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化疗后残留或无效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分析2003年5月~2006年4月采用(3-DCRT)技术治疗化疗后残留或无效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2例,接剂量-时间-分割方式:2—6Gy/次,2—5次/周,8~25次,总剂量40~52Gy/8~25次。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了治疗,一例患者完成40Gy/20次/4周,有效率(CR+PR)81.3%(26/32),近期疗效与化疗后肿瘤大小有关,病灶越大,肿瘤负荷越大,疗效越差,化疗后病灶残留者疗效明显,化疗后无效及进展的疗效差(χ2=19.75P〈0.001)。联合中药岩舒(复方苦参)可缓解疼痛,症状缓解率为95%(19/20)(χ2=4.55P〈0.05),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0%、18.75%。结论3-DCRT对化疗后残留或无效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有肯定的疗效,联合中药岩舒(复方苦参)可缓解疼痛,但1年、2年生存率低,特别是对肿瘤范围大的患者,应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综合治疗、同期放化疗、基因靶向治疗的应用,有待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84.8%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0%癌组织B超回声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强,治疗后35.1%的患者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40.6%无变化,24.3%有不同程度的增大,75.0%的患者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全部治疗无疼痛,无皮肤灼伤、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HIFU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56~60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Gy/33~35次。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履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梁毅  王炎  习阳 《现代保健》2009,(26):101-102
目的评价脑转移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脑转移癌患者,行加速器全脑及后程局部三维适形推量放疗。结果总有效率92.0%.完全缓解率20%。结论脑转移癌放疗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胡计捧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26-4027,4029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纵隔转移淋巴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某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182例食管癌纵隔转移淋巴结患者临床资料,行三维适形放疗的120例为观察组,其余接受常规放疗治疗的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近、远期生存率.结果 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CR比例为53.3%,PR比例为35.0%,缓解率为8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3年生存率为21.7%,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及急性放射肺炎等并发症为Ⅲ和Ⅳ的比例分布为13.4%,17.5%,14.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治疗后毒副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及热疗联合放疗组,行单纯放射治疗30例,行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35例,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30%,放疗加热疗组CR5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组CR+PR63.3%,放疗加热疗组CR+PR8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可明显提高局控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是否有助于缓解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致疼痛的发生。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2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n=13),后两组分别各自实施常规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及HIFU联合放射治疗(观察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阻塞感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疼痛NRS分数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阻塞感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去患处皮肤疼痛感这一常见副作用外,无皮肤烧伤、脏器穿孔、胰瘘、肿瘤破裂等不良事件。结论:HIFU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采用三维适形同步增量照射(SIB-CRT)与适形序贯增量(SB-CRT)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本院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同步组29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PTV 36Gy/20 f同步转移灶适形放疗PGTV 15 Gy/10 f,序贯组27例患者采用先给予全脑放疗PTV 40 Gy/20 f后,缩野至转移灶PGTV 20 Gy/10 f。通过对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随访到52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期3~48个月。同步组肿瘤控制率81.4%,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KPS评分3个月80分以上占55.5%,序贯组肿瘤控制率76%,中位生存期为10.4个月,KPS评分3个月80分以上占40%。结论 三维适形同步增量照射较适形序贯增量更为有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放射损伤,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研究转移相关蛋白CD4 4 V6 、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0 4例经手术切除D2、D3淋巴结清扫的大肠癌病例 ,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两组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S -P法 )检测CD4 4 V6 、PCNA的表达。本组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 56例CD4 4 V6 、PCNA阳性率均为 75 0 % (42 /56 ) ,CD4 4 V6 、PCNA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CD4 4 V6 、PCNA蛋白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其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闫颖伟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498-1500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和肿瘤病人死亡的根本原因。而淋巴结转移是多数实体肿瘤的主要转移方式。近来研究表明,CCL21/CCR7轴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因此,对CCL21/CCR7轴的研究可能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现就其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均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资料,共12例(14个病灶),观察治疗后病灶大小变化、副作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2例(14个病灶)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人手术,植入粒子数目分别为6~34颗、进针次数3~9针。术后随访,根据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及增强CT)来判定疗效。初步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近期效果满意,安全性好、创伤小、剐作用及并发症少。结论该方法疗效肯定且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欠佳者的补充治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对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29例膀胱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阴性组(14例)及淋巴结阳性组(15例),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对各组血清VEGF、OPN及尿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阴性组和淋巴结阳性组VEGF、OPN、核基质蛋白22(NMP22)、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21-1)、膀胱肿瘤抗原(BTA)均高于对照组,且淋巴结阳性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VEGF与NMP22、CYFR21-1、BTA呈显著正相关,OPN与NMP2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及OPN水平升高是导致膀胱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该过程与尿液肿瘤标志物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通过对50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行D2根治术,检测No.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No.6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程度,然后统计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上述其他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术前CT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No.14v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假阴性率为12%。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24%,No.6淋巴结转移阴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3%。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淋巴结转移、肿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妒〈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对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CT)老年女性患者的CT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自北京市2家医院和沈阳市2家医院选取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CT的老年女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肿瘤数目、形态、直径、强化特点及病灶钙化、坏死与周围侵犯等CT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述4家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200例PCT老年女性患者中,146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54例无转移。不同肿瘤数目和形态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肿瘤直径、不同强化特点及病灶有无钙化、坏死、周围侵犯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老年女性患者的CT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46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实验证实为喉癌与喉咽癌,明确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与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病理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螺旋CT增强显示均可见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18例患者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并呈现不规则、分叶状,淋巴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中心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或环样强化。结论 术前螺旋CT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病理分期,并且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OLFOX及FOLFOX4两种化疗方案治疗DukesB,C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4例DukesB,C期直肠癌术后接受FOLFOX与FOLFOX4方案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接受不同化疗方法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5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OLFOX4组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OLFOX组(P〈0.05);两组5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相对较轻,且简便易行,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钟丽  董晖  周铁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81-3082
目的探讨pN0食管鳞癌nm23、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pN0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原发灶nm23、E-cadherin表达,以AE1/AE3为微转移指标检测淋巴结,分析nm23、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86例pN0期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通过AE1/AE3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1例(36.0%)有淋巴结微转移,并且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密切联系(P﹤0.05);nm23、E-cadherin在pN0期食管鳞癌原发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67.4%,淋巴结微转移与nm23、E-cadherin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pN0期食管鳞癌原发灶nm23、E-cadherin表达缺失是淋巴结微转移的高危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微转移风险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