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获卵数对长方案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7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IVF-ET治疗的1 161对不孕夫妇的1 389个获卵周期。按获卵数分为5组:A组(≤5个),B组(6~10个),C组(11~15个),D组(16~20个),E组(≥21个)。Logistic回归分析获卵数对临床妊娠及累积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获卵数与年龄成负相关(r=-0.267,P<0.001);Logistic回归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A、E组的临床妊娠率较C组明显下降,OR=0.33,0.51,P<0.05;累积临床妊娠率由A组至D组逐渐升高,D组最高为46.3%,E组略有下降,A、B组相对于C组的OR值分别为0.25和0.70,P<0.05。D、E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方案IVF中获取中等数量的卵子能获得最佳的临床妊娠率和累积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9个长方案促排卵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5岁和≥35岁两组,每组再根据获卵数分成为个亚组,获卵数≤5个为卵巢低反应组,6~19个为正常反应组,≥20个为高反应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①35岁与≥35岁患者卵巢高反应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比例高于其它两组(P0.05),胚胎利用率低于其它两组(P0.05);②35岁患者低反应组的优胚率和胚胎利用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胚胎种植率与正常反应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卵巢反应各组流产率和产科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方案周期中不同卵巢反应性不影响流产率和产科结局。卵巢高反应者高雌激素水平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降低胚胎种植率。35岁的卵巢低反应者仍可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刘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65-5766
目的:研究hCG日雌二醇(E2)和获卵数的比值对IVF长方案妊娠结局的影响,并且确定最佳的E2/获卵数比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2月543例进行长方案IVF/IC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hCG日E2浓度和取卵日获卵数的比值,分为3组,A组:E2/获卵数<200 pg/ml;B组:E2/获卵数200~500 pg/ml;C组:E2/获卵数>500 pg/ml。比较3组患者进行IVF/ICSI过程中的临床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hCG日E2浓度随着E2/获卵数比值的增高而升高。但是,获卵数却随着比值的增高而下降,受精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着床率和妊娠率在B组最高,分别为30.73%和45.27%,而C组的着床率和妊娠率都是最低,分别为18.45%和31.03%。结论:E2/获卵数的确会影响长方案IVF的妊娠结局,此值的最佳范围为200~500 p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最合适的获卵数目。方法: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2009年8月~2010年12月实施的237个IVF-ET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不同获卵数分为4组:A组≤3、B组4~9、C组10~15及D组>16个卵子,分析各组的周期数、年龄、基础FSH、平均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用量及天数、HCG注射日的E2值、优胚率和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FSH值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Gn启动剂量随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Gn用药天数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各组Gn总剂量随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注射HCG日的血清E2值随获卵数增加而明显上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C组的优胚率及妊娠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D组周期取消数最高,且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IVF-ET周期中获卵数在10~15个之间既可以降低OHSS发生,又可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超排卵(COH)中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及超排卵中最佳获卵数。方法:接受IVF—ET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21例,其中获卵数〈5者31例(Ⅰ组),获卵数5—10者96例(Ⅱ组),获卵数11—15者49例(Ⅲ组),获卵数〉15者45例(Ⅳ组),回顾性分析4组IVF/ICSI结局。结果:Ⅰ组临床妊娠率(25.8%)明显低于第Ⅱ、Ⅲ、Ⅳ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Ⅳ组临床妊娠率(40%)低于Ⅱ组(53.13%)及Ⅲ组(5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Ⅳ组发生4例(8.89%),Ⅲ组1例(2.04%),Ⅰ、Ⅱ组无发生。结论:在COH中获卵数5—15个时临床妊娠率最高,获卵数≤10个时可避免重度OHSS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高反应患者使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早期血清雌激素水平对获卵数>20个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病例对照研究分析408例卵巢高反应患者的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按获卵数是否>20个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促排4 d后血清雌二醇(E2)、超促排周期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Gn用量、Gn天数、正常受精率、D3高评分胚胎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促排4 d后E2水平对获卵数大于20个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相比,A组(获卵数>20个)促排4 d后E2水平、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高于B组(获卵数≤20个),而D3高评分胚胎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促排4 d后E2水平预测获卵大于20个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最佳截断值为547.50 pmol/L,灵敏度为67.30%,特异度为67.10%。结论 在控制性促排卵中,针对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患者1104例,随机分组采用不同促排卵方案(长方案组和短方案组),统计临床妊娠、妊娠丢失、分娩结局等。结果: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45.1%)高于短方案组(33.9%),分娩率(35.7%)高于短方案组(24.8%)(P0.01);早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长方案组双胎61.1%、单胎5.5%,短方案组中双胎45.2%、单胎7.9%,多胎妊娠者中早产率均高(P0.01)。分娩方式及胎儿性别比两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IVF-ET中采用长方案促排卵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活胎分娩率和较低的妊娠丢失率;单胎妊娠优于多胎妊娠,提示单胚胎移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接受新鲜周期长方案降调节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1 834周期,根据女方患者的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B组(26~30岁)、C组(31~35岁)和D组(≥36岁)],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重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卵子数目、2PN数目、可利用胚胎数目、h CG日E2/成熟卵子数、移植胚胎数、孕囊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分析年龄对IVF/ICSI-ET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4组间内膜厚度、基础FSH、BMI、Gn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用日(h CG日)E2/成熟卵子数、妊娠率和宫外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间不孕年限、Gn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的不孕年限、Gn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卵子数目、2PN数目、可利用胚胎数目、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与D组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卵巢储备功能好的高龄患者进行长方案IVF-ET助孕可以得到理想的妊娠率,因此长方案对于部分高龄患者仍然是首选。2随着年龄的增加,促排卵药物使用量增加,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胚胎种植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可见年龄通过多个方面影响IVF-ET的过程及结局。  相似文献   

9.
<正>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受精方式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于年龄偏大,卵巢功能低下,获卵少的患者选择哪种受精方式更有利,尚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ICSI能获得更高的受精率[1];也有学者认为精液正常时,获卵少不是ICSI的指征[2];还有研究认为不同受精方式间没有区别[3-4]。本探讨体外受精周期中非男性因素获卵数≤5个不孕患者的最佳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方案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中获卵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长方案IVF-ET的217周期的患者并将其按获卵数多少分为三组:获卵数<8个46周期为Ⅰ组,8~15个97周期为Ⅱ组,>15个74周期为Ⅲ组,比较三组IVF-ET的妊娠结局.结果 获卵数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妊娠率Ⅱ组为61.86%(60/97),与Ⅰ组的39.13%(18/46)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率Ⅲ组为89.19%(66/74),Ⅱ组为67.01%(65/97),Ⅰ组为26.09%(12/4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方案IVF-ET周期中获卵数在8~15个有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0月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中行D3 d单胚胎移植的125个周期,其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39个周期(A组),仅有单个胚胎可移植的86个周期(B组),分析和比较两组单胚胎移植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胚胎卵裂球数及优胚数、HCG日内膜厚度及E2值、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 A、B两组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移植胚胎卵裂球数及优胚数、HCG日内膜厚度及E2值、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28.89±3.223)岁和(34.01±4.809)岁;(4.31±2.776)年和(6.30±5.332)年;(5.5±2.256)IU/L和(10.26±3.757)IU/L;(5.42±2.649)个和(1.75±0.324)个;(10.58±3.46)个和(5.39±2.45)个;(1.42±0.649)个和(1.75±0.724)个;(1.25±2.965)mm和(10.02±1.962)mm;(10 132±4 303)pmmol/L和(5 982±2 108)pmmol/L;46.15%(18/39)和27.91%(24/86);22.22%和37.5%。A组的平均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明显小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CG日E2值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移植胚胎的卵裂球数目、HCG日内膜厚度、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流产率(22.22%)低于B组(37.50%)。结论对于年龄小于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选择D3 d优质单胚胎移植可达到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而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hCG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75个IVF-ET临床妊娠周期(其中常规IVF37个周期,ICSI38个周期)hCG应用日的基础体温(BBT)、子宫内膜厚度与超声声像类型、优势卵泡最大直径、血清E2水平与宫颈评分。结果:当优势卵泡最大直径达18-20mm和子宫内膜厚度达9-13mm,而超声声像类型呈三线征时,当天是hCG应用的最佳时机;hCG应用日血清E2水平、宫颈评分、BBT与妊娠率密切相关。结论: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与优势卵泡发育是确定hCG应用时机的重要指标,血清E2水平、官颈评分、BBT对于确定hCG应用时机有辅助作用,对评估妊娠机会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延长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对卵巢低反应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IVF-ET治疗的患者922例,根据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标准选择促排卵治疗方案,经预测排除卵巢低反应者选择长方案806例,经预测可能发生卵巢低反应者选择短方案116例(C组)。在促排卵过程中,经预测排除卵巢低反应者选择长方案806例中仍有149例患者发生了无法预测的卵巢低反应(B组),未发生卵巢低反应者657例(A组),比较3组之间的年龄、基础FSH、E2、Gn使用时间、Gn使用量、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与B组之间在年龄、基础FSH、E2、胚胎种植率(20.8%vs20.1%)、临床妊娠率(34.3%vs31.9%)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而在Gn使用量[(35.09±8.96)支vs(52.97±15.93)支]、Gn使用时间[(11.52±1.18)天vs(15.34±3.56)天]、获卵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相比较Gn使用量[(52.97±15.93)支vs(38.13±16.14)支]、Gn使用时间[(15.34±3.56)天vs(9.78±2.60)天]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妊娠率(31.9%vs21.6%)有差异。结论:在IVF-ET治疗过程中,对无法预测的卵巢低反应者,采用延长Gn使用时间可以增加获卵数,降低周期取消率,改善IVF结局。  相似文献   

14.
554例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后获妊娠的554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不孕原因、妊娠胎数、助孕方式的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与30~34岁组比较,≥38岁组妊娠丢失率增高,多胎妊娠率及分娩率降低(P<0.05),≤29岁组多胎妊娠率降低(P<0.05)。与盆腔卵管因素组比较,女方复合因素及PCOS组妊娠丢失率增高,分娩率降低(P<0.05)。与IVF组比较,TET组多胎妊娠率降低(P<0.01)。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增高,平均孕周减少,平均出生体重下降,<2.5kg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P<0.01);3胎妊娠较单胎及双胎妊娠早产率增高,平均孕周减少,平均出生体重下降,<2.5kg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P<0.01)。结论:多胎妊娠、年龄≥38岁和PCOS及女方复合因素不孕是影响IVF-ET后患者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新鲜周期移植胚胎数目、级别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1个新鲜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层后依据移植胚胎数目分组(<35岁:A组,移植1枚胚胎;B组,移植2枚胚胎;≥35岁:a组,移植1枚胚胎;b组,移植2枚胚胎;c组,移植3枚胚胎),每组再依据移植Ⅰ级胚胎数分亚组,A组分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及继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1038例患者(年龄<40岁)的1657周期资料以及继用IVF-ET助孕的384例临床资料。结果:接受AIH患者临床妊娠率13.88%(230/1657),年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及助孕周期各组间妊娠率无差异(P>0.05),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P<0.05),注入精子数量(10~20)×106组妊娠率最高(P<0.05)。继用IVF-ET助孕妊娠率52.34%(201/384),根据AIH助孕失败次数分组,各组内Gn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40岁患者行AIH时,其不孕类型、注入精子数量是影响治疗妊娠的重要因素。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孕年限行AIH治疗不宜超过3周,年龄较大、不孕年限较长患者可提前继用IVF-ET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17.
输卵管积水的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将影响治疗结果,患者的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增加。检索有关IVF—ET前对输卵管积水预处理方法的文献,分析对比常用的4种方法(输卵管切除术、结扎术,开窗术、抽吸术)的不足之处,着重介绍输卵管栓塞术的介入治疗。结论:IVF-ET前应用输卵管栓塞术对输卵管积水进行预处理,是一种创新性方法。其简便、安全、经济,对卵巢功能无影响,可显著增加临床妊娠率,并能杜绝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单纯PCOS因素患者共78例(78个新鲜周期)及单纯输卵管因素210例(210个新鲜周期)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VF-ET的临床资料。结果PCOS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治疗时间较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未移植率较输卵管患者高,但Gn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与输卵管患者相似;而受精率是影响PCOS患者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论PCOS患者在IVF-ET治疗时应用必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改善PCOS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