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观察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性不明显,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疗效。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DHS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确诊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试验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40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其余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回顾PFN组及DHS组临床资料。结果 DHS组总有效率为87.5%,PFN组总有效率为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少于DHS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固定和PFN固定效果无明显差异,但PFN所需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髓内钉和侧钢板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进行比较研究,寻求最佳的固定方法以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1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7例;一组使用髓内钉行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一组使用侧钢板内固定,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髋功能恢复良好率为93.5%,较对照组的89.7%有明显优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平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2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诸多优势,应用于临床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59-360
目的探讨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 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 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关节置换(Hip arthroplasty,HA)与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52例中24例行HA手术,28例采用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术后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FNA组,术后7 d、30 d 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均P〈0.05);HA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PFNA组(χ^2=5.357,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3,P〉0.05)。结论与PFNA比较,HA治疗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更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和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DHS)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来本院救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4例和DHS组36例,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技术与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的治疗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P〈0.01);术后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3例并发症,PFNA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FN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技术。  相似文献   

9.
崔长权  陈必波 《现代保健》2012,(26):103-105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重建髓内钉(T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7月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随访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3%。结论:股骨近端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刨伤小,出血量少,内固定稳定性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HS组52例,PFN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2例,比较5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FN组明显少于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5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强 《现代保健》2012,(27):23-24
目的:比较DHS和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挑选采用DHS和LCP手术方法病例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3个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优良率为74.00%,LCP组优良率为90.00%,LCP组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L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LCP在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LCP手术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12.
巨荣 《现代保健》2014,(23):52-54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股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且随访3年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此可根据患者具体机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杏玲 《现代保健》2014,(29):89-91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措施对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并为临床上创伤性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0 d的疼痛评分及治疗后50 d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79,P=0.036)。结论: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在海洋石油总医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35例,手术治疗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保守治疗组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NIHSS评分。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11.4%vs 22.9%,P〉0.05)。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19.6±4.2)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的(23.3±5.3)d,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治疗组治疗后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HS组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每组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与DHS均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不过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可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同时还可控制引流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凯辉 《现代保健》2014,(8):139-14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头颈乳腺科收治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下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观察组)35例和传统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3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量、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6±23.45)min、(78.73±18.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36±10.35)mL、(87.42±20.76)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6.67±4.37)枚、(18.74±4.98)枚,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5.57±47.87)mL、(362.72±67.93)mL;两组平均随访(22.21±14.4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转移者分别为3例和4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手术清扫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改良式与传统挂线法在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第5、7d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管畸形、大便失禁、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法与传统挂线疗法相比疗效确切,且预后情况好。  相似文献   

19.
邬海 《现代保健》2014,(29):20-22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中试验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陈雄  李杰  李俊 《现代保健》2012,(21):20-21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在治疗结肠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并与单独使用腹腔镜治疗的50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肠穿孔、伤口感染和术中出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小的肿瘤可以结肠镜为主,而较大的肿瘤则应以结肠镜治疗为辅,双镜联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