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音验案     
尚××,男,三十五岁,工人。患者声音嘶哑八个多月,屡经中西药治疗无效。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邀余诊治。症见:声音嘶哑不能发声,咽喉肿痛,咳嗽痰少,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而数。此乃久病肺肾阴虚,肺失清肃,声道燥涩,机窍不利。治宜清肺润燥、滋肾利窍。桔梗十克,桑皮十二克,蝉衣五克,生地十二克,玄参十二克,麦冬十二克,天冬十二  相似文献   

2.
患者顾××,男,五十八岁。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诊。两胫先肿,酸软麻痹,渐延及腹,腹膨且肿,迄今半月,畏寒肢冷,心悸气促,脉沉细而结,舌淡苔白。证属心肾阳衰,水湿泛滥,脚气冲心危候。亟宜温阳逐水。处方: 厚附块、桂枝、苏叶各九克,吴萸、桔梗各三克,木瓜、槟榔各十克,带皮苓十五克,陈皮五克,生姜三片。三剂。  相似文献   

3.
罗××,女,77岁。1984年3月25日出诊。患咳嗽病六年余,冬春季节则加重,治能缓解。近日来病情沉重,邀于往诊。症见患者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形瘦肢凉,脉搏微弱结代,体温37.8℃,血压90/58,呼吸微弱,两肺有干罗音,心跳不匀、心率90/分钟,舌光如镜。立即静注高渗葡萄糖,稍候苏醒,自述心里难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咳逆不能平卧,痰粘不易咯出,唇舌干燥欲漱水。此为阴液大伤所形成的阴枯证。处以《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方:生地30克、芍药24克、阿胶30克、麻仁25克、麦冬30克、龟板30克、甘草6克。连服五剂,诸证好转,惟食欲仍欠佳。虑其内有瘀滞,再加鸡内金15克、莪术12克,又进三剂,食量渐增,舌质转润。原方去鸡内金、莪术,续服至十二剂,咳嗽大减,舌上津回有薄苔,连续服至(隔日一剂)廿五剂,脉  相似文献   

4.
一、咳嗽案陈××,女,43岁。1982年4月13日诊。五天前因淋雨后即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伴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弦迟。证属:风寒客于少阳。治法:疏利少阳、宣肺止咳。用小柴胡汤加味:泡参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麻黄10克,枇杷叶3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甘草5克。服1剂后诸证减轻,惟痰色转为黄白浓稠。仍用原方加瓜萎30克,杏仁10克,继进1剂而痊愈。  相似文献   

5.
案一:童××,女,48岁。腹泻年余,日行8~10次,先软后溏,时呈泡沫状,腹痛绵绵而喜按。兼有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大便化验无异常。综观脉证系为脾虚气弱,脾湿内困。治以健脾益气,温中化湿之剂:党参10克焦术15克茯后15克炙草6克干姜8克内金10克石榴皮10克广木香6克叩仁6克石莲10克橘红10克上方连进10剂,其病渐减,大便日解二次;遂成条状。守上方又进五剂,纳谷渐增,大便正常。案二、黄××,男,58  相似文献   

6.
腰痛赵××,男,56岁.初诊日期:1984年1月16日.腰部沉重疼痛两个月。近二十余日难以转侧,两腿无力.因其粗知中医,自拟金匮肾气丸,服用二十余付,无效。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而润,脉沉迟。脉证相参,乃寒湿痹阻腰部,阳气不得温煦。治以散寒除湿、温运阳气。方拟甘姜苓术汤:炙甘草9克、干姜30克、白术45克、茯苓18克、川厚朴6克。五剂后腰痛大减。继服五剂,诸症  相似文献   

7.
王××,男,29岁,工人,已婚。阳强3月,昼夜不衰,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不效。1980年9月10日来诊。患者性急易怒,眼睛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不涵阳,阴火亢盛所致。拟芍药30克,甘草15克。五剂而愈,随访至今未  相似文献   

8.
刘××,女,61岁,七六年三月五日初诊。右侧半身不遂已两月余,手难持物,不能上举,足难步行,屈伸无力,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医院诊断:“脑血栓形成”,久治不效。脉象弦细,舌质淡红,苔白,血压150/90。证属气血亏虚,脉络痹阻。治宜补气益血,活络通瘀。处方:黄芪100克、当归25克、川芎15克、地龙30克、红花25克、丹参50克、鸡血藤25克葛根50克。服法:一剂二煎,分早晚温服。服三剂后,自觉患侧发热,心烦微渴,翌  相似文献   

9.
足跟痛治验     
陈××,男,39岁。患右足跟痛已五年,入冬即发,至春自愈。刻诊:右足跟酸痛,不红肿,触之冰冷,伴见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清,舌苔白腻,脉弦小。证属阳气内虚不能温化水津而生痰饮,阻滞经隧流窜下肢所致。治当温阳化气涤饮。用桂苓术甘汤加附子:桂枝、茯苓、白术各20克、甘草6克、附子10克。服五剂后,足病即愈,诸症悉除。随访至今二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阴蚀治验     
刘××,女,32岁患阴痒三年余,时作时止,夏秋尤甚,发则奇痒无度,甚则破溃流水,痛如火燎,以致坐卧不宁,夜不能寐,今春复作,转治诸医,曾服抗过敏药罔效,进中药百余剂,外用熏洗、坐浴法,虽获小效,停则如故。余诊,初疏龙胆泻肝汤加苦参九剂,外洗方五贴,阴痒如故,溃烂成片,疼痛难忍。再诊,拟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佐以杀虫法,处方:苦参20克,黄连10克,木通10克,菊花13克,生甘草  相似文献   

11.
何宏邦主任中医师,生于1919年,早年从师,医药兼修,杏林生涯50余年,师古不泥,会通诸家经验,诊治疑难病精于辨证,屡起沉疴。现择其验案二则,以飨读者。案一、臁疮某女,50岁,于1988年5月9日入院,住院号1701。患兼疮已3年,反复溃烂.本次复发住某院治疗7个月无效。患肢掣痛,入夜尤重,舌暗,舌下脉络紫黑,左膝下肿胀,内踝上溃疡约3.5×1.5厘米,疮面苍白,有黄色渗出物,周围皮肤暗红,脉弦。证属血淤脉阻,治当活淤通脉为主,益气养血生肌为辅,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桃仁10克,红花15克,熟地25克,白芍15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党参25克,黄芪50克,丹参30克,牛膝15克。服6剂溃疡面显著缩小,疼痛减轻,20剂后,溃  相似文献   

12.
一、痛经李××,女,19岁,学生。患经行腹痛四年,曾服调经诸药不愈。平素畏寒肢冷,冬月手足喜生冻疮,每逢经期小便疼痛难忍,用热水袋熨之痛可缓解,口不渴。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证属厥阴虚寒,宜温经养血,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2克、桂枝15克、白芍21克、细辛6克、大枣15克、木通15克、炙草6克、官桂12克、艾叶6克、荔枝核12克、制香附9克。嘱经前、经期服用此方5剂。连服三个月经周期后,诸证若失而愈。二、不孕证王××,女,30岁,农民。结婚6年未  相似文献   

13.
王××,女,40岁,一九七七年九月中旬患鼻渊,经X线确诊为“右上颌窦炎(急性期)”。症见:鼻塞流浊涕如脓,不闻香臭,咳嗽,头痛,饮食二便如常,舌白,脉缓。脉证合参,当属风寒郁闭肺窍使然。乃与葛根汤加味: 葛根10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炙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麻黄3克、桔梗10克、辛荑6克、苡仁10克、自芷6克、党参30克。服三剂后,鼻涕减少;服十剂后,鼻涕转为稠白;乃去苡仁、辛荑,加川芎10克,又服五剂后,鼻已不流涕,且能闻香臭,但牙齿松浮,舌粗,脉缓。宜去辛燥之味加养血之品,改方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疬治验     
易××,男,51岁。本局职工。81年10月19日就诊。右乳晕皮内生一豌豆大肿块八个多月,边界清楚,推之不移,按之略痛,皮色不变,无寒热,胸闷不畅,痰稠粘,不易咯出,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郁痰凝,拟疏肝解郁,化痰消结。处方:青皮6克,桔核10克,郁金6克,夏枯草15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蒲公英15克,浙贝母10克,瓜蒌仁10克,海藻10克,生牡蛎15克。五剂后,患处有蚁行感,痰易咯出,胸闷减;十剂后,痰量增加;25剂后,肿块缩小若黄豆大,痰转清稀,胃纳渐增,原方加毛老人、毛慈菇各10克。服至七十五剂后,肿块完全消散,惟体重略降,余无不适。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加减炙甘草汤治疗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少者五剂、最多12剂,诺症消失,心电图复常。介绍如下: 处方及用法:炙甘草30克、党参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麦冬15克、丹参20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龙骨30克。水煎服,一日二次,每日一剂。熊××,男,26岁。1983年7月23日就诊。患者近月来常感心悸、倦怠乏力、动则汗出、眠多头晕。脉结代,舌质淡红,舌苔微白,心尖区可闻早搏,每分钟约12次。心电图诊为“室早”。服上方五剂后,诸症消失,正常  相似文献   

16.
赵××,男,41岁,工人。1980年12月17日初诊。患盗汗五年,每二、三天一次,虽长期医治,未能获效。近三月来盗汗日益加重,每至下半夜二时左右汗出湿衣,渗及被褥,醒后汗止,全身发凉,白天困倦乏力,动则心悸,下肢浮肿,颜面少华,舌淡苔薄,脉沉细。脉证合参,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选用扶阳抑阴之真武汤治疗。处方:制附片、生白芍各12克,茯苓、生白术各15克,生姜三片。服药五剂,盗汗竟止,精神转佳,脚肿消退。继以金匮  相似文献   

17.
姜老治咳,经验丰富,现仅就笔者侍诊所见验案,初步归纳为十二法。一、解表清肺[例1] 宋××,女,6岁。感寒后咳嗽六日,痰黄不多,恶寒发热,苔薄白黄,脉浮紧数。风寒外束,肺有痰热,治宜解表清肺。麻黄9克桂枝9克黄芩6克大贝3克甘草3克四剂按:是方系麻黄汤易杏仁为大贝。杏、贝同有祛邪化痰止咳之功。但前者苦温,后者苦寒,此证肺有痰热,故用大贝。加用黄芩者独清肺热。  相似文献   

18.
王××,女,29岁。婚后三年不孕,心情闷闷不乐。近三月来,每至交合则有少量流血不止,因羞于治疗而累月不愈。曾在某院治疗未瘥,妇检无异常发现。求愚诊治。刻诊: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月事愆期,经行乳胀,少腹胀痛,月经量少,其色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胞络受损。拟方:醋制柴胡3克,制香附、西当归、杭白芍、潞党参、生白术、白茯苓各10克,荆芥炭、陈皮、黄柏各6克,熟地黄12克,山萸肉10克,泽兰6克。五剂。嘱远房帏。后经柴胡疏肝、引精止血之剂化裁,迭进15剂告愈。三个月后经停,妇检已受孕。  相似文献   

19.
呕吐治验     
肺胃不和呕吐案:唐××,男,40岁。1976年2月15日初诊。呕吐已旬余,前医治之无效。今除呕吐外,还伴见大便秘结,颜面浮肿,咳逆喘息之症。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胃热移肺、肺胃不和所致。治拟清胃肃肺法。用薛生白《湿热病篇》中的黄连、苏叶方加味。处方:黄连1.5克苏叶1.5克藿香3克杏仁3克水煎服,二剂。二诊:上方服后诸证均减,嘱再服二剂以  相似文献   

20.
一、肺炎后低热不退李××,男,54岁。83年2月23日初诊。因咳嗽,胸痛,吐铁锈色痰,某院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病情缓解,但体温始终徘徊在37.5℃—38.5℃之间,故请中医会诊。诊时见:两颧泛红,往来寒热,心烦、口苦、咽干、微渴,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邪入少阳,治宜和解少阳。试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板兰根: 柴胡12克、黄芩12克、党参15克、炙甘草8克、生姜9克、大枣6枚、板兰根20克。服五剂后,体温降至36.5℃,面部泛红尽去。又服二剂诸症悉除,唯有舌红少津,口干,周身乏力,脉象细弱。此为低热耗津胃气已虚,余邪尚存。法当生津养胃,祛除余邪。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竹叶10克、生石膏20克(先煎)、党参15克、麦冬10克、粳米15克、石斛10克。三剂告愈。二、产后发热刘×,女,28岁。82年5月18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