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暖措施对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平阳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术中综合保暖措施,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率(81.12±11.15)次/分,收缩压(112.67±11.18)mmHg,舒张压(79.52±9.86)mmHg;对照组护理后心率(91.47±13.87)次/分,收缩压(102.42±9.32)mmHg,舒张压(68.11±6.99)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4、6.4542、8.6523;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22.87±9.67)min;患者完全清醒时间(40.87±10.28)min,体温(36.57±0.14)℃,术后未发生心室颤动,发生寒战3例;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34.18±11.27)min;患者完全清醒时间(74.82±15.83)min,体温(34.67±0.17)℃,术后发生心室颤动6例,发生寒战18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6.9803、16.4851、79.0719、6.2222、12.2449;P〈0.05)。结论:术中应用综合保暖措施能够稳定手术患者生命体征,有助于患者麻醉期的恢复,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七二医院2015年2-9月行全身麻醉手术进入复苏室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进入手术室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复苏室观察时间及出现寒颤的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复苏室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体温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麻醉质量及术后复苏质量,减少寒颤发生几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中采取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选择本院接收的7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采用盲目法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麻醉方式选择丙泊酚,观察组麻醉方式选择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离室时间与麻醉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平均动脉压(88.52±8.35)mmHg、血氧饱和度(96.48±2.54)%与心率(81.05±6.35)次/min,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平均动脉压(80.83±8.47)mmHg、血氧饱和度(93.46±9.35)%与心率(88.74±8.46)次/min,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离室时间与麻醉清醒时间(6.35±1.02)min和(11.35±0.52)min,短于对照组的离室时间与麻醉清醒时间(8.24±1.34)min和(15.35±1.04)min(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低于对照组5.71%(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的时间,并记录比较麻醉后5 min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6±3.0)、(12.5±2.1) min,而对照组为(5.21±1.0)、(4.4±0.8) min,但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8±10.5)、(74.5±6.4) min,而对照组为(95.6±8.7)、(61.4±4.6) min,心率亦快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2(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体温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小儿全麻手术后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体温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体温、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体温、复温30 min体温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 PA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低体温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小儿全麻手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利于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麻醉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脊膜外麻醉在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纳入54例患者并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脊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术毕时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HR及MAP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全阻滞时间分别为(2.1±1.6)min、(9.3±2.1)min,对照组依次为(5.4±1.8)min、(15.8±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05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围麻醉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围麻醉期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规范气管插管困难患者麻醉护理流程,提高患者围麻醉期护理安全。方法制定气管插管困难麻醉患者麻醉前、中、后护理计划,按照计划对105例气管插管困难麻醉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105例患者麻醉插管平均时间5.8 min,麻醉复苏室(PACU)平均停留时间65 min,恢复期无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困难患者麻醉前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麻醉护士全程参与麻醉过程,有利于缩短麻醉插管时间。气管插管困难麻醉患者应延期拔管时机,患者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大于60 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可视喉镜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价值与患者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知情参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100)患者采取直接喉镜,观察组(n=100)患者采取可视喉镜。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环状软骨按压次数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组间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时间以及环状软骨按压次数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15.20±2.30)min、声门暴露时间(4.60±0.60)s、环状软骨按压次数(12.50±2.50)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声音嘶哑、咽部疼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可视喉镜的运用整体效果理想,成功提高了患者的插管成功率,降低了声音嘶哑、咽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合理缩短了插管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拔管时机对肺癌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复苏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11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实施完全清醒后拔管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实施一定麻醉深度下早期拔管的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全身麻醉苏醒期复苏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脱机时、拔管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前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麻醉复苏室时,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和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早期拔管可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提高复苏质量,降低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患者均选自2008—2011年本院麻醉科开展全麻手术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戊乙奎醚麻醉。观察静卧10min后,注药后1、3、5、10和20min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测定口干程度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20min、术后1h和苏醒后口干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3min起各时间段的HR均较对照组麻醉后低(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5min后的MAP均较对照组麻醉后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快速地减轻抗胆碱药的心血管副作用,有利于患者平稳进入麻醉,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也能大大降低过多分泌物对拔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晨间首台择期手术患者中的管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手术患者流程提前30~40 min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由两名护士集中护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晨30~40 min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国版状态焦虑量表(S-CAI)评分[(14.05±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5)。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7.6±2.5)、(11.6±1.1)mm Hg(1 mm Hg=0.133 kPa)、(88.7±11.6)次/min]低于对照组[(19.8±4.1)、(14.2±2.1)mm Hg、(110.2±8.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12.01、16.24,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2,P<0.05)。结论施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术期患者集中护理管理,并实施相应的人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情绪反应,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病例资料 患者李某某,女,56岁,63公斤,血压120/80mmHg,HR89次/分,R20次/分,因椎管狭窄腰痛,拟行硬膜外阻滞治疗。CT示L4至L5椎管狭窄。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Narcotrend 麻醉深度监测在小儿全身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11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4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序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均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静脉麻醉,研究组患儿术中接受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对照组患儿术中根据常规临床监测指标调节麻醉深度。监测两组患儿术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拔管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5个时间点 H R和 MAP 的变化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儿全身麻醉中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22.71±21.06)mg vs.(181.08±25.97)mg,(4.37±2.05)min vs.(9.15±5.13)min,(6.68±2.32)min vs.(12.45±5.15)min],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无一例患儿出现明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24 h随访结果显示,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Narcotrend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静脉全身麻醉中丙泊酚用量,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谷旭鹏 《现代保健》2014,(28):22-24
目的:比较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行内固定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在血压最低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在切皮及血压最低时较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切皮及血压最高时较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效果更好,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两种不同给药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78例,根据舒芬太尼给药模式分为间断推药组和靶向控释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全麻,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15 mg。间断推药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3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并间断推注舒芬太尼;靶向控释组: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同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4μg/ml,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麻醉恢复质量和Vas、Ramsay评分。结果舒芬太尼的使用量间断推药组(27.92±8.31)μg,靶向控释组(34.63±8.22)μ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间断推药组分别为(7.32±2.83)min、(8.42±3.60)min、(10.35±4.51)min;靶向控释组分别为(11.33±4.24)min、(13.24±5.71)min、(16.48±7.5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两种不同给药模式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均较强,间断推注给药患者苏醒更快,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Narcotrend监测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效果,评价Narcotrend监测在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end监测,N组和C组术中分别根据Narcotrend指数(NI)或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以术毕10 min内Steward评分≥4分拔除喉罩者为快通道麻醉实施成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喉罩置入(T2)、切皮(T3)、充气后10 min (T4)、充气后30 min (T5)、手术结束时(T6)、拔除喉罩前(T7)、拔除喉罩后5 min(T8)的NI.记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情况、术中知晓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N组NI高于C组(F=192.363,P=0.000),组间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48.254,P=0.000);N组T3、T4、T5和T6NI均明显高于C组(58.2±5.3比44.6±6.7、55.3±6.8比39.5±7.1、54.6±6.6比36.3±6.7、65.2±5.5比56.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C组[(462±86)mg比(635±120) mg],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5.2±1.3)min比(8.9±2.2) min、(7.3±2.5) min比(12.5±3.1) min],快通道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84.0%(42/50)比44.0%(22/50)],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4.0%(2/50)比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知晓(N组无术中知晓,C组有3例)、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cotrend监测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对麻醉深度的调控,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防止术中知晓;同时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复苏,提高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与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A组,n=20)和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B组,n=20);监测患者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术中(T3)和拔管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麻醉过程中B组HR、MAP比A组更平稳,且麻醉恢复更快。结论: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孕妇3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采取L2-3间隙为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L3-4间隙为穿刺点,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起效时间、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分别为96.67%、(3.43±1.02)min、(3.40±0.32)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8.96±2.67)min、(7.56±1.18)mL(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33%、6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32.78%(P〈0.05)。结论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行剖宫产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在孕中期妊娠引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引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产妇(根据产妇引产的日期,单、双)分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麻醉,试验组产妇采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镇痛起效时间为(7.4±1.6)min,长于对照组的(3.9±0.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产程和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产妇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照组有3例产妇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等症状,发生率为7.9%。结论:临床上,孕中期妊娠引产中使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疼痛,减少对胎儿出生后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