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总有效率92.39%;再次手术后VSA评分明显低于首次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4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腰背痛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脑脊液漏,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植骨均已融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24例,良13例,可5例,无差例,优良率88.1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神经功能评分较高,融合率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曾心一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22-152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适应征及技巧。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NaKai标准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7%。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和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究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每组56例,分别采取腰椎间融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t=9.620,t=12.338;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显著下降(t=28.223,t=24.899,t=25.013,t=20.475;P〈0.05),其治疗前后VAS及ODI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单侧组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89.3%,双侧组椎间融合率为92.9%;单侧组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双侧组随访发现1例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1例出现突出对侧根性症状。结论:腰椎间单侧及双侧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椎间融合度,安全性较高;而单侧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负担更小,对于需手术治疗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使用腰椎间融合单侧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其中伴腰椎不稳36例,均行一侧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对侧椎板间植骨,加强病损椎间术后的稳定性。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月 ̄2年,均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7.6%。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尤其对术前伴有腰椎不稳患者,行一侧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对椎板间植骨术,用来预防或延续因术后腰椎不稳而引起的腰腿痛的发生,是一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采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48例,Io滑脱7例,IIo滑脱36例,IIIo滑脱5例。经椎弓根RF-II器械复位,行一侧椎板切除,将硬脊膜及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将滑脱椎体间隙的大部分椎间盘及上下椎体的软骨板逐一切除,充分准备好椎体间植骨床面,取充足自体髂骨打压嵌入椎体间植骨。结果4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月~3年,内固定元松动及断裂,椎体间植骨在6~12月融合,临床优良率87.5%。结论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II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100例行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单侧固定和双侧固定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单侧或双侧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单侧组的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8-2009年期间,对多阶段腰椎间盘突出且腰椎不稳定的患者,采取髓核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复位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远期效果很好,并发症少.为配合该疗法的开展,针对其特点,科里实施了规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所有对象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检测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9月本院接收的2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符合,则对不符合患者继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基于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检测病变情况、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椎间盘膨出患者和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为11例和18例。治疗后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中应用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作为手术治疗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脊柱退行性变基本,由于年龄或外力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该病症临床上主要以物理康复、对症止痛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祖国传统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亦较为确切,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相关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腰椎间盘治疗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下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导航引导下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盘融合术中手术护理,导航手术配合的方法、手术中配合的要点,包括巡回护士手术配合和洗手护士手术配合。结果38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共植入椎弓根钉螺钉166枚,得到的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2%,手术效果优良率90%,无螺钉松动断裂,无硬脊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导航下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加椎间盘融合手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熟炼掌握配合要点、手术步骤方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脊柱退行性变基本,由于年龄或外力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该病症临床上主要以物理康复、对症止痛或手术治疗等方法。祖国传统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亦较为确切,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相关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腰椎间盘治疗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探查的15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94.6%。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下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导航引导下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盘融合术中手术护理,导航手术配合的方法、手术中配合的要点.包括巡回护士手术配合和洗手护士手术配合。结果38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共植入椎弓根钉螺钉166枚,得到的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2%,手术效果优良率90%,无螺钉松动断裂,无硬脊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导航下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加椎间盘融合手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熟炼掌握配合要点、手术步骤方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疗效较平稳,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显示:术前(6.45±0.41)分,术后即刻(2.22±0.65)分,术后14d(2.49±0.81)分,术后2月(2.33±0.70)分,术后半年(2.42±0.67)分。术后半年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4.9%。术前R值(0.256±0.002),术后14d(0.252±0.0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毁损的程度可控、无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疼痛感觉,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180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症CT影像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使用GE Prospeed FⅡ型CT机,电压120kV,电流100mA,扫描时间3s,扫描L3~4、L4~5、L5~S1部位,螺距3mm,层厚3mm。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结果:116例患者轻度38例(32.76%),中度52例(44.83%),重度26例(22.41%)。从CT影像学表现上看,不同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在髓核突出程度(矢状面)、经骨突出情况、许莫氏结节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髓核密度、髓核突出程度(额状位、水平面)、神经受压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中度、重度患者的硬膜囊前后径明显大于轻度患者,矢状径小于轻度患者(P<0.05);而重度患者的硬膜囊前后径明显大于中度患者,矢状径小于中度患者(P<0.05)结论:分析CT影像表现及相关指标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判断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