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析研究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骨折采用旷置螺钉孔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四肢骨干骨折患者中选择52例进行对比治疗,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骨折端不旷置螺钉孔,观察组则在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采用旷置螺钉孔技术,各26例.结果:对比治疗优良率,显示观察组为96.2%,更高(P<0.05).对比不良事件发生几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四肢骨干骨折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时为患者使用旷置螺钉孔技术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为91.1%,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P〈0.05);观察组患者骨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促进了骨愈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经常规石膏外固定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骨折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核素摄取结果和卡氏评分标准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骨折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仅有1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核素摄取结果和卡氏评分标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郑平 《时尚育儿》2018,(5):39-40
目的:对比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与对照组(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8%、76.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3%、10.7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用于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方法 从2003年6月-2005年8月,对42例四肢各型骨折的患者在微创手术下进行了手术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3~14d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36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97.3%。结论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74例,由随机双盲法分组,A组37例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B组37例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常规组(n=40,采取常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和研究组(n=40,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肢体功能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在治疗时选择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何海波 《智慧健康》2023,(6):130-134
目的 研究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4例设为对照组,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各指标情况、治疗效果、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之后统计对比2组观察结果。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各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0.05,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效果更确切,能够显著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方法从2003年6月~2005年8月,对42例四肢各型骨折的患者在微创手术下进行了手术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3~14 d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36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97.3%。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能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01/2010-12,四川省科学城医院骨科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27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年,27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18周,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100%。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DHS和DCS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随访指标为颈干角、髋关节功能等。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1.5年。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发生头颈切割1例,滑动钉拔出1例,经早期手术重新固定后骨折愈合。根据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7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为95.3%。结论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正确掌握DHS、DC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至2008年间本院68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8例经1~2年随访,骨折愈合63例,愈合率达92.6%。功能评定优40例,占58.8%;良14例,占20.6%;总优良率为79.4%。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具有快捷、操作简便、手术费用低、疗效确实、尤其在农村、经济落后地区更易被患者接受,可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隆间骨折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评定疗效。结果:随访8个月至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80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髋关节活动功能80%(64/80)恢复到伤前水平,2例髋内翻畸形。动力髋螺钉无松动、移位或折断,已取出髋螺钉38例。结论: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髋内翻等并发症少,术中满意复位。正确固定和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彭安波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62-1763
目的探讨经伤椎连续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经伤椎连续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Cobbs角、VA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后凸畸形、腰背疼痛、内固定断裂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椎体压缩率、Cobbs角、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椎体压缩率、Cobbs角、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连续固定能够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2008年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19~55岁,平均39.5岁,均为新鲜骨折,GardenⅡ型16例,Ⅲ型18例,Ⅳ型12例。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2.4年,获得随访者46例,平均住院时间26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3个月,无骨不愈合,螺钉无松动及折断。优19例,良22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1%,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在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对23例II型齿突骨折在X线监测下施行经颈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以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50~110ml,平均70ml。术中无一例发生副损伤。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23例骨折均正常愈合;23例骨折愈合后颈椎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有固定简单可靠、损伤少、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II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在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对23例Ⅱ型齿突骨折在X线监测下施行经颈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以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50~110ml,平均70ml。术中无一例发生副损伤。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23例骨折均正常愈合;23例骨折愈合后颈椎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有固定简单可靠、损伤少、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其中研究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植骨及置钉。对照组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单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变化。CT计算病椎骨性愈后椎体空洞大小。同时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7.3±5.2)个月,研究组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0%,对照组恢复到93%,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4.8±0.7)°,无断钉及松动,无出现神经症状。对照组末次随访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14.4±2.8)°,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1例断钉,无松动,无出现神经症状。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椎体空洞大小为(432.2±80.3)mm3,对照组为(1 336.5±609.1)mm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