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42的60条患有下肢静脉曲长的肢体行深静脉造影(逆行造影60条肢体,占100%,同时做顺行造影24条肢体,占40%)。表现下肢浅静脉纡曲怒张,深静脉扩张呈筒状,18条股-静脉受血柱重力影响而弯曲变形,但全程通畅,无充盈缺损及轮廓不规整,股静脉瓣膜影清晰可见,两瓣叶间距有不同程度的增宽,7条肢体的股浅静脉最高-对瓣膜不对称,60条肢体均存在造影剂逆流,按Kistner分类法,Ⅱ级5条,Ⅲ级24条,Ⅳ级31条。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造影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例33条肢体。提出带戒后的股浅静脉最佳直径为0.6~0.75cm。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下肢溃疡及浮肿短期治愈。术后10—12天做股静脉造影复查,按Kistner分类法,0级28条肢体,Ⅰ级4条肢体,Ⅱ级1条肢体。经过3~31个月随访,证实本手术远期效果优于近期效果。作者对带戒手术的适应证、顺逆行造影的关系和手术操作的体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DSA在下肢静脉跟踪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232侧肢体)行数字平板DSA下肢静脉跟踪造影的表现。结果:正常下肢静脉造影26侧肢体(11.2%),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侧(31.0%),动脉压迫致使髂静脉回流受阻58侧(2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9侧(12.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侧(13.8%),静脉瘤样改变15侧(6.5%)。结论:采用数字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7例患者56条肢体,仅行浅静脉手术的患者为A组(31条肢体),行股浅静脉外瓣膜包窄术加浅静脉手术的患者为B组(25条肢体),利用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APG)等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前经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返流均为Ⅲ~Ⅳ度(kistner分级),CEAP临床分级为C2~C4级。术后1个月和1年随访,B组患肢在静脉返流度、静脉返流量及各项指标均较A组患肢明显改善。结论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与下肢浅静脉手术联合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比单行浅静脉手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例采用下肢静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2例,均为我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均就应用下肢静脉造影后诊断深静脉瓣膜返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造影后均准确反映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诊断情况,全部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定返流0级11条,占34%;1级返流9条,占29%;2级返流5条,占16%;3级返流3条,占9%;4级返流3条,占9%.其中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条,占47%;髂静脉受压7条,占22%;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占28%.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利于为临床手术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可显著缩短病程,保障临床安全,在减缓病症上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显示率,分析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时显影不良的原因,探讨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深静脉显影不良的原因。对47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比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深静脉显示率。结果造影结果显示,常规单纯束扎法进行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60.7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37.97%;在综合改良法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8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64%;两种方法造影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多种改良法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定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7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静脉曲张分级标准再分为C1~C2级组、C3~C4级组和C5~C6级组),同期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完成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情况。将超声诊断结果与X射线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对功能不全的穿静脉形态及功能的诊断效能。结果:(1)C5~C6级患者大隐静脉内径宽于C1~C2级、C3~C4级患者,LSD-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分级患者大隐静脉及股静脉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5~C6级患者患肢穿静脉内径均宽于C1~C2级、C3~C4级患者,LSD-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5-C6级组患者穿静脉瓣膜反流所占比例高于C1~C2级组、C3~C4级组患者,LSD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诊断功能不全穿静脉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6.67%、82.35%和85.11%;(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穿静脉开放数目与肢体远端挤压试验反流、穿静脉内径均呈正相关(r=0.276,r=0.367;P<0.05);穿静脉瓣膜功能与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则呈负相关(r=-0.244,P<0.05);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反流速度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呈正相关(r=0.295,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下肢功能不全的穿静脉诊断与X射线造影一致度高,可作为一种灵敏度及特异度都很高的诊断穿静脉功能不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正国 《健康大视野》2007,15(7):129-129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传统经典术式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曲张浅静脉结扎抽剥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化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采用股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及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瓣膜包窄术治疗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瓣膜包窄术治疗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膜功能不全进行评估。方法:对54例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提示倒流程度均为2-4级,通过分析,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深静脉显著增粗但瓣膜瓣叶的游离缘并未严重受损;另一类是瓣膜瓣叶的游离缘严重受损,并对第一类深静脉显著增粗但瓣膜瓣叶的游离缘并未严重受损32例进行瓣膜包窄术。结果:疗效良好29例占90.6%,好转者3例占9.4%,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多普勒超声示静脉无明显血液倒流。结论:对原始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只要瓣膜瓣叶并未严重受损,不论其倒流程度如何,都可采用瓣膜包窄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患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98例患者(共110条肢体)在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110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2.7%,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8.2%,深静脉血栓后遗症Ⅱb或Ⅲ型占5.5%,先天性静脉畸形占3.6%.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下肢深静脉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患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98例患者(共110条肢体)在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110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2.7%,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8.2%,深静脉血栓后遗症Ⅱb或Ⅲ型占5.5%,先天性静脉畸形占3.6%。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下肢深静脉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观察68例88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深静脉、穿静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的特点。结果:68例88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2条,占25%,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6条,占75%,伴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条,占17%,发生深静脉血栓4条,占4.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检查能够方便准确评价下肢深静脉、浅静脉、穿静脉的血流及瓣膜功能情况,对术前明确病因、确定手术方案、评估疗效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一次性造影在肺栓塞(PE)与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185例临床疑诊PE的患者进行了双源CT肺动脉造影和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检查。肺动脉扫描采用单能量大螺距采集模式,髂股静脉扫描采用双能量技术。结果185例中28例(15.14%)患者同时患有PE及DVT,8例(4.32%)患者仅有PE而没有DVT,7例(3.78%)患者仅有DVT而没有PE。PE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DVT表现为管腔中央类圆形、长条形不均匀低密度性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一次性联合成像在肺栓塞与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价值,适用于伴有下肢静脉循环障碍的可疑肺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及其腔内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回顾性分析48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造影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术前造影示28例受压段髂静脉狭窄或闭塞;20例受压段髂静脉横径增宽,局部造影剂密度减低、充盈缺损.腔内介入治疗后随访5~36个月,46例髂静脉血流回复通畅,2例不通;44例支架形态良好位置固定,2例支架变形,1例出现支架漂移,另1例髂静脉血栓形成;44例侧支血管消失;38例浅静脉、交通静脉显影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其腔内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近、中期通畅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采用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伴肿胀29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例。术中采用球囊直径10—12mm,直径12~14mm巴德自膨式支架。5例合并左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术前均经左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无死亡病例,无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30个月,随访率100%(33/33)。下肢肿胀消退2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左下肢顺行造影显示支架通畅,无支架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致左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证实的Cockett综合征超声资料,分析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本组33例Cockett综合征全部表现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可局限于左髂一股静脉(中央型),也町蔓延至整个左下肢深静脉(混合型),受累静脉明显增宽,内充满实质性低回声团,管腔不能压瘪,回心血流中断、消失,左髂总静脉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狭窄、闭塞,超声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率为100%,对左髂总静脉狭窄、闭塞段的探测受腹壁肿胀、肥胖、盆腔气体干扰影响,显示率为82%(27/33)。结论超声对Cockett综合征致左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检测能力,无创伤,无禁忌证,方便,低廉,可作为筛检本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共1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髂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左髂静脉狭窄15例,闭塞3例,右髂静脉狭窄1例.结果 全部病例行腔内介入治疗均成功,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9例下肢肿胀患者症状于术后14 d内完全缓解,4例患者下肢溃疡创面愈合或缩小.随访3~44个月,19例患者均行双功能彩色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均提示髂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结论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近、中期效果好,通畅率高,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电凝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60例79条下肢。30例43条下肢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腔内电凝。传统手术方法治疗30例(36条肢体),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电凝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随访两组效果无明显差异。电凝治疗后静脉壁全程均可见明显碳化,内膜剥脱破坏,细胞轮廓丧失,纤维蛋白沉积,许多区域呈现明显的空泡和水肿,胶原纤维水肿和蜡样改变,内膜局部可见凝固性坏死。随访1~5年。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