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DIC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DIC评分、各项指标、平均出血量、ICU入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产妇(77.78%)高(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DIC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产妇DIC评分(4.17±0.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03±0.29分)(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有所下降,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有上升,其中观察组产妇PT、APTT、D-D(16.86±2.54 s、48.54±7.85 s、0.56±0.20 mg/L)低于对照组产妇(28.15±3.17 s、54.72±9.46 s、2.01±0.19 mg/L),FIB、PLT(3.21±0.69 g/L、107.85±29.04 g/L)高于对照组产妇(1.39±0.25 g/L、87.43±40.52 g/L)(P0.05);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ICU入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 877.64±897.46 ml、18.01±5.34 d、2.22%)均少于对照组产妇(6 115.27±1 632.51、25.73±7.42 d、13.33%)(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DIC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应用常规剂量肝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发病于孕晚期,以严重的阴道出血伴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15例早期应用肝素治疗抢救成功。结论:积极防治孕晚期阴道出血,有可能降低产科DIC的发生;早期使用肝素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抢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抢救的4例产科DIC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董佩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2077-2078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产科急症之一,并发子宫胎盘卒中、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在国外为1%~2%,国内为0.46%~2.1%,其中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母儿死亡率极高,且胎盘早剥引起DIC的临床经过及其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DIC有所不同,所以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减少母婴死亡率极其重要。本文就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并DIC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肝素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 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1390、12.6781、9.9306和15.4051,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706和5.0614,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5.1883、15.3153和7.6557,均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凝血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弛  权丽丽  吴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4,(23):3727-3729
目的:研究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探讨急诊治疗的原则。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作为研究组,另取该院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研究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凝血酶原、凝血酶以及凝血活酶部分活化的时间与正常产妇相比均显著延长(t=37.572 7,93.531 3,41.906 8;P=0.000 0);研究组产妇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51 8,7.659 3,24.258 4;P=0.000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进行紧急治疗后,凝血功能逐渐恢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凝血功能受损,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紧急治疗后出血量减少,凝血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7.
付黎明  窦芳  李波 《现代保健》2010,(36):56-57
目的 探讨外科ICU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7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ICU重症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非常普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结论 对高危患者严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祛除诱因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8.
报告5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持续重症临护、出血倾向观察、中心静脉压监测、输血护理、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5例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9.
张彦君 《工企医刊》1998,11(5):21-22
本文对我院产科1990~1996年间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7例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处理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诱因本组17例DIC中发病于羊水栓塞4例,重度妊高症3例,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1例,死  相似文献   

10.
许瑞梅 《职业与健康》2003,19(9):142-143
羊水栓塞是产科领域发病急骤 ,死亡率高 ,治疗棘手的一种并发症。对其诊断及治疗是争论较多的难题。现就我科近年来的病例做一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资料选自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孕足月羊水栓塞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共7例 ,发生率占同期分娩总数 1740 8例的 0 4% ,死亡 1例。羊水栓塞的诊断依据主要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其中有 2例在母血中发现羊水物质。DIC的诊断 :①血小板 <10 0× 10 9/L或进行性下降 ;②纤维蛋白原 <1.5g/L ;③凝血酶原时间 >15s/L或超过对照组 ;④三P试验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恶性肿瘤晚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及诊治特点. 方法 对135例恶性肿瘤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消化系统肿瘤共80例,肺癌共18例,肾癌5例,急性白血病共27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2例;实验室检查中全组病例均有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115 g/L 108例,D-二聚体阳性92例;135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52例,总有效率68.89%;自动出院18例,死亡10例. 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合并DIC的病因以消化道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较为多见,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常是并发DIC的危险信号,常常颅内出血是影响恶性肿瘤合并DIC预后的不利因素;恶性肿瘤诱发的DIC在疾病初发期,早期抗凝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DIC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组)44例;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治疗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用低分子肝素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发色底物S-2765试剂盒作用及UV吸收度反应读数测定样品三批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抗凝血酶Xa因子效价,并用量平行线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得批号20060301抗Xa效价为2540.5IU、FL%为2.0%;批号11100101抗Xa效价为4165.3IU、FL%为1.1%;批号12020124抗Xa效价为6241.3IU、FL%为1.0%;方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DS、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NR、FIB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DS、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NR、FIB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维甲酸、化疗、小剂量肝素合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15例APL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适量化疗诱导分化至完全缓解(CR),同时予以小剂量肝素。结果APL的完全缓解率达86.7%,平均缓解时间达37.4d,无一例DIC发生。结论维甲酸、化疗、小剂量肝素合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预防DIC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C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评估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O2、PCO2均较治疗前好转,三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O2明显低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O: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CO2明显高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6.47%,B组为73.53%,C组为97.06%;A组、B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优于两者单纯用药,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C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评估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O2、PCO2均较治疗前好转,三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O2明显低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CO2明显高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6.47%,B组为73.53%,C组为97.06%;A组、B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优于两者单纯用药,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