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新玲  孙毅  郭景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86-208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1例MP感染患儿和51例同期健康儿童的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比较,MP感染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P<0.05),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1),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存在MP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出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在我院进行诊治处理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后可知,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而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对血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邹攀 《现代养生》2014,(16):61-6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进行血常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门诊体检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详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绝对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通过血常规变化的比较,可以初步的判定小儿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特点及血常规、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为早期识别病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2015年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探讨变化规律。结果 148例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8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咳嗽、发热或喘息天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M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IgG水平低于非感染组。两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嗽、喘息或发热的时间、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及IgM水平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20例诊断为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入院当天外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 R P)检测结果的回顾分析,探讨CRP、白细胞(WBC)计数和单核细胞比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CRP和118例健康儿童的C R P、W B C计数和单核细胞比例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MP感染患儿CRP和WBC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P感染中,单核细胞比例变化比CRP和WBC数量变化大,说明单核细胞比例的升高与M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提高疾病诊断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0例,其中细菌感染患儿128例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患儿152例为非细菌感染组,另选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为对照组。对收治的3组对象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检测,运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较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检测更为准确,且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更敏感、快速,对于疾病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将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等进行联合检测,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患儿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其差异性,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名、女性22名,另选正常儿童5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名、女性22名,分别对两组入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统计并分析各监测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的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单核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常规检测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有助于初步了解患儿病情,该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且经济性强。  相似文献   

8.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DF)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分类在肺炎患儿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将920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组(n=205)、病毒组(n=280)、支原体组(n=435)。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及分类的不同。结果:细菌组hsCRP、WBC及N%、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组、支原体组hsCRP及L%高于对照组(P〈0.05),N%低于对照组(P〈0.05);各感染组组间比较hsCRP、N%及L%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患儿联合检测hsCRP、WBC及分类可有效鉴别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进而指导临床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病人采用回顾性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例(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在持续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余晖  高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75-2176,2178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5例为哮喘患儿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常规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检测),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总IgE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7岁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应注意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MP-IgM进行检测;将观察组分为MP-IgM阳性组与阴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P-IgM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川崎病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的病因之一,除了常见的心血管问题之外,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少有报道。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该科确诊为川崎病患儿187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对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在确诊为川崎病的187例患儿中,发生支原体感染性肺炎28例(14.8%),支原体抗体>770 U/ml,并与完善同样检查的非支原体感染的川崎病患儿52例(对照组)比较,血清支原体抗体均被检测,分析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合并川崎病组与非支原体感染合并川崎病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并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热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冠脉扩张的程度等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合并川崎病组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补体C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实变和胸腔积液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当川崎病尤其是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补体C3浓度明显增高时,需考虑有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益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到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EOS)检测,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CT、hs-CRP、WBC、EOS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血常规、血清hs-CR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血常规、血清hs-CRP、血常规联合血清hs-CRP检测的准确度。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联合血清hs-CRP检测的准确度高于血常规、血清hs-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血清hs-CRP检测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可提高准确度,可为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较准确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及hs-CRP检测。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血常规联合hs-CRP的肺炎诊断阳性率为96.67%,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58.33%)或hs-CRP(66.67%)(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及hs-CRP含量更高,血常规联合hs-CRP对肺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2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51例(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53例(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28例(病毒性肺炎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1.54±4.19)×109L、(45.32±14.27) mg/L、52.9%(27/51)、62.7%(32/51),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7.57±8.01)mg/L、39.6%(21/53),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准确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19例,其中细菌组42例,支原体组39例,病毒组38例,另选4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小儿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健康小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细菌组血清CRP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组、病毒组和健康组(P<0.05);支原体组血清CRP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健康组(P<0.05);病毒性组CRP值和阳性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80例MPP患儿,根据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38例、心肌无损害组42例; 4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电图(ECG)检测结果及血清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损害组患儿hs-CRP、CK-MB水平均高于心肌无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83,P0.01)。结论hs-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