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蓉  高放  李春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06-3107,3110
目的调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危险因素,为减少结核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0例化疗的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2SHR(Z)E/6HR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OR95%可信区间。结果肝损害发生数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后3个月肝损害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60岁的、有肝炎病史、酒精依赖、糖尿病、营养不良是结核患者发生药物肝损害的高危因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药物肝损害的29例患者中,重度肝损害4例,占13.79%,均为男性,且年龄均大于60岁,两种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核患者药物化疗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具备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情况。对我院收治的结核病例出现的17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已为大家所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少数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因肝损害而不得不停止抗结核治疗,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1年5月收治的674例结核病人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101例 (15% )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0例 ,女21例。年龄16~72岁 ,其中初治病人87例 ,复治病人14例。所有病人服药前肝功能正常 ,无肝炎及肝结核。1.2治疗方法初治及复治病人均予含异烟肼(H)、利福平 (R)和吡嗪酰胺 (Z)之短程化疗方案。具体为 :H0.3/d,R0.6/d,…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可致肝损害,并因此而中止抗结核治疗,有时甚致导致死亡。我院1990~2003年诊治药物性肝炎40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0~2003年我院诊治肺结核病患者1708例次,给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E)等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共发生401例次肝脏功能损害,发生为23·5%,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药物性肝病标准[1]。2治疗方法根据肝脏功能损害状况,停用或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其中有1例经人工肝治疗。3治疗结果401例次经治疗后,371例次肝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9…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肝损害48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总结 1997~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治疗肺结核患者中 2 0 90例采用标准化方案治疗发生肝损害 (按国际检查标准 ) [1] 4 87例 ,占同期标化方案治疗的住院肺结核病人的 2 3 3%。通过对 4 87例发生肝损害病人原因分析 ,发现有肝病史、营养不良、饮酒、高龄是服用抗结核药后出现肝损害的主要原因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2 0 90例患者中 ,男性 1346例 ,女性74 4例 ,年龄 15~ 72岁。高龄组 310例 (≥ 6 0岁 ) ,营养不良组 10 9例 ,肝病史组 (HBVM阳性或HCV -Ab阳性 ) 2 5 7例 ,饮酒组 2 4 7例 (饮酒≥ 10年 ) ,…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结核化疗对结核疫情的控制起很大作用,但抗结核药具有联合、长疗程、足量等特点,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笔者对医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致肝损害170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致高危人群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因素,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74例抗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例数,总结患者分析导致肝损伤的高危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结核病的类型、抗结核药物疗程、并发症,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越大、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其肝损害更容易发生,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时间长、合并肝炎患者容易发生肝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发生肝损伤与年龄、并发症、治疗疗程和抗结核类型均有关系,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生积极给予保肝护肝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11.
谷会娟 《现代保健》2014,(22):52-54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的128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情况与患者年龄、吸烟嗜酒、既往病史、合并其他疾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肺结核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及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年龄大、嗜酒、有既往病史等均为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青壮年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冈素,为制订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选取滕州市新发肺结核病人121例,按照1:1配对方法选择同一社区内与病例同性别、年龄±3岁,无严重呼吸系统疾患病史的人群为对照。进行影响肺结核患病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a=0.05的水平上,进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8个因素,接种卡介苗可降低肺结核发病危险性,OR值为0.54;经济状况差、饮酒、结核病接触史、劳动疲乏、住房类别、体重指数、外出打工易患肺结核,OR值分别为3.68、1.67、1.99、2.87、1.87、2.06和2.87。结论经济状况差、饮酒、结核病接触史、劳动易疲乏、住房通风不好、体质偏瘦、外出打工是本地青壮年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卡介苗接种是降低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结核病医院感染因素、病原菌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临床结核病20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综合分析其医院感染特点、发生原因。结果 208例结核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Ⅱ型肺结核28.54%,多脏器结核25%,老年人结核65%,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医院感染发生率≥50%。结论 老年结核病、多脏器结核、结核病复治、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以及住院时间长是结核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6-2018年北京市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两水平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研究范围内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因素包括年龄和职业.年龄在40~59岁组和60岁及以上组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风险分别是0~19岁组的1.8...  相似文献   

15.
张洪霞  李华文  陈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2-1874
目的探讨大学生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6例大学生肺结核患者与154例大学生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与肺结核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肺结核的发生主要与每天上网时间、吸烟、体育锻炼、BMI、饮食习惯、睡眠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杜育刚  吴燕  陈文腾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54-20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COPD-PTB)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确诊的105例COPD-PTB病例和105例对照的各项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应激事件等15个变量影响COPD-PTB发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OR=0.637)、文化程度(OR=0.654)、应激事件(OR=3.554)、结核病接触史(OR=3.187)、吸烟(OR=3.547)、接触粉尘史(OR=2.560)、取暖方式采用柴草土暖(OR=2.649)或者煤炉(OR=2.418)为COPD-PTB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体重较轻、文化程度低、有应激事件、结核病接触史、吸烟、接触粉尘、柴草土暖或煤炉取暖等,是COPD-PTB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对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患者分为非透析治疗组(23例)与透析治疗组(40例),动态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白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中敌敌畏含量、乙醇含量、就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透析组患者死亡率高于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治疗组在入院后12、24、48、72 h肝功能及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明显快于非透析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白蛋白水平在人院后12、24、48、72 h低于非透析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可促进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对于此类混合中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结核病区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有效预防策略。方法在传染病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称为对照组,对病区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临床预防策略。另外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预防管理后的120例肺结核患者,称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26.67%)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6.67%)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75.00%))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93.33%)得到明显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病区内,必须依照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助于对患者医院感染率降低,同时还能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复肝肽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肝肽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1个正常对照组、1个CCl4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复肝肽 CCl4组(复肝肽的剂量分别为2.5、5.0、10.0 ml/kg),每组10只.采用CCl4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损伤情况.结果 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复肝肽 CCl4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复肝肽 CCl4组小鼠肝脏组织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肝肽对四氯化碳急性染毒致小鼠肝损伤的愈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