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用闭孔神经阻滞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4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组113例在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101例仅行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治疗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22.8%)(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 vs 25.7%,P>0.05).结论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取闭孔神经阻滞能明显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160例,男134例,女26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G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V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ONB)组(O组),每组40例。记录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O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7.5%)明显低于C组(32.5%,P=0.005)和V组(40.0%,P=0.001),与G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均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阻滞与肌层及黏膜下同时阻滞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收治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在电切术前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进行测试,证实存在闭孔神经反射的76例被随机分为A、B两组,用2%利多卡因行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其中A组38例行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B组38例则行肌层及黏膜下同时注射。结果 A组有28.95%(11例)患者在电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B组发生轻微反射5.2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仍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13例,用电切环切除瘤体,而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组织改用滚珠状或汽化电极进行汽化,防止了膀胱穿孔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不仅能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闭孔神经反射,而且操作直观安全;用利多卡因浸润注射肿瘤基底部肌层及黏膜下,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肌层和黏膜下同时注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黏膜下注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腹股沟远端入路闭孔神经阻滞(ONB)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ONB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行TURBT的患者共32例,术前影像学或内镜检查评估膀胱肿瘤均位于膀胱侧壁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支配区域,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18例和体表标志定位组(S组)14例。对比两组患者每侧ONB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ONB成功率、术中ONB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U组患者均为1次穿刺成功;S组患者有8侧为1次穿刺成功,10侧为2次及以上穿刺成功,其中1例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ONB操作时间显著低于S组(P<0.05)。U组有1例术中出现轻度闭孔神经反射;S组有8例术中出现轻度闭孔神经反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术后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痛性感觉异常及闭孔神经损伤等情况。结论 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ONB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ONB)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内收肌痉挛.方法 膀胱肿瘤患者54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URBT,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新径路ONB(N组)和传统ONB(C组).记录第1、2、3次ONB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N组第1次ONB穿刺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C组的76%(P<0.01),N组和C组分别有3例和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N组仅有1例发生术后穿刺部位疼痛,而C组有4例.结论 新径路ONB是一种简单、易学、并发症少的阻滞方法,可在TURBT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各种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避免膀胱穿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男性115例,女性71例,年龄27~87岁,平均54岁。膀胱左侧或右侧壁单发肿瘤134例,膀胱多发表浅性肿瘤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被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56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104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6例。结果 186例患者中,第一组有6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2例严重的膀胱穿孔,1例大出血,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不需要膀胱修补。第三组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不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对大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适合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是经济的方法,但闭孔神经阻滞不全,效果不佳是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过程中 ,高频电刀环电流透过膀胱壁刺激闭孔神经会引起大腿内收肌强烈收缩 ,严重影响手术进行 ,甚至造成膀胱壁穿孔 ,全麻或脊髓麻醉亦无法阻止其发生。我们用神经电刺激装置定位 ,对 66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膀胱侧壁肿瘤患者66例。年龄 45~ 87岁。肿瘤单发 42例 ,多发 2 4例。肿瘤最大者直径 5cm ,其中宽基底肿瘤 18个 ,最宽者基底直径约 2cm。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脊髓麻醉 ,截石位 ,取耻骨结节向外、再向下 2cm处为进针点。于穿刺点…  相似文献   

9.
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能需要施行同侧闭孔神经阻滞.既往大多凭经验操作,效果不可靠.我们试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手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246例TUR-BT(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患者51例,其中,采用电切与剥离结合逆行切割法手术151例中37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常规TUR-BT手术95例中14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分析比较该逆行切割法防止闭孔神经反射及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性.结果 151例电切与剥离结合逆行切割法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7例,其中非控制性膀胱穿孔2例(5.41%);常规TUR-BT手术95例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4例,导致非控制性膀胱穿孔6例(42.86%).两组在导致膀胱非控制性穿孔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电切与剥离结合逆行切割法,能有效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77例膀胱肿瘤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2003年4月~2004年10月46例为硬膜外麻醉组,2004年10月~2005年7月31例为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比较2组TURBt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和膀胱穿孔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麻醉组出现闭孔反射25例(其中强烈反射11例),闭孔反射发生率为54.3%(25/46),直接由闭孔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8例,膀胱穿孔发生率17.3%(8/46);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发生轻微闭孔反射3例,发生率9.9%(3/31),膀胱穿孔发生率3.2%(1/31),硬膜外麻醉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χ^2=15.970,P=0.000);但2组膀胱穿孔发生率分别为17.3%(8/46)、3.2%(1/31)无统计学差异(χ^2=2.359,P=0.12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地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TURB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在应对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4例侧壁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应用常规的TURBT方法切除膀胱肿瘤(56例),B组采用电凝+含切的方法切除肿瘤(58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破裂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8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34例),其中13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4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2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1例),其中2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B组间在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中转全麻例数、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可以有效减少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破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阻滞器在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膀胱肿瘤电切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5例在骶丛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时,加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监测下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4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1例仍有轻微的内收肌痉挛。加用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后,肌肉痉挛消失,继续行TURBt,再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闭孔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在TURBt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和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TURBT治疗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并规律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49例患者资料。其中行二次TURBT治疗的患者19例(观察组),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间肿瘤复发率差异、残余肿瘤存在与否,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结果二次电切后发现5例(26.3%)有残余肿瘤,3例(15.9%)有肿瘤分期的升高,其中1例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有3例(15.9%)肿瘤复发,对照组13例(43.3%)肿瘤复发。结论二次TURBT可切除残存肿瘤,更准确了解肿瘤分期情况,是确定患者是否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重要依据,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α-干扰素在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最后79例纳入研究,包括对照组4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加维持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随即膀胱镜下行膀胱黏膜下吡柔比星、α-干扰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发热及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诊3年,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38.1%,平均复发时间7.4个月,发热2例.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18.9%,平均复发时间11.2个月,发热25例.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发热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尿频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白细胞异常降低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干扰素安全有效,可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荧光膀胱镜下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所使用的膀胱镜的不同分为两组:白光膀胱镜组(n=30),采用白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荧光膀胱镜组(n=27),采用荧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3、6、12及18个月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膀胱镜组术后3、6、12及18个月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白光膀胱镜组(P<0.05). 结论 荧光膀胱镜下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