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探索降低点眼药水漏点率.方法:由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回顾分析发生的漏点眼药水事件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眼药水的漏点率活动后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保证了用药安全,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门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12月,我院外科门诊医护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要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改进后外科门诊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3.08%,其目标达成率为101%,进步率为12.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还提高了全员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及质量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97-39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动脉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住院病人动脉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确定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动脉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下降率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皮下血肿形成率由活动前的10.84%降到活动后的2.56%,病人满意度由79.52%升至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住院病人动脉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率,提高病人对护士操作技术的满意度,并提高了圈员工作责任心、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采血重复穿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8年7~10月采血的50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品管圈活动后2019年1月~4月采血的50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采血重复穿刺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静脉采血重复穿刺率由2.48%降至1.52%;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7.84%,增幅达2.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静脉采血重复穿刺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血液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血液标本送检率为主题,对活动前后血液标本重新送检件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血液标本送检率,品管圈活动前后血液标本送检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血液标本送检率,保证了检验标本的准确性,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降低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皮下出血的概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组,收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组进行质量改进后,切实降低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从改善前的27.94%降至17.64%,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降低皮下出血率,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工作成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品管圈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的应用”为活动主题,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质量环(PDCA)循环活动,并评估该活动效果。结果:(1)有形成果: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实施前2.8分钟降至1.4分钟,目标达成率101.67%;(2)无形成果:品管圈成员学习了多种品管手法,增强了圈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的漏测率,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方法 2014年4月成立品管活动小组,按品管圈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设立目标,找出相关因素,对策拟定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等十大步骤进行。 结果 实施半年后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的漏测率由24.29%降至7.13%,住院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由95%提高至98.5%,平均住院日由于2013年的11.3天缩短至2014年的9.5天,医护关系融洽。 结论 品质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漏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更加密切了医护、护患关系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结核科9名护士组成一个"圈",确立"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为活动主题,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为87.50%(147/168),高于活动前的65.54%(116/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总平均分由活动前的23.78分,提高至活动后的33.78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还提升了圈员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穿刺点感染率,提升科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采用品管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查检表、柏拉图、甘特图、鱼骨图及雷达图等手法,并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主题为"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穿刺点感染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穿刺点感染率由12%降低至3%.圈员的积极性与工作凝聚力得到提高,工作质量得以改进.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穿刺点感染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加强对滨海县人民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降低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状,查找造成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低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实施,并评价对策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活动前的77.24% 下降到活动后的39.67% ,且圈员们的品管手法、自信心、积极性、责任感等无形成果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降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在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的品管圈小组,以"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及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之前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为50.00%,患者满意度为80.00%,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整体护理合格率为80.00%,患者满意度为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品管圈成员在品管手法、和谐度、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8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28%降低至活动后的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积极性,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妇科不良事件管理中运用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开始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妇科不良事件管理中,对比同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活动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相比同期不良事件发生率(12.06%),实行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44%)明显降低(X^2=16.7,P=0.00),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X^2=23.9,P=O.00)。结论:在妇科病房实行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收费处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得分中的运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梳理患者挂号交费的流程,分析收费处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得分低的原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收费处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得分由94.11分提高到98.8分,目标达成率为135.94%,投诉率和窗口矛盾次数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大幅上升,收费人员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得到增强,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品管圈圈员综合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收费处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得分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吸氧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神经内科7名护士组成品管圈,确定圈名、圈徽及主题,对活动前脑卒中患者吸氧依从性进行调查,同时对影响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和实施对策。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吸氧依从性为77%较活动前的42%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吸氧依从性,而且还增加了团队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活力芒果圈活动,以提高患者体位的正确率,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方法成立"活力芒果圈"小组,采用品管圈的模式进行。即: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所在病区患者体位的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最后指定标准化流程,进行集体讨论。结果在随机抽查的数例住院患者体位中,活动前后体位错误率由5 1.1 0%降至2 9.5 9%,患者体位正确率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体位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口腔印模制取患者咽反射发生率的影响,观察品管圈活动后义齿返工率及圈员能力的变化。方法 调查2023年2-8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制取口腔印模患者咽反射发生率,分析咽反射发生的原因,确立改善重点,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口腔印模制取患者的咽反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口腔印模制取患者咽反射发生率由46.50%降至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口腔印模制取患者咽反射发生率及义齿返工率,提高圈员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进行1977人次的胰岛素泵治疗,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2021年9-12月收治的10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进行957人次的胰岛素泵治疗,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比较两组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率为92.58%,高于对照组的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目标达成率为119.09%,进步率为12.08%。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住院患者胰岛素泵的规范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全体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改善眼科器械质量规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活动,找出流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比较、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眼科器械的完好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科室满意度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眼科器械的完好率分别为96.03%和99.6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14%和0.39%,科室满意度分别为87.39%和9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对眼科器械质量的规范管理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可显著改善眼科器械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