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并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数、心肌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34例,并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多次采集静脉血标本,对照组患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分别记录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数值.结果 AP组与AMI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高于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以及血小板压积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入院多次血样检测的结果显示,心肌肌钙Ⅰ在最初的几天内升高的倍率最大.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心肌肌钙Ⅰ的浓度变化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患者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将150例急诊心血管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将患者分为急诊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和其他疾病三组,对三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梗死患者9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2例,其他疾病组患者19例,对三组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进行比较发现,心肌梗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稳定心绞痛组与其他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血清肌钙蛋白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有关,血清肌钙蛋白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时要重点观察血清肌钙蛋白浓度的变化,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变化的测定不需要与血清肌钙蛋白浓度进行同时检测。可以将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与肌红蛋白进行联合诊断,或将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与肌红蛋白进行联合检测方法,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东丽区金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3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接收常规体检的3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参数(CK-MB、c Tn I、hs-CTn T、c Tn-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指标参数(PDW、MPV、PCT、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受病情影响存在较大波动,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天淑 《现代养生》2014,(16):103-103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CHD)患者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血小板计数)、cTn(心肌肌钙蛋白)以及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CHD患者132例。由国际冠心病分类标准将所有CHD患者平均分为A1组(心绞痛组66例)、A2组(急性心肌梗死组6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3组(对照组60例)。对相关数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在RDW方面,A1组、A2组高于A3组非常明显(P<0.05)。在PLT、PDW、MPV以及PCT等相关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CHD患者,RDW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临床针对心肌损伤患者在进行具体的诊断过程中,cTnI发生的浓度变化能够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付乔宝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70+172-170,172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检测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68例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与心绞痛组(AP组)各34例,并在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40例资料做对照组,人院后AMI、AP组均行静脉血标本采集,对照组患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对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等指标。结果相较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AMI和AP组均居较高水平(P〈0.05)。三组在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心肌肌钙I的浓度变化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检测中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c组。观察并比较三组PCT、MPV、PDW、PLT、RDW及CK-MB、c Tn I、c Tn T、hs-c Tn T的测定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RDW水平为(13.08±0.53)%,低于a组和b组的(13.78±0.75)%、(14.12±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CK-MB、c Tn I、c Tn T、hs-c Tn T水平分别为(11.02±5.06)IU/L、(0.00±0.00)、(0.00±0.00)、(0.00±0.00)μg/L,均低于a组的(15.01±7.03)IU/L、(0.06±0.05)、(0.03±0.02)、(0.02±0.01)μg/L与b组的(152.02±103.05)IU/L、(16.55±7.96)、(0.06±0.01)、(3.06±1.2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W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指标,c Tn I水平是判断心肌受损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Tp P)、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 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组Tp P和c Tn I浓度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 Tp P浓度低于6 h内浓度,24 hc Tn I浓度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个时间段Tp 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 c Tn I浓度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24 h两项指标浓度均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Tp P阳性率(10.42%)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方便,周期短,前者对急性血栓形成特异性高,后者具有心肌特异性,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T(cTnT)在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研究高敏肌钙蛋白T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0 h、4 h、12 h抽取静脉血,正常对照组为68例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4项指标的含量,比较它们在不同时间内对AMI的诊断特性。结果:AMI患者发病入院后,hs-TnT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86%。结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具有最好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组织特异性,适合作为AMI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彭艳 《现代保健》2014,(36):67-69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拟择期行PCI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别嘌醇口服,术前300 mg/d,至少连续服用3 d,术后100 mg/d维持。于PCI术后8~24 h检测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结果:PCI术后18~24 h,观察组c Tn 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11.54%、15.38%和15.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21.74%、36.96%和28.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CI术前给予别嘌醇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敏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0、4、12 h抽取静脉血;另外选取同期来院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清晨抽取静脉血,两组均测定血清高敏肌钙蛋白(hs-c Tn T)、肌红蛋白(Myo)、普通肌钙蛋白(c Tn 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各指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入院时检测hs-c Tn T、CK-MBmass、Myo、c Tn T阳性率分别为90.8%、75.0%、72.5%、80.0%,并且hs-c Tn T在不同时间点的阳性检出率均值最高,4 h后阳性检出率达到100.0%,此时CK-MBmass(83.3%)、Myo(75.0%)、c Tn T(87.5%),hs-c Tn T检测值从入院后,不同时间浓度测定有明显提高(P0.05),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hs-c Tn T阳性预测值为89%,敏感性(91%)显著高于CK-MBmass(75%)、Myo(87%)和c Tn T(80%)(P0.05)。结论急性AMI患者hs-c Tn 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鉴别诊断指标之一,在无法开展hs-c Tn T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c Tn T和Myo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6例的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进行检测,并与同时选取的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其中D-二聚体由法国Stago-STA-R全自动血凝仪完成;以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UAP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11.6±7.3)mg/L、cTnI(0.24±0.15)ng/mL、CK-MB(16.3±7.3)ng/mL、Myoglobin(160.6±42.1)ng/mL;NSTEMI组分别为(13.9±6.7)mg/L、(0.38±0.35)ng/mL、(21.3±16.9)ng/mL、(183.4±48.9)ng/mL;STEMI组分别为(19.2±6.9)mg/L、(5.30±3.61)ng/mL、(50.3±18.6)ng/mL、(238.3±58.6)ng/mL。三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各指标水平与UAP组、NSTEM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几种心肌标志物在辅助诊断UAP、NSTEMI、STEMI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运用ROC曲线分析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ACS患者191例(ACS组)和具有胸痛等相似症状的非ACS患者206例(非ACS组),于入院6h内分别检测心电图、cTnI、血常规、肌酐和血脂等,并观察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特征。结果ACS组RBC、Hb、PLT、CREA和LDL-C的测定值分别为(3.82±0.57)X10^12/L、(101.3±3.3)g/L、195(98.6-334.8)×10^12/L、69(45-120)μmol/L、(2.95±0.85)mg/dl;非ACS组分别为(3.89±0.50)×10“/L、(103.5±3.7)g/L、201(135.2-346.9)×10’/L、71(49-100)μmol/L、(2.82±O.75)mg/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3.70(12.00-15.20)%、9.4(7.42-12.31)fL、(5.63±1.39)μg/L;非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2.60(11.20-13.83)%、8.2(6.24-10.97)f1J、(0.04±0.01)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3.5%、78.8%和98.1%;其诊断界值分别为13.15%、12.45fL和0.06μg/L。结论RDW和MPV可以与cTnI及其他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ACS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与白介素-10(IL-10)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t3肌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血中IL-8、IL-1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中IL-8分别为(156.9±44.2)pg/ml、(171.3±49.6)pg/ml和(68.9±43.3)pg/m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明显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血中IL-10分别为(178.5±54.5)pg/ml、(234.8±79.8)pg/ml、(59.3±21.6)pg/m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明显差异。结论IL-8、IL-10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其血清浓度的显著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肌红蛋白在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心绞痛及健康组(P〈0.01);且酸碱性明显高于cTnT、CK、CK-MB(P〈0.01);血浆MYO含量在0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YO升高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ACS的又一危险因素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34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6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检测肌钙蛋白I,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麻醉前肌钙蛋白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h肌钙蛋白I为(13.010±14.829) μg,/L,与对照组的(0.019±0.007)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其肌钙蛋白Ⅰ>40.000 μg/L.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后早期绝大部分患者的肌钙蛋白明显增高,根据肌钙蛋白诊断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假阳性率较高,有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肌钙蛋白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88例UAP患者(观察组)和54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并观察UAP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TnI定量测定平均值为(0.34±0.02)ng/mL,对照组平均值为(0.01±0.00)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例UAP患者中有35例血清cTnI呈阳性(cTnI≥0.1ng/mL),53例血清cTnI呈阴性(cTnI〈0.1ng/mL)。UAP患者cTnI阳性组在住院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顽固性心绞痛等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2.9%,cTnI阴性组为18.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高灵敏、高特异生化指标,cTnI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早期预后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肖林 《现代保健》2014,(14):109-110
目的:探讨心通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心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三酰甘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频率、心肌耗氧量和治疗后血液黏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频率、心肌耗氧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通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和心肌耗氧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检测在冠心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65例(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cy及Cys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cy及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cy:(22.35±8.18)、(16.54±7.56)、(14.52±6.38)μmol/L比(9.35±3.23)μmol/L;CysC:(1.32±0.27)、(1.88±0.66)、(1.19±0.46)mg/L比(0.80±0.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22.35±8.18)μmol/L比(16.54±7.56)、(14.52±6.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且Hcy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检测Hcy及CysC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