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鲁氏棒矫形内固定术后内失败的原因,为今后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应用鲁氏棒矫形内固定者96例,其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内固定失败者15例。结果:分析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为①术前软组织松解不充分;②矫形过程中拧紧内固定钢丝时用力不均匀;③内固定钢丝数量太少;④植骨的数量不足;⑤内固定的节段不正确;⑥下床活动太早。结论: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时,应注意以上可能造成固定失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 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8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脊柱侧凸Cobb角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矫形率,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组病例畸形矫正率为72%,矫形效果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中椎弓根爆裂1.5%,术后感染3.8%,肺部并发症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失血性休克1%);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迟发感染0.5%,内固定松动断裂1%,矫形显著丢失或畸形加重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丢失不显著、永久性损害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各种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并熟悉椎弓根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同时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能有效地防治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脊柱外科自 1 996年以来 ,先后收治脊柱侧凸患者 9例 (含特发性和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 ,早期采用单侧哈氏棒矫正 ,效果不理想 ,改用单侧哈氏棒直接加用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固定后 ,内固定物的稳定性和矫正度均明显提高。通过复习有关论文资料 ,分析病例 ,对此种术式进行分析 ,并探讨可能的改进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9例 ,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 2~2 5岁 ,平均 1 5 .3岁 ,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所致脊柱侧凸 2例 ,特发性脊柱侧凸 7例。术前均进行 1~2周牵引。手术方法及矫正情况 :早期 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行单侧哈氏棒矫形…  相似文献   

4.
总结17例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前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肺功能训练,仔细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是前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有报道采用临时内固定撑开棒可以帮助矫形,但采用分期手术策略治疗重度侧凸特别是后凸畸形尚未有报道。 方法:15例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病例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即一期后路小切口撑开部分矫形,3~6个月后再次手术行后路松解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随访2年以上。对所有病例术前、一次术后、二次术前、二次术后和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术前主弯弹性指数以及侧凸主弯、后凸主弯在各次手术前后的变化和终末随访的丢失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侧凸主弯95°~175°,平均为 129.4°,一次手术矫正 58.9°,矫形率45.4%,二次手术矫正30.6°,矫形率24.6% 。间隔期矫形丢失率 7.1%,总矫形率62.9%,随访2年矫形平均丢失率3.9°,最终总矫形率 59.7%. 术前后凸30°~170°,平均为80.3°,总矫形42.2°。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后路小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二次手术耐受力和矫形率。分期手术策略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脊柱侧凸后路器械矫形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终生残废。1985年到1989年,我科应用哈氏棒36例,鲁氏器械7例。2例术后并发脊髓损伤。本文扼要介绍其临床经过。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例1 女性,11岁。1985年11月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入院。X片示胸4~9椎体向右侧凸,Cobb角42°。同年12月在全麻下行鲁氏器械加椎板下钢丝矫形术,在胸3~11椎板下穿过钢丝。术后双足趾活动正常。24小时后双足趾活动减弱,36小时胸4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类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对30例脊柱侧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角状侧凸畸形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式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及随访期间未见固定失败、矫正丢失、术处感染、运动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1例(3.33%).结论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应用于脊柱矫形治疗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规范术前检查、有序实施手术、优质全程护理是保障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向勇 《吉林医学》2013,(8):1509
目的:研究分析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牵引后进行分节段的多根Harrington棒支撑、椎板下钢丝固定联合,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椎X线检查结果。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年,2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给予头盆环支持牵引、Harrington棒支撑和钢丝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