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内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情况,评价综合干预后效果。方法 2008年6-7月对西安市4个大型建筑工地953名建筑工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知识、态度调查。结果干预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6.1%,干预后知晓率为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79.0,P0.001);干预前性生活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为10.5%,干预后有71.0%的研究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干预后其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态度大为改变,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强。结论建筑工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建筑工人进行艾滋病综合健康宣传教育刻不容缓,综合干预是提高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性病艾滋病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艾滋病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方案。方法:2005年5~9月,在无锡市滨湖区随机抽取部分从事美容美发、按摩、宾馆和娱乐场所服务的艾滋病重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开展预防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减少其高危行为。结果:宣教前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52.92%,宣教后为83.96%;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认知正确率从宣教前的61.40%上升到宣教后的83.18%。结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人群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健康意识,起到预防控制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唐县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期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005年2~12月,在高唐县对时风集团部分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56.41%,干预后为80.53%(P<0.01),10项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不洁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低,干预后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均有所好转(P<0.01)。[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干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方面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3.1%提高到干预后的78.2%;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7.4和6.6个百分点;在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6.8%提高到干预后的59.5%。结论通过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AIDS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学校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情况,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提高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方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再进行终期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1.7%上升到87.3%,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由67.1%上升到80.3%,对艾滋病宣传教育持有的正确态度率由92.6%上升到95.7%,艾滋病宣传教育愿意参与率由88.6%上升到89.7%,干预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是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重要场所及主要途径,开展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建筑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宁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今后开展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南宁市施工期限在1年以上7个建筑工地的508名工人。结果农民工对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为62.6%,单一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比较高;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预防措施知晓率不高;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较单一;非婚性生活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歧视现象。绪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预防措施缺乏,存在不安全性行为。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是今后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谈立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44-1946
[目的]了解职高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评价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职业中学有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某职业高中在校的855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调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职高生艾滋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30%,艾滋病态度的正确率为78.15%;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2.12%~72.54%,对艾滋病正向态度率比干预前提高3.64%~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指数均大于1。[结论]在职业高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干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通过末线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方面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3.1%提高到干预后的78.2%;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7.4和6.6个百分点;在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6.8%提高到干预后的59.5%.结论: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茂名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探索在农村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茂名市所辖的高州市其中的2个镇的3个行政村的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开展集中观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自学的健康干预等方式,采取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匿名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三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间的效果,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回归分析,探索农村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P<0.05);性别分布上,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知晓率(P<0.05)。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人口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知晓率也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态度变化不明显。在三种健康教育模式中,以张贴海报的形式获得的成本-效益最高。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近年来社区居民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远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社区的18~69岁居民608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相关知识普遍来源于大众传媒;居民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随着健康教育次数越多,正确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正确率越高。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达97.8%和99.1%,艾滋病的损害系统、传播途径、潜伏期和感染者危险行为、诊断方法、安全套的作用、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正确回答率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但一次教育不足以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应常抓不懈。应把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性病及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和社区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服务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和大众传媒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危险行为,为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宾馆餐饮工作人员、学生、乡镇干部和农民以及出国劳务输出人员为对象共3 258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等的知识技能并评价效果。结果培训前后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相差明显,干预前总的艾防基础知识知晓率为53.48%,干预后上升为88.75%。其中宾馆服务人员和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符合率由培训前分别由76.10%、87.10%上升到培训后的82.90%和97.90%;培训后较培训前知识知晓状况和安全套的正确操作有大幅提高。结论对不同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和安全套的使用技能培训效果明显,可以逐步推广,但应强化干预,其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方法]2008年印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礼品扑克",免费分发到邹城市10个建筑工地,供民工使用,并评价这种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结果]发放扑克后1月,在其中8个建筑工地抽查306名民工,均表示认真看了扑克的内容,其中84.31%已经使用扑克,98.04%表示喜欢扑克。干预前调查民工358人,干预后调查306人,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能够正确对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分别占37.15%、86.60%(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并不遥远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1.84%、77.78%(P〈0.01),表示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82%、91.83%(P〈0.01)。[结论]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综合性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了8个工地的646名农民工,进行现场流动式教育、同伴教育、免费发放安全套和建立免费的艾滋病宣传点与咨询中心等综合性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646名和干预后573名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综合性干预措施使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得分从11.41±6.57提高到15.10±6.02,传播途径知识错误率下降了10.29%~19.66%;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安全性行为中安全套经常使用率从52.27%提高到74.7%。结论该干预措施对建筑工地农民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其他类似弱势人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前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评价艾滋病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面对面匿名同卷法,对珠江三角洲某市4个制衣厂的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并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综合措施干预,干预后再进行调查。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对艾滋病缺乏基本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经干预,工厂外来女工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晓情况和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调查全市城乡居民2 719人,其中学生1 142人,城镇居民647人,农村居民450人,农民工480人.结果 学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6%、82.30%、81.16%和77.04%,各类人群知晓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对待艾滋病感染者6个问题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各类人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十二五”行动计划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对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然存在,我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探索适合该人群的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法对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开展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知晓程度非常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生殖健康状况较差,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干预后,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可在该类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海宁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宁市不同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海宁市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征得被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本次共调查了1527人,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答对率为56.71%,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为57.4%,获得艾滋病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介了解,占50.56%,在建筑工地中的务工人员中,通过亲戚朋友同事间获得艾滋病信息者占35.45%,被调查对象中以企业外来艾滋病知识掌握相对较好,达到了67.21%。结论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行为干预,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促使其建立良好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8.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前来珠海市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外来工中随机选择4组干预对象,每组接受一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干预,包括阅读“艾滋病知识”折页(折页)、“了解艾滋病”海报(海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和观看“认识艾滋病”宣教录像片(VCD)4种材料。结合4种教材的核心信息设计统一调查表,内容包括干预对象的一般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10个主要问题,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结果共调查1 008人,干预前其对卖淫嫖娼、共用注射器吸毒、母婴传播等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2.5%、89.3%和86.6%;对蚊虫叮咬、同桌吃饭、日常生活与工作接触、握手拥抱等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6.3%、54.9%、63.3%和70.5%;对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73.1%。折页、海报、手册及VCD 4组干预对象分别为251、248、257和252人,4组干预对象干预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总正确率分别为73.1%、75.2%、72.0%和69.1%;干预后分别为79.4%、84.6%、76.7%和84.7%;各组分别上升了6.3%、9.4%、4.7%和15.6%;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城市外来工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核心信息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干预效果不同,观看录像片的干预效果最佳,阅读手册的干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行为干预对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某铁路施工企业在外施工的2个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干预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4~5个月的小媒介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之后再随访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943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671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现行为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知晓率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因恐惧和歧视心理而采取消极态度者分别由9.8%、10.5%降至6.3%、3.5%(P值均〈0.05);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8%下降到3.8%(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干预前的41.9%提高到64.3%(P〈0.05),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行为干预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地改变民工与STI/AIDS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何文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1014-1015
目的对江华县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400名企业职工,400名社区居民,4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企业职工、社区居民、CSW、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0%、40%、30%、70%提高到85%、80%、80%、9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有较大提高,对艾滋病朋友的态度及性观念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不良观念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