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从2011年7月始,我院收治的有TURBT指征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例,术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与往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会阴闭孔神经阻滞的21例患者,进行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比较,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膜外麻醉联合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组的闭孔反射发生率及膀胱穿孔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TURBT膀胱穿孔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2):139-14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局麻药物在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时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患者术中先行硬膜外麻醉,根据是否行肿瘤基底部注射局麻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先充盈膀胱约400 mL左右,在耻骨上缘2 cm处以长穿刺针穿刺进入膀胱,在电切镜的监视下,将穿刺针向患侧倾斜,分别于肿瘤周围分4点、距肿瘤基底部边缘0.5~1 cm处刺入膀胱壁,然后针尖潜行2 cm深,当针尖触碰到骨盆壁时判断达到膀胱肌层外,退出针芯,回抽无血后边退针边注射1%利多卡因约5 mL(溶剂以蒸馏水为佳)。4个点注射完毕后可见肿瘤基底部轻度隆起。最后于输尿管开口外上方2 cm处穿刺注射1%利多卡因10 mL,以阻滞闭孔神经干。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肿瘤电切。对照组不进行局部麻醉,在切除侧壁肿瘤时采用减少电切环伸出距离、减少膀胱内液体、电凝肿瘤周围膀胱壁、降低患侧下肢高度再行电切等方法。观察组3例在切除侧壁肿瘤时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对照组13例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P=0);观察组比对照组:膀胱穿孔0/3例,二次电切0/2例,留置尿管7 d者6/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可有效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对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各种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避免膀胱穿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男性115例,女性71例,年龄27~87岁,平均54岁。膀胱左侧或右侧壁单发肿瘤134例,膀胱多发表浅性肿瘤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被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56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104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6例。结果 186例患者中,第一组有6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2例严重的膀胱穿孔,1例大出血,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不需要膀胱修补。第三组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不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对大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适合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是经济的方法,但闭孔神经阻滞不全,效果不佳是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阻滞与肌层及黏膜下同时阻滞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收治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在电切术前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进行测试,证实存在闭孔神经反射的76例被随机分为A、B两组,用2%利多卡因行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其中A组38例行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B组38例则行肌层及黏膜下同时注射。结果 A组有28.95%(11例)患者在电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B组发生轻微反射5.2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仍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13例,用电切环切除瘤体,而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组织改用滚珠状或汽化电极进行汽化,防止了膀胱穿孔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不仅能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闭孔神经反射,而且操作直观安全;用利多卡因浸润注射肿瘤基底部肌层及黏膜下,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肌层和黏膜下同时注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黏膜下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用闭孔神经阻滞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4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组113例在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101例仅行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治疗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22.8%)(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 vs 25.7%,P>0.05).结论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取闭孔神经阻滞能明显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阻滞器在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膀胱肿瘤电切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5例在骶丛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时,加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监测下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4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1例仍有轻微的内收肌痉挛。加用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后,肌肉痉挛消失,继续行TURBt,再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闭孔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在TURBt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和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时对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先充盈膀胱约400 ml,在耻骨上缘2 cm处以18 G经皮肾穿刺针穿刺进入膀胱,在电切镜的监视下,将穿刺针向患侧倾斜,分别于上、下、左、右距肿瘤基底部边缘1 cm处刺入2 cm深,针尖达到膀胱肌层外,退出针芯,回抽无血后通过针鞘注射1%利多卡因约5 ml。最后于输尿管开口外上方2 cm处穿刺注射1%利多卡因10 ml,以阻滞闭孔神经。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肿瘤电切。对照组不进行局部麻醉,在切除侧壁肿瘤时采用减少膀胱内液体,减少电切环伸出距离,降低患侧下肢高度,电凝肿瘤周围膀胱壁再行电切等方法。结果 观察组2例在切除侧壁肿瘤时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对照组13例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P0.01);观察组/对照组:膀胱穿孔0/3例,留置尿管7 d者6/5例,二次电切0/2例,以上P值均0.05。结论 应用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有效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切除膀胱侧壁肿瘤时可引起闭孔神经反射,造成大腿内收肌强烈收缩,导致膀胱穿孔,还可能使肿瘤切除不彻底致肿瘤细胞播散,甚至损伤盆腔血管.闭孔神经阻滞是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有效方法[1].耻骨入路闭孔神经阻滞因可阻滞闭孔神经总干,阻滞效果确切,是临床经典入路,但因闭孔神经总干位置较深、神经周围有血管伴行,因此穿刺困难,且易损伤周围血管.有研究表明,与耻骨入路闭孔神经阻滞比较,腹股沟入路阻滞闭孔神经分支,穿刺过程诱发伤害性刺激程度较轻,穿刺成功机率较高[2-4];也有研究表明,腹股沟入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与耻骨入路闭孔神经阻滞相近[5].本研究拟比较腹股沟入路和耻骨入路闭孔神经阻滞用于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160例,男134例,女26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G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V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ONB)组(O组),每组40例。记录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O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7.5%)明显低于C组(32.5%,P=0.005)和V组(40.0%,P=0.001),与G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均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针形电极诱发神经反射、弧形切割并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82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椎管麻醉下行TURBT,对针形电极弧形切割诱发的闭孔神经反射采用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结果 术中针形电极诱发闭孔神经反射27例,通过肿瘤基底部深肌层水平方向浸润注射利多卡因后闭孔神经反射消失.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膀胱壁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针形电极弧形切割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降低膀胱穿孔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组(UONB组,25例)和传统闭孔神经阻滞组(TONB组,25例)。闭孔神经阻滞前后分别测定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记录两种闭孔神经阻滞方法成功率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等。结果 UONB组和TONB组患者阻滞侧大腿内收肌力量闭孔神经阻滞后分别为52±7mmHg和66±19mmHg,UONB组显著小于TONB组(P=0.001)。UONB组阻滞成功率为97.4%,显著高于TONB组(74.2%)(P=0.01)。结论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滚球电极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68例膀胱肿瘤患者,应用滚球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52~71岁,平均61.4岁。肿瘤初发54例,复发14例。肿瘤单发41例,多发27例。肿瘤大小0.5~4.6cm,平均2.6cm。肿瘤位于侧后壁闭孔神经反射区29例。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经尿道切除肿瘤,手术时间29~55min,平均42.3min。无一例发生膀胱穿孔。术后标本均满足临床病理分期要求。结论:应用滚球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Stimulation of obturator nerve during transurethral electroresection causes violent adductor muscle contraction, and is a major cause of inadvertent bladder perforation.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muscle relaxants is often required when the bladder tumor is in the area where the obturator nerve passes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inferolateral bladder wall. Recently obturator nerve block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during transurethral surgery have been reported in several papers, but the blockade is not completely reliable. Obturator nerve block using electrostimulator (neutracer) and insulated electroneedle (pole needle) was performed in 25 patients with bladder tumors during transurethral electroresection from October 1980 to December 1981. We herein describe the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local obturator nerve blockade. Use of neutracer and pole needle makes the obturator nerve block a completely reliable, safe and easy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在应对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4例侧壁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应用常规的TURBT方法切除膀胱肿瘤(56例),B组采用电凝+含切的方法切除肿瘤(58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破裂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8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34例),其中13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4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2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1例),其中2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B组间在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中转全麻例数、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可以有效减少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破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其中TURBT和TUEBT各80例,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联合闭孔神经阻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剜除术。 结果术前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病例。无严重并发症(膀胱穿孔、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和TUEBT组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随访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失血[(15±7)ml vs(6±2)ml,P<0.05],住院天数[(5.8±2.3)d vs(3.6±1.4)d,P<0.05],二次电切率(70.00%vs 36.25%,P<0.05),二年内肿瘤复发率(47.50%vs 3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URBT与TUEBT均是安全、有效的处理NMIBT的手术方法,但TUEBT大多数标本含有肌层,有利于判断分期,减少了二次电切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SBT)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前列腺大小、腺体与包膜粘连情况等,采用不同的等离子电切方法同期治疗41例SBT合并BPH,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结果41例手术顺利。PKRBt手术时间(67.2±25.3)min,PKRP时间手术时间(72.3±23.2)min。术中闭孔神经反射7例,膀胱穿孔2例,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未发生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6.2±3.7)分、最大尿流率(Qmax)为(20.1±4.2)ml/s,与术前(25.3±4.1)分、(8.9±4.1)ml/s相比明显改善(t=22.209,P=0.000;t=-12.174,P=0.000)。41例术后随访1—4年,平均9例肿瘤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SBT病例并根据前列腺增生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等离子电切方法同期治疗SBT合并B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8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癌85例,切割电极切除肿瘤直达深肌层,同时扩大到电切距肿瘤基底1 cm范围的正常组织,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结果手术时间10~52 min,平均23 min。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腹膜外穿孔2例。64例随访3~72个月,平均21个月,复发17例(术后6~12个月3例复发,1~2年9例复发,2~5年5例复发),行1~4次电切8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全膀胱切除4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机梗死,另1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