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CDFI对290例晚期妊娠的胎儿进行脐动脉搏动指数(PI)测量,并分析引起脐动脉PI改变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137例)胎儿脐动脉PI均无异常(1.46±0.10),153例(观察组)胎儿中90例胎儿脐动脉PI(1.66±0.17)较正常值升高(58.8%),2组脐动脉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x2=116.85,P〈0.01).观察组PI异常发生率以羊水过少最高(92.3%),其依次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86.4%)、病理妊娠(83.3%)、胎儿畸形(66.7%)及脐带绕颈(37.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宫内生长受限、临床病理妊娠及胎儿畸形可引起脐动脉PI改变,对晚期妊娠胎儿行CDFI脐动脉PI测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脐带绕颈对颈部背侧皮肤产生压迹(D)及该切面脐带厚度(T),探讨其比值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 选择孕37~41+6周脐带绕颈胎儿157例,测量D/T值、脐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行无应激试验胎儿监护,产后追踪羊水、产程中的胎心率.结果 缺氧组D/T为0.73±0.09,非缺氧组D/T为0.46±0.1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13.00,P<0.05);两组脐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羊水污染及胎心率异常率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u=17.54、χ2=43.84,均P<0.05).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带绕颈D/T比值可及时提示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晓丽 《现代保健》2011,(35):52-53
目的 对新生儿脐部采取不同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8月分娩的280例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40例,采取脐带包扎法;观察组140例,采取暴露脐带法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渗出物、渗血、脐带炎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3~5 d脐带自然脱落74例,脱落率为52.9%;对照组3~5 d脐带自然脱落3例,脱落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7 d脐带自然脱落58例,脱落率为41.4%;对照组5~7 d脐带自然脱落86例,脱落率为6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 d脐带自然脱落8例,脱落率为5.7%;对照组≥7 d脐带自然脱落51例,脱落率为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护理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脐窝渗液、渗血情况、脐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周破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脐带暴露法进行护理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效果明显优于脐带包扎法.  相似文献   

4.
欧阳焰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52+154-152,154
目的探讨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6例胎儿进行血流测定,根据分娩过程中是否出现胎儿缺氧表现分为正常组(101例)和胎儿缺氧组(25例)进行比较;并对本组研究的126例胎儿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胎儿缺氧组与正常组比较,胎儿大脑中动脉(MCA)I~1流S/D、PI、RI明显降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产前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可以了解胎儿脑循环状态,预测胎儿宫内是否缺氧。  相似文献   

5.
综合营养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手段。方法将确诊的1UGR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8例。其中治疗组分为左旋精氨酸+氨基酸综合治疗组24例和单一氨基酸组24例。结果治疗组与时照组在新生儿体重、胎儿宫内缺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差异不明显(P〉0.05);综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胎儿生长参数包括双顸径、股骨长度的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IUGR后患者需积极治疗,且综合治疗组较单一氨基酸组及对照组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脐带扭转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改善脐带扭转孕妇的妊娠结局,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分娩并伴有脐带扭转的58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5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脐带扭转相关指标和胎心监护异常情况,比较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孕妇分娩方式。结果两组孕妇脐带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扭转周数高于临界值、螺距值低于临界值、脐动脉血流S/D值高于临界值,两组孕妇扭转周数、螺距值和脐动脉血流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胎心监护异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儿转儿科和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扭转增加了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孕妇分娩方式,临床上应加强产前监护,胎心监护和脐血流参数对脐带扭转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可降低妊娠不良结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曹瑾琼  付郁 《现代保健》2011,(10):57-58
目的 探讨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宫内孕36~42周头位妊娠脐带缠绕12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妊娠无脐带缠绕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分析缠绕周数对围生儿造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阴道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缠绕周数越多,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且缠绕两周及以上者较缠绕一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缠绕是难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孕龄≥16周胎儿心电图(fetal electrocardiography,FECG)异常病例进行跟踪,探讨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开展第二代四通道FECG技术以来,至2017年3月共筛查了37 000例孕龄≥16周的孕妇,将有宫内缺血缺氧因素的305例孕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孕龄相当的无宫内缺血缺氧的同期3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ECG表现,分析不同缺血缺氧因素FECG异常的构成情况,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紊乱型胎儿心律失常、FST段异常偏移构成比例为88.20%、7.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7%、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胎儿缺血缺氧的原因,分别是脐带因素75例,羊水过少2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6例,宫内窘迫103例、感染69例及其它11例,其心电图表现为紊乱型心律失常的构成比例分别为96.00%、76.19%、88.46%、86.41%、85.51%及90.91%,均明显高于ST段异常偏移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0.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缺血缺氧会导致FECG异常,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紊乱型胎儿心律失常,与成人的心电图表现ST-T段改变不同。  相似文献   

9.
改良盆底加固术在阴式子宫切除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盆底加固术在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的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90例,按随机分表法分为2组,改良盆底加固术+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组45例(治疗组),单纯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组45例(对照组),并进行2组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1)平均手术时间:治疗组(67.1l±22.40)min,对照组(60.4l±13.60)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治疗组(112.11±39.45)ml,对照组(101.11±49.42)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平均阴道长度:治疗组(84.15±4.40)mm,对照组(66.20±4.10)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阴道残端脱垂率:治疗组4.44%,对照组2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感发生率:治疗组13.33%,对照组3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治疗组6.67%,对照组2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术后6个月治疗组(6.65±0.85)分、对照组(4.55±0.50)分,术后12个月治疗组(6.00±0.88)分、对照组(4.59±0.5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盆底加固术在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可起到保持术后盆底支持组织的完整性,降低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有效地防止阴道残端脱垂,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78例和非激素治疗组9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重程度、预后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激素治疗组的皮质醇水平为(17.8±14.1)μg/dL,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的(26.8±15.5)μg/d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激素治疗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7 d休克逆转率、28 d生存率分别为51.3%、57.7%、71.8%,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平均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7 d休克逆转率和28 d生存率,也提高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但激素治疗并不能引发高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彩超在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以及产后护理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36名脐带绕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人院的先后顺序将216名产妇作为观察组(干预组),22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在分娩前对两组孕妇进行彩超检查均确诊为脐带绕颈,观察组产妇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经过助产干预,观察组93.5%选择自然分娩,14.4%孕妇出现宫内窘迫;对照组49.5%选择自然分娩,30.9%孕妇出现宫内窘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7分的有83.8%,对照组高于7分的有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应用于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和产后护理指导中,能够有效减少孕妇痛苦、降低剖腹宫产率,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妇产科未来的发展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策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脐带绕颈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采用分娩前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查对产妇脐带绕颈类型与方向进行确定,针对绕颈类型与方向,通过产妇卧姿,对其胎心与产程变化进行观察,以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胎儿α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夫妇双方经血液学检查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30例和正常对照组160例胎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胎儿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并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术进行地贫基因诊断,行脐血穿刺术者做胎儿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重型α地贫胎]LMCA—PSV明显增高,分别与其他地贫组、对照组胎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重型α地贫之外的其余地贫组、对照组胎儿MCA-PSV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SC(P〉0.05),各地贫组及对照组胎儿MCA-PSV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递增,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超声多普勒测量胎儿MCA-PSV可作为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一种非侵入性方法,提示MCA-PSV是预测胎儿贫血的可靠参数。是一种无创、安全、重复性好及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宁辉  孙霞  王茜  纪向虹 《现代保健》2014,(11):64-6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血清内脂素水平、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及55例正常孕妇母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内脂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两组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结果:(1)GDM组孕妇产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脐血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母血内脂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胎盘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双△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GDM组内脂素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826倍;两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及脐血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以及胎儿宫内发育的调节,循环中内脂素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胎盘内脂素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超声多普勒测脐血流对检查是否脐带绕颈及胎儿安危状况的意义。方法:孕妇排空膀胱。取半卧位,作胎儿脐血流监测。用胎心监测仪测得胎心后,在胎心对侧,以5MHz探头探测胎儿腹测及胎颈部,一般探测3~4点,寻找脐血流,证实有无脐带。结果:在228例中有47例超声诊断脐带绕颈阳性。说明S/D值的高低与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预后有密切关系,为产前监测提供了一种安全、实用的监测方法,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结论:脐血流监护,测S/D值可体现脐动脉血流阻抗,预测其脐带缠绕的危害性。胎儿脐血流监测都是无创伤性,可重复,操作简便,能及时、正确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预测胎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及早发现和处理围产期胎儿宫内缺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其它监测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孕期联合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与子宫螺旋动脉(UtSA)的血流参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正常妊娠和36例宫内窘迫胎儿MCA、UtSA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S/D值,计算UtSA与MCA各指标比值。结果:窘迫组胎儿UtSA-PI、UtSA-RI、UtSA-S/D测值均高于正常组(P<0.01),MCA-PI、MCA-RI、MCA-S/D测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UtSA与MCA血流参数的比值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大脑中动脉与子宫螺旋动脉可以预测胎儿宫内缺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监测结合无应激试验(NST)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378名孕36+2~42+3周妇女于入院后临产前测脐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S)和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值),并分为两组,观察S/D值与NST结果、胎儿窘迫的关系,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及预后。结果:A组(S/D≥3.0)与B组(S/D<3.0)NST无反应型比例有差异(P<0.05),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有差异(均P<0.05)。A组中NST有反应型的新生儿结局较无反应型良好。S/D值预测新生儿结局的假阳性率高于NST结果,其特异性、敏感度低于后者(均P>0.05)。两者联合后,预测结果的假阳性率降低(P<0.01),特异度和敏感度提高(均P<0.05)。结论:脐血流监测结合NST简便易行,可用于临产前预测胎儿窘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指导胎儿脐带绕颈复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妊娠23~32周伴有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120例,调查影响孕妇心情的各种因素及生活方式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产科检查,干预组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指导。结果:与丈夫经常争执、年龄、收入成为影响心情的主要因素。快节奏生活者占79.5%。干预组60例中39例获得改善成功,功率达65%,对照组中自然复位22例,成功率为36.6%,干预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字2=9.64,P=0.002)。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胎儿脐带绕颈复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检测胎儿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及。肾动脉(Renal Artery,RA)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比较其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和评价围产儿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晚期正常妊娠孕妇95例(正常妊娠组)和高危妊娠孕妇45例(高危妊娠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两组胎儿UA、MCA及RA的血管收缩期峰值速度(s)与舒张末期流速(D)比值(S/D)、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及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比较两组间各阻力指标的差异性,并将以上检测值与围产儿缺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危组胎儿脐动脉各阻抗指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大脑中动脉各阻抗指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肾动脉各阻抗指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其中PI及RI值P〈0.01,S/D值P〈0.05)。结论产前联合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肾动脉血流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胎儿颅脑血循环及胎盘循环状态并预测胎儿宫内缺氧。  相似文献   

20.
何树菊  黄晓萍 《现代保健》2014,(14):145-148
目的:探讨臀先露、肩先露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妊娠结局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PPROM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单胎PPROM产妇235例,其中臀先露、肩先露并PPROM49例,头先露PPROM186例。观察两种类型PPROM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臀先露、肩先露组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头先露组,其余一般情况与头先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臀先露、肩先露组AFI≤5cm、1minApgar评分≤7、脐带脱垂、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头先露组(P〈0.05)。臀先露、肩先露是导致1minApgar评分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OR=O.0821)。臀位、横位先露组与头先露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臀先露、肩先露的产妇中行剖宫产者脐带脱垂、死胎死产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结论:臀先露、肩先露PPROM更容易发生脐带脱垂、lminApgar评分≤7、AFI≤5cm、死胎死产,是1minApgar低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一旦确诊为PPROM,且胎位为臀先露、肩先露,应给予及时处理。避免脐带受压,尽快行剖宫产,有利于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