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CT表现及发生机制,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对临床观察的30例患者临床及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典型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圈降段内侧与胰头间的囊袋状影,内可以是气体或气液平面。结论 CT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放射科医师应该重视并提高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肿瘤位于胃部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3例;回肠2例.肿块直径<5.0 cm者4例;直径≥5.0 cm者8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8例;囊实性混合2例.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2例;交界性3例;恶性7例.结论:对胃肠道间质瘤行CT检查有助于准确定位,发现肿块,判断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4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肾上腺增生7例,腺瘤6例,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良性病变直径多小于3 cm,边界清晰。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细微结构并能比较准确地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综合判断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胸、腹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急症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胸、腹IAH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 22例胸、腹IAH中A型1例,B型21例.局限在胸主动脉5例,累及胸、腹主动脉15例,仅限于腹主动脉2例.血肿范围(上下径)6.0~21.0 cm,最大厚度0.5~1.1 cm.受累部位主动脉最大径3.1~7.0 cm.结论 胸、腹IAH的多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胸、腹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内膜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6.
陈颖瑜  潘爱珍  陈涛  甘毅  周涛  雍芳  高强 《现代保健》2011,(11):105-10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表现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 54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49例腺癌、4例间质瘤和1例淋巴瘤.多排螺旋CT表现为息肉或小结节影(63%)、肠壁不规则增厚强化(22.2%)、较大软组织肿块(14.8%).出现周围组织侵犯的9.2%,出现远处转移的3.7%.结论 多排螺旋CT与后期三维重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很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及后处理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主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平扫和血管造影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输至ADW4.2工作站行后处理,包括遮盖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SSD)和仿真内镜(CTVE)等各种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升主动脉瘤2例,降主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瘤9例以及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4例。结论:16层螺旋CT横断面及三维图像能够快速、准确、无创、全面地显示动脉瘤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单层螺旋CT扫描,对1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P)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21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位于主气管8例、右侧支气管9侈4、左侧支气管4侈4,另外2例通过间接征象诊断。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辅助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较单层螺旋CT图像质量及异物显示均有显著提高.是检查小儿气管异物及指导内窥镜摘取的最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布一加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来经超声及临床证实的布一加氏综合征55例.均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中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以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形态。结果: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重建图像中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征象;同时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中,布-加氏综合征在影像表现上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形态良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为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SCT扫描.结果 74例患者行MSCT共发现163个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4R、2R和7区.短轴直径1~2 cm的淋巴结72个,短轴直径大于2 cm的单个或融合淋巴结91个.其中密度均匀者20个,密度欠均匀者106个,中心或边缘有钙化者37个.59例120个淋巴结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67个、不同程度环状强化33个、均匀强化10个及无明显强化10个.23例合并肺内结核,其中4例表现为条索影,14例表现为斑片影,4例表现为结节灶,1例表现为胸腔积液.结论 MS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对成年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扫描,经平片初诊为腰椎滑脱并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65例,利用获得的横断影像进行后处理。结果:65例腰椎滑脱病例中,有62例均为向前滑脱,3例向后滑脱;其中L3前滑脱5例,L4向前滑脱13例,L5前滑脱44例,L5后滑脱3例。结论:应用MSCT对腰椎滑脱进行扫描机影像后处理,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了方便、直观、可操作性、重复性影像资料,因此,多层螺旋CT对于腰椎滑脱手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后疗效评估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病例,均行MSCT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MPR、CPR图像重建后综合分析CT表现,然后与临床病史及术后结果对照。结果:57例病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穿孔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回盲部肿瘤2例,阑尾黏液囊肿1例,大网膜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例,血管或肠管误认为阑尾1例。结论:MSCT扫描并结合MPR、CPR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相关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机三维重建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成像造影剂跟踪、造影剂测试及常规计算时间延迟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层螺旋CTA血管成像,其中6例伴Stent支架治疗。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3种方法进行:①Bolustracking即造影剂跟踪扫描35例;②testBolus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28例;③常规计算时间组25例。3组图像分别由高年资医师阅片,比较3种方法的差异。准直器宽度1.25mm,重建层厚1.5mm,扫描范围从胸廓上缘至耻骨联合处。数据重建在3DWorkingStation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等。结果第一组35例和第二组28例经MIP及VR等成像,所有夹层动脉瘤均能清晰显示真假腔,并可见受累的血管部位及程度,并可见Stent支架的长度和所在部位;第三组25例中,6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像中扫描延迟时间应用Bolus tracking和TestBlous为佳,常规计算延迟时间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6.
孔飚 《现代保健》2012,(18):80-8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踝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足踝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分别观察骨结构、肌腱及周围软组织,并结合X线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足踝部损伤的患者中,共发现内、外踝骨折23例,跟骨骨折9例,距骨骨折2例,足舟骨骨折4例,楔骨骨折2例,骰骨骨折1例,跖骨骨折3例,趾骨骨折2例。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足踝部解剖结构、骨折线方向、移位程度、骨碎块位置及大小、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受累程度,对明确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胸部扫描人体剂量分布。方法:采用临床常规扫描条件扫描模拟人体体模;采用热释光片测量体模所受辐射剂量和分布。结果:通过绘制二维/三维剂量分布图和剂量等高线图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分布研究可以为多排螺旋CT临床应用和风险评估提供较为客观和准确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性胸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胸部外伤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对CT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80例胸廓骨折患者,单发及多发复杂骨折均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判断骨折,并能了解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对多发复杂性骨折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