19±4)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PC:A、t-PA水平分别为(76±17)%、(65±19)%及(0.22±0.09)U/ml,低于对照组的(107±9)%、(101±14)%及(0.45±0.1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预后患者抗生素治疗第3~5天,痊愈患者组AT:A、PC:A、t-PA分别为(94±9)%、(90±11)%及(0.37±0.15)U/ml,高于死亡患者组的(58±23)%、(55±17)%及(0.16±0.0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D-dimer及PAI-1分别为(117.2±20.5)%、(192±62) μg/L及(0.8±0.3) Au/ml,低于死亡患者组的(198.1±44.6)%、(697±213) μg/L及(2.9±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败血症患者的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败血症病程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常规4项指标及全血细胞发生生理性变化的状态,探讨其对分娩过程和产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50自动血凝仪及迈瑞BC-3000plu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16例临产孕妇和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常规4项及全血细胞检测和分析。结果1)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产孕妇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参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白细胞总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凝血及血细胞指标,对预防和诊断分娩过程或产后发生的DIC及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秀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162-16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hromblyzer Compact 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来检测85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早期患者42例和晚期患者43例)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水平,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早期恶性肿瘤组TT、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APTT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晚期恶性肿瘤组PT、APTT、TT和Fi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T、APTT和TT等时间指标的延长提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指标的增高可导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