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跟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微创减压联合医用几糖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关节华业粘连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了手术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针对治疗慢性跟腱炎的特点进行恢复干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在预防宫腔粘连分离后再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中心收治的宫腔粘连行分离术80例患者资料,将40例术后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术后宫腔内不做特殊处理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人工周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情况和术后阴道流血,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的分离效果显著率77.5%(31/40),高于对照组37.5%(15/40)(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及腹痛的持续时间、月经复潮的时间分别为(3.75±0.89)d、(25.21±6.45)d及(27.59±5.46)d,均短于对照组[(6.12±1.31)d、(37.28±8.74)d、(37.34±6.78)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的17.5%(7/40)(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对患者宫腔进行医用几丁糖注入,结合人工周期治疗,能够较好的预防宫腔粘连分离后再粘连,促进患者正常月经周期及经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几丁糖预防屈指肌腱断裂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Ⅱ区屈指肌腱新鲜断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中鞘内注射几丁糖治疗34例,为几丁糖组,另外31例为对照组,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标准评定疗效,几丁糖组优良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x2=5.59;P〈0.05)。结论在Ⅱ区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中应用几丁糖,具有预防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时,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加宫内节育器(IUD)与几丁糖加Foley导尿球囊(48 h后取出并放置IUD)两种治疗方法,对宫腔形态及月经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5年11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的8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防粘连膜加IUD组41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加IUD。几丁糖加球囊组43例,TCRA术后宫腔内注入几丁糖、留置Foley导尿球囊48 h后取出,并放置IUD。2组术后第2天均开始口服雌孕激素3个周期,4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加IUD取出术。结果:2组患者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0,P0.001)。防粘连膜加IUD组治愈患者较多,占该组病例的56.10%(23/41),有36.59%(15/41)的患者好转;几丁糖加球囊组仅有13.95%(6/43)的患者治愈,69.77%(30/43)的患者好转。2组患者再次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850)。防粘连膜加IUD组治疗后增加月经量比几丁糖加球囊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03)。2组患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3,P=0.526)。结论:TCRA术后联合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及IUD,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形态及月经恢复情况,比几丁糖加Foley导尿球囊的治疗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鑫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39-3140
目的:探讨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粘连和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输卵管梗阻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实施复通术,复通成功者应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米蛋白酶、利多卡因防治粘连,随机对其中36例患者再加入几丁糖防治粘连。结果:共治疗150条梗阻输卵管,其中135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改善,未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20.6%,妊娠率为33.3%,应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8.9%,妊娠率为52.8%,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讨论:几丁糖对预防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提高输卵管阻塞复通术后的妊娠几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对阴式子宫切除后预防肠粘连及盆腔粘连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妇科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将几丁糖涂于手术创面表面及周围腹腔脏器的患者180例,观察术后盆腔粘连、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腰骶部疼痛、下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下降.结论 在妇科阴式子宫切除术试用几丁糖可以有效的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对术后排气及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几丁糖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值得推广应用[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观察再次剖宫产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胎儿娩出困难率、新生儿窒息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率。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手术,盆腔粘连更为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故需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剖宫产术后组织粘连的效果。方法将株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5年3月行2次剖宫产的20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行第1次剖宫产术后常规关闭腹腔,观察组在手术部位及附近组织涂抹透明质酸钠,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程度、粘连症状和并发症、再次手术时间及难度。结果观察组粘连发生程度及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肠粘连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剖宫产术后组织粘连,使孕产妇获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会阴侧切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非侧切阴道分娩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分娩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和肌电图的检查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RRUG方法评定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力,对照组共226例(86.92%)产妇肌力正常,观察组212例(81.54%)产妇肌力正常,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会阴侧切对产妇盆地功能无保护作用,可对分娩近期的盆底肌力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临床上在应用时应严格规范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2.
陈华芳 《现代保健》2014,(36):35-36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克林霉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3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克林霉素等综合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组患者给予康妇消炎栓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可有效维持药物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药理作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第二次剖宫产手术,而既往曾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共20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术100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00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做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的情况。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轻,粘连发生率为22%;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重,粘连发生率为5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缝合腹膜能够降低腹腔粘连的发生,而不缝合腹膜,发生粘连的机会更多,严重者肠管、膀胱都可粘连,给第二次开腹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朝芳  邱梅  林华 《现代保健》2014,(20):52-55
目的:探讨催乳机和吸乳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催乳和吸乳治疗。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总有效率、并发乳腺炎的情况和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使用催乳机和吸乳机后,24 h泌乳总有效率为86.7%,48 h泌乳总有效率为95.0%,72 h泌乳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8.3%、70.0%、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8.3%,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乳腺炎发生,对照组乳腺炎发生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同时给予催乳和吸乳治疗可使泌乳更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乳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腔粘连对输卵管近端阻塞和远端闭锁复通术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 038例因输卵管性不孕接受宫-腹腔镜联合复通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探查是否有盆腔粘连分为盆腔粘连组738例,对照组300例,分析2组患者输卵管近端阻塞率、远端闭锁复通率和妊娠结局。结果:盆腔粘连组输卵管远端闭锁率较对照组高(42.3% vs. 14.5%,P=0.000,OR=4.32,95%CI:3.02~6.17),2组输卵管近端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盆腔粘连组输卵管近端阻塞复通率低于对照组(59.3% vs. 75.5%,P=0.005,OR=0.47,95%CI:0.28~0.80),2组输卵管远端闭锁的复通率相似(84.2% vs. 86.0%,P>0.05)。盆腔粘连组宫内妊娠率低于对照组(22.6% vs. 39.6%,P<0.001,OR=0.444,95%CI:0.282~0.698),而术后异位妊娠率高于对照组(7.2% vs. 2.7%,P=0.02),尤其是Ⅲ度粘连患者异位妊娠率较对照组高(12.0% vs. 2.7%,P=0.01,OR=4.62,95%CI:1.29~16.50)。对于单纯远端输卵管闭锁和合并近端远端输卵管病变的患者来说,复通术后2年仍未妊娠的患者合并盆腔粘连的比例高于成功获得宫内妊娠者(94.4% vs. 82.1%,91.8% vs. 67.3%,P<0.05),但是在单纯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中未发现这一现象。结论:盆腔粘连降低了输卵管近端阻塞的复通率,同时降低输卵管远端闭锁患者复通术后的宫内妊娠率,并增加术后异位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1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具有无创、安全、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何海燕 《现代保健》2014,(20):81-84
目的:观察和评价静脉输注硫酸镁对重度子痈前期的产妇剖宫产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重度子痈前期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静脉注射硫酸镁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给予对应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VAS评分,测定患者血中儿茶酚胺(CA)的浓度。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5.00%、6.00%和1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15.00%和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3,P〈0.05)。结论:硫酸镁在重度子痫前期的产妇剖宫产后镇痛中疗效较为明显,应用较为安全。通过配合良好的优质护理,能够在达到镇痛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性,故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