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介绍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共31篇,从纳米药物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控制药物释放以及定位给药等优点,在药物的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结论纳米药物载体为药物的经皮通透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吸入疗法不能使药物靶向到肺的特定部位,而纳米载体药物的肺部给药系统可克服传统吸入药物的不足。其中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固体和液体脂质的混合物经表面活性剂乳化后形成的纳米粒,具有更好的胶体稳定性和持续的药物释放行为。其组成成分具有无毒、生理惰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雾化特性,特别适用于肺部应用,并且生产过程简单(高压均质),适合大规模生产。本文介绍了常见肺部给药纳米载体,概述了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应用于肺部的优势,为其在肺部给药领域中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透皮给药载体--传递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新型透皮给药载体——传递体研究的特点、组成及制备方法、穿透动力学以及研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传递体以其自身的特点与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研发出各种传递体皮肤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势,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共30余篇,从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优势、药物在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的分布形式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经皮给药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以增强药物稳定性,能在皮肤表面产生包封效应,增加皮肤水合作用,具有药物靶向性。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经皮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9):2700-2703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血脑屏障""纳米给药系统""脑靶向""纳米药物""载体""Blood brain barrier""Brai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Nanomedicine""Carrie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2016年在Pub 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跨血脑屏障(BBB)纳米给药系统载体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2篇,其中有效文献26篇。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常用载体有脂质体、聚合物胶束、聚合物纳米粒、树枝状聚合物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将脑靶向纳米载体系统用于脑部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意义重大,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BBB阻碍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大多数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层面,在研究中仍存在着多种问题。今后应寻找BBB选择性更高的作用靶点,研发高效、低毒的跨BBB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6.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可以增强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和疗效,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已成为现代药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对纳米载体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2013年度国内学者在纳米靶向给药制剂中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囊泡及微粒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种方法被用于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其中囊泡及微粒系统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本文综述了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各种囊泡(变形脂质体、醇质体、类脂囊泡)及微粒系统(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纳米脂质载体)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雷伟  林华庆  周小圆 《中国药师》2011,14(6):789-793
微乳液凝胶(microemulsion-based gels,MBGs)是将微乳液加入至凝胶基质(如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嵌段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透明、均质、稳定的凝胶网状结构,网络结构中含有微乳液滴。微乳液凝胶继承了微乳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皮肤的扩散屏障、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量等优点。同时,由于凝胶的黏附性很好,将微乳这种透皮制剂的中间体形式制成凝胶剂,可解决大多数微乳制剂黏度太小、在皮肤上难以  相似文献   

9.
10.
透皮给药系统(TDDS)中促透剂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洋 《淮海医药》2009,27(3):281-282,F000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hvery system,TDDS)一般指应用黏合剂的皮肤贴片型的透皮给药新制剂。新型的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适当的剂型设计,采用控释手段,使药物经皮肤恒速、持久地进人体循环的一种新的给药技术。具有三大优点:药物不受肝脏和胃肠道的“首过效应”的影响;可以长时间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血药浓度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1.
微乳系统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微乳透皮给药的渗透机制,微乳的各组分及结构对透皮渗透的影响和微乳中加入促渗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叶酸-聚合物靶向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以叶酸为靶向配体,不同类型的聚合物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叶酸受体的介导作用,从而实现主动靶向药物输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电致孔技术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致孔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有望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给药.本文对电致孔法的透皮促渗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有关实验装置及其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可溶微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透皮给药技术,它具有药物递送可控性、可调节性以及自我给药的便捷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微针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微针分类、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可溶微针在小分子、多肽、蛋白和核酸等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讨论了可溶微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更精准智能的可溶微针经皮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氧化石墨烯含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基团、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离域π电子结构,是负载生物活性分子的理想平台。利用氧化石墨烯的电热效应可为提高活性分子的生物利用度提供安全有效的促透皮吸收途径;同时,它还具有生物相容性、抗菌抗炎活性、促伤口愈合活性以及远红外共振效应等生物活性,因此氧化石墨烯生物材料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概述了其在药物载体、抗菌材料和伤口敷料等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其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前景,希望为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医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近年来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几种物理方法,如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导入、微针穿刺、热穿孔、激光技术和电极扫描系统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前药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可降低毒性、增加水溶性、提高药物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解热镇痛抗炎药、降压药、抗肿瘤药等类别中的几个前体药物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微乳凝胶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微乳凝胶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处方筛选、制备、体外释药性能、质量检查、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果 微乳凝胶具有显著增强药物的经皮渗透能力、降低药物刺激性和延缓药物释放等作用,且更便于给药。结论 微乳凝胶有望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经皮给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19.
醇传递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部分药物透过皮肤的能力较差。醇传递体因能够将药物传递到皮肤深层和全身循环,且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而受到关注,为药物的经皮渗透提供了新的传递载体。醇传递体具有高度变形性、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缓释、防止药物代谢降解等优点,在药物的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醇传递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其今后在透皮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