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滑劲咏  陈研 《现代保健》2013,(11):85-86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检测22例健康人、35例初诊ITP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各组CD4。CD25h,£hTreg细胞和CD4+CD25+CD127d。m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初诊ITP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CD4+CD25+CD127d;m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血清IL-2、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异常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对ITP患者应定期观察其血液中IL、TNF—α和IFN-γ水平变化,以判断其病情变化、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放化疗后肝癌患者进行异体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3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比较。比较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腹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IK细胞治疗后,CD3+、CD4+T细胞百分牢上升,CD8+T细胞百分率下调,CD4+/CD8+比值上调,较放化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腹围明显缩小(P〈0.05);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异体CIK细胞治疗安全、可行,可提高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CD19+CD5+B细胞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本院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Q—PCR检测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3.1±1.9)%、(12.1±2.0)%、(11.7±1.7)%vs(2.9±0.8)%、(2.6±0.9)%、(2.8±1.1)%,P〈0.01],CD19+CD5+B细胞的IFN-1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7.2±1.0)×10^3、(7.9±1.3)×10^3、(7.4±1.1)×10^3拷贝vs(1.9±0.7)×10^3、(2.2±0.8)×10^3、(2.0±0.5)×10^3拷贝],IL-10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6.4±0.9)×10^3、(6.8±1.2)×10^3、(6.1±0.8)×10^3拷贝vs(1.7±0.5)×10^3、(2.1±0.9)×10^3、(1.6±0.4)×10^3拷贝,P〈0.01]。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低于治疗前[(13.1±1.9)%vs(7.3±1.2)%,t=16.12,P〈0.01],仍高于对照组[(2.8+-0.7)%,t=18.51,P〈0.01],CD19+CD5+B细胞中的IFN-y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7.2±1.0)×10^3拷贝vs(3.3±0.6)×10^3拷贝,t=20.89,P〈0.01],仍高于对照组[(2.4±0.5)×10^3拷贝,t=6.702,P〈0.01],IL-10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6.4±0.9)×10^3拷贝vs(3.2±0.7)×10^3拷贝,t=17.53,P〈0.01],仍高于对照组[(2.1±0.4)×10^3拷贝,t=7.79,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D19+CD5+B细胞数量的增加,通过高分泌IFN-γ、IL-10,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内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角度探讨CD8^+CD28^+及CD8^+CD28^-T(杀伤性/抑制性)T细胞平衡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收集胰岛素抵抗(IR)与非抵抗(Non-IR)PCOS患者各25例,选取同龄段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及CD8^+CD28^-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百分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胰岛素水平,并比较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分析以上几者的相关性。结果IR组CD8^+CD28^+T细胞、IFN-γ及胰岛素显著低于健康组及Non-IR组,但IR组CD8^+CD28^-T细胞、IL-4及HOMA-IR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以上任意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0.719~5.892,均P〈0.05)。3组的LH有组间差异(F=3.762,P=0.010),以IR患者最高,但IR与Non-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976,P=0.362)。相关性分析表明CD8^+CD28^+T细胞与CD8^+CD28^-T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816,P=0.000),CD8^+CD28^-抑制性T细胞与LH及HOMA指数均呈正相关(r=0.701,r=0.719,均P〈0.05),但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均呈负相关性(r=-0.631,P=0.038)。结论PCOS患者的免疫平衡向CD8^+CD28^-抑制T细胞倾斜,表现为过度抑制,该细胞数量的升高与内分泌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及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2周期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并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随后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前提下,A组给予胸腺肽α11.6mg OodIH,2~6个月,B组不用胸腺肽α1治疗,2月后两组均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19^+、CD3^-/CD16-CD56^+)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下降(P〉O.05),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不会完全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会使部分免疫功能提高及调整;胸腺肽Q1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97例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约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抗CD3单抗、IFN-γ、IL-2等细胞因子,经过12~15 d细胞培养,诱导扩增CIK细胞,经严格质控检测合格后,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毒副反应,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改变.[结果]97例接受自体CIK细胞治疗患者中,CR+PR+MR为80例,总缓解率为82.47%.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毒副反应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平均达到2-5×109,CD3、CD56 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经1~2个疗程细胞回输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痛原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及其意义,以及免疫干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紊乱的改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IgM抗体(CVB—IgM)、EB病毒VCAIgM抗体(EBV~IgM)、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浓度。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①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浓度与EBV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CD4^+T比例、CDC+/CD8^+比值较其他病毒感染组降低(P〈0.05)。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IgG、IgM浓度较其他病毒感染组升高(F〈0.05)。EBV感染组外周血CD4^+/CD8^+比值较其他病毒感染组降低(P〈0.05)。②免疫干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升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免疫干预治疗后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CD19^+细胞比例升高,CD3^+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EBV感染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胞免疫紊乱的重要原因。免疫干预治疗有助于尽快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D4^+CD25^+ Treg在哮喘发病巾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30例,慢性持续期组25例,缓解期组23例)和2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和慢性持续期组PBMCs中CD4^+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CD4^+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虽亦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CD4^+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低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CD4^+CD25^+ Treg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非溶细胞功能抑制HepG2.2.15细胞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选择低溶细胞活性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靶细胞)以1:10共同培养,于24h、48h和72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细胞因子及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和少量TNF-α.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2%、68.5%和78.3%,均在72h。IFN—γ和TNF—α单独和同时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对靶细胞的最大细胞毒活性是7.2%(24h)。结论IFN-γ和TNF-α是CD^+T细胞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日达仙)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5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均给予自体CIK细胞及日达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D分子及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降低,CD分子升高,除8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日达仙治疗消化系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柴琴  安东建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69-2471
目的研究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34例晚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γ、IL-2、抗CD3单抗等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后的CIK细胞总数在4.5~6×109之间,分三次回输给患者。检测患者回输前后瘤体变化,免疫学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毒副反应。结果 34例接受CIK治疗的患者中,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均显著上升(P0.05),CD8+下降。有效率(CR+PR+MR)为79.4%。24例CEA升高者19例下降,8例CA125升高者6例下降,4例CA199升高者均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毒副反应轻。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62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DC-CIK联合NP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NP化疗。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免疫功能和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瘤体变化有效率45.16%,与对照组的3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瘤体稳定率83.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29%(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应用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瘤体,保护和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限型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道细菌移位与恶液质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预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恶液质患者6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胃癌非恶液质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5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细菌DNA片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所有入选对象随访两年,计算两年生存率。结果恶液质组细菌移位发生率(15/60,25.0%)显著高于非恶液质组(4/50,8.0%,P=0.019)和健康对照组(0/55,0.0%,P=0.000)。细菌移位阳性的恶液质患者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水平均显著高于细菌移位阴性的恶液质患者(P=0.012、P=0.003、P=0.036、P=0.017)和细菌移位阳性的非恶液质患者(P=0.011、P=0.034、P=0.000、P=0.022),并且其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细菌移位阴性的恶液质患者(P=0.023)。胃癌患者CD3^+ T、CD4^+ T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 T/CD8^+ T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3、P=0.031、P=0.016、P=0.041),CD8^+ 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8)。结论肠道细菌移位可能与局限型进展期胃癌患者恶液质的发生有关,并影响恶液质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hroniDobstrud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气道局部炎症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烟史将患者分为无吸烟史的对照组(A组)、无吸烟史COPD组(B组)、持续吸烟的COPD组(组)和已戒烟的COPD组(D组);分别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d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BALF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drosiSfaDtor,TNF)-α及干扰素(nterferon,IFN)-γ水平,并计算CD4+/CD8+T细胞比例。结果1.非吸烟对照组比较,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各组COPD患者BALF中CD4+细胞减少,而CD8+T细胞增加,因此CD+/Ds+T细胞比例下降;同时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升;2.在急性加重期,与非吸烟和已戒烟COPD患者比较,持续吸烟COPD患者BALF中DD4+T细胞下降,而CD8+T细胞比例上升,因而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而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3.在稳定期,与非吸烟和已戒烟COPD患者比较,持续吸烟COPD患者BALF中CD4+和CD8+T细胞数无明显差异,但CD4+/CD8+比例稍下降,而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持续吸烟的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气道局部炎症存在差异,主要是CD8+T细胞的反应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Th1、Th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1例肺结核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IL) 12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Th2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肺结核及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IFN γ、IL 1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IFN γ、IL 12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P< 0.05,P<0.01);细胞内Th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分别P< 0.05,P< 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而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的患者则进一步致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CD25highT细胞(Treg)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及其表型特征,分析手术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reg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的比例,探讨其表型特征并分析手术对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2.95±1.09)%相比,6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明显增加(9.81±5.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比例相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Treg表型分析发现:Treg高表达CD45RO、HLA-Ⅰ、Foxp3分子,较高水平表达OX40、GITR、CD152、CD95、CD95L、B7-H1,几乎不表达CD80、CD86、B7-H4、CD45RA、CD69分子,而HLA-DR、CD154的表达水平在个体间差异较大,同时大部分Treg细胞CD127表达阴性。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卵巢癌患者肿瘤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用胸腺法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3^+、CD4^+升高,CD4^+/CD8^+比值下降,CD8^+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诱导CD8+T细胞,以期诱导分化出一种IL-10分泌性CD8+调节性T细胞,为用细胞疗法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tiger转基因小鼠(以其GFP+细胞代表IL-10+细胞)为实验动物,流式细胞仪分选幼稚CD8+T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ConA或抗CD3以及IL-2,IL-4加或不加,培养48 h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继而,细胞继续扩大培养,至96 h时,加入佛波酯和离子霉素对细胞进行再刺激6 h,流式检测CD8+T细胞GFP的产生情况。同时,为验证IL-4对IL-10分泌性CD8+T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4,流式检测CD8+T细胞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幼稚CD8+T在未经诱导分化时不产生IL-10;而在ConA或抗CD3的刺激及IL-4的诱导下,幼稚CD8+T可分化为IL-10分泌性细胞,且其比例分别占CD8+T细胞的31.16%(ConA组)和32.20%(抗CD3组);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4后,IL-10分泌性CD8+T细胞的分化被抑制,其比例降为11.2%。结论 IL-10分泌性CD8+T细胞可由CD8+T诱导分化而来,IL-4是诱导IL-10产生的关键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